看到一个不错的内容+带货的闭环案例。博主发布了很多分装大包装零食为小包装的视频,一大堆大包装堆在一起,一个个放进小盒子装进小袋子再封好,排得整整齐齐。这类视频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又容易有不错的播放数据。带货部分又刚好是卖分装零食,和内容高度契合。尽管零食本身都是山姆、costco这类量贩超市的标品,但哪怕只是分装这一步,也还是形成了轻度独家商品的感觉。
本身博主在xhs左下角卖货,所以xhs平台给流量也大方,用博主自己的话说就是爆单了。不过也有说目前还没有真的进账,小红书帐期是一个月,自己垫了30w租房和采购大包装食品。有大方的分享单价99的零食包成本构成,进货价73,包装快递15,另外还有货损/远途物流额外成本,长期看也还是个流量微利的生意。也许只是帮小红书变现做了嫁衣。
小红书服务费6%,博主这个模式目前毛利扣掉服务费也6%(还要再扣除房租、人力、压货压帐期等资金效率成本)。和之前抖音这种二类电商比小红书算良心了,但也不过是再次证明为什么都想做“平台”、做闭环流量。
看到一个不错的内容+带货的闭环案例。博主发布了很多分装大包装零食为小包装的视频,一大堆大包装堆在一起,一个个放进小盒子装进小袋子再封好,排得整整齐齐。这类视频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又容易有不错的播放数据。带货部分又刚好是卖分装零食,和内容高度契合。尽管零食本身都是山姆、costco这类量贩超市的标品,但哪怕只是分装这一步,也还是形成了轻度独家商品的感觉。
本身博主在xhs左下角卖货,所以xhs平台给流量也大方,用博主自己的话说就是爆单了。不过也有说目前还没有真的进账,小红书帐期是一个月,自己垫了30w租房和采购大包装食品。有大方的分享单价99的零食包成本构成,进货价73,包装快递15,另外还有货损/远途物流额外成本,长期看也还是个流量微利的生意。也许只是帮小红书变现做了嫁衣。
除了这个案例本身,博主分享的流量和运营思路也有价值。
1 瞎做视频不如真诚和品质动人。
2 模式不是原创,但做的更认真极致。讲究的包装能给目标客户带来的情绪价值,比节省几块钱效果更好。
看到一个不错的内容+带货的闭环案例。博主发布了很多分装大包装零食为小包装的视频,一大堆大包装堆在一起,一个个放进小盒子装进小袋子再封好,排得整整齐齐。这类视频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又容易有不错的播放数据。带货部分又刚好是卖分装零食,和内容高度契合。尽管零食本身都是山姆、costco这类量贩超市的标品,但哪怕只是分装这一步,也还是形成了轻度独家商品的感觉。
本身博主在xhs左下角卖货,所以xhs平台给流量也大方,用博主自己的话说就是爆单了。不过也有说目前还没有真的进账,小红书帐期是一个月,自己垫了30w租房和采购大包装食品。有大方的分享单价99的零食包成本构成,进货价73,包装快递15,另外还有货损/远途物流额外成本,长期看也还是个流量微利的生意。也许只是帮小红书变现做了嫁衣。
怎么样去中心的搞,每人分享一下自己认为的好物?
err 并没有新的 还是很久之前基于nomland的想法
这种事情感觉就是得去中心做才有意思哇,再次蠢蠢欲动。
Google 了半天全是新闻稿,没有一个正经链接,进入知乎立马就能看到这个活动在头条😂
搜了一下 原来好几个平台都做了类似的事情 比如B站
这个视频前面一大半早就看过了,留了一小半一直没看。没想到最后这段如此意难平。
在看之前我从不知道张居正的故事,也不知道万历的故事,尽管很短的视频也只能对张居正的故事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但也足够产生许多感慨了。
期间很多情节看的触目惊心,廷杖(他妻子把他大腿的腐肉割下来风干留给子孙作为传家的训诫这个也好惊悚),抄家,饿死,血书,自杀...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啊,但又想起那句「太阳底下无新鲜事」,难免有一丝苦涩悲伤。
大厦将倾,张居正想要为明帝国续命,可是一人之力怎么可能挽狂澜。
「看顾先生子孙」竟是这般下场。又让我想起那句「没有软肋,这很重要」,历代首辅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张居正自己一定早就清楚自己的结局,就如评论里的一句「他们想把我推进深渊,可惜我本就来自那里」,可是难免会深感无力,如果张居正地下有知,知道自己子孙竟也会有如此悲惨遭遇,该作何感想?
不过也有被up主视频最后一句「世间自有星辰开道,只图个不虚此行」安慰到。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有天上的星星指引着,能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尽量做到不虚此行就足矣了,剩下的心留给老天去操吧。
非常喜欢这期对攀岩运动员Janja(人称大魔王)的采访。其中Janja很坦诚的聊了很多“禁忌”话题,比如分享月经对每个女性运动员造成的困惑,关于容貌焦虑,关于运动员不健康的“体重管理”。
其中她提到一些年轻的都还没有发育的运动员(8岁的女孩)在追求更低的体重,她说这会对他们身体造成伤害 “you cannot get pregnant, you have kidney problems, liver problems, all the kinds of health problems just because of that."(聊这段的时候可以看出她真的很激动很愤怒)
在攀岩中自重轻当然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当然可能帮你更容易赢得比赛,但是Janja说,“Being light 并不意味着你 being strong,只是你轻,仅此而已。”(我认为她是身体力行这个认知的,看 Janja 早期的训练视频也会发现现在的她比以前要壮了很多)
她能够公开说出来这些话,让我觉得非常感动,这让我回归到关于最初运动的意义的思考——我们运动是为了什么?我们想要的是更强壮的自己。
非常喜欢她最后的笑话,“I am on a seafood diet, I see food and I eat it."
之前SAAS类生意难做主要是有钱的都自己开发了,没钱的要求多又穷。现在头部大厂开始计算成本,长期看这部分是有可能养活一批做SAAS的企业的。
「晚点」近期的这篇文章关注了国内科技/互联网大厂们放下“自研”执着,更多从成本角度选择采购协同办公软件,而非组建一个团队捣鼓“效率工具”。
在这之前toB常常被认为不是一个好生意,不存在足够的B端付费用户,能自己做的就绝不愿意付费买别家的服务。新市场人口红利、大搞快上的惯性动作,让内地互联网这个独特的市场在全球都显得特别。在业务烧钱厉害的时候,这些投入占比很少,市场冷静下来不烧钱后,几十个人的团队造轮子再加上持续的维护显然过于昂贵了。行业终于回归理性,也许国内做toB生意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在toC上也能看到为了复制而复制,功能雷同得厉害,许多产品越来越臃肿,越来越相似。这里面会不会有些也是可以抽象成标准的服务的呢?更进一步,会不会为更标准化更开放埋下一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