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对 2024-08-05
到 2024-08-11
这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从 TG Channel 里回顾了一下这周,发现一整周都围绕着搭博客和写博客这两件事,有了一些思考与分享欲,大部分内容都发过,算是一个整理了。
前几天在推特上看到了关于写博客的一些讨论,又看到 Innei 的这篇「从讨厌写作到乐于分享:我与写博客的心路历程」,很有意思,于是趁机仔细回顾了一下整个写博客的历程与收获。
最后得出一个个人的结论是,我也觉得写博客是一件成本不低、周期长但 ROI 非常高的事。
如果按照广义的发自本心的写作来说,从高中左右就开始写散文、公众号、博客等等,持续了接近 10 年了,真正直接从为自己写的文字赚到的收入大概只有少数派发的六七篇上了首页的文章共计 3000 元左右稿费和一位读者坚持了一年多了依然还在每个月给我 GitHub Sponsor 的 5 刀赞助。
一开始就有心理预期,脱离了公司的薪酬外,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写文字,哪怕让用户/读者为你付一美元都是一件并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就像 Randy 在 Notepal 的一篇文章里说的,「有人愿意购买」的意义远比数目的大小更大。
写博客也带来了非常多潜在的意义和回报。我去年来现在的公司面试时,一位当时的面试官现在的同事就有说,全组在面试前都有看过我的周报,对我的性格、技术力和学习能力等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了;在社交媒体上,也通过文字让我和许多我非常崇拜的人有了更多更深度的交流甚至是合作;在许多线下活动做了简单自我介绍后,也常常能听到一句“哦,我看过你周报,很喜欢”。
这些都是并不以此为目的但在长期的坚持中收获的惊喜。
而不论是写博客还是其他形式的创作,似乎都有着相似的路径。起初新鲜而动力十足;逐渐在漫长的周期中消磨信心,看到别的好的文章/作品感受到的不是美好而是压力 —— “为什么我写不出来”;慢慢沉淀回归自我,恣意、快乐,享受其中。
想起来在刚写周报的时候由于读了村上的一本小说而写的「周报 #09 - 没有色彩的 Yu 和他的巡礼之年」,里面我这样写道:
多崎作所在的小群体中其他四人以及后续结交的挚友的名字都巧合地包含了颜色词:“赤”、“青”、“黑”、“白”、“灰”,让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存在,连带着没有色彩的人生。
其实关于自己名字的埋怨常常有,『请回答 1988』里德善也有向父母埋怨自己的名字毫无特色,不如姐姐宝拉。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似乎自己的名字简短而没有特色,再加上也是几个大姓之一,常常在一个学校遇到不少同名的人,与之相伴的就是自己常常也需要额外努力才能留下更多记忆点。
虽然后续也和自己和解了,但似乎还总是感觉自己的生活与有趣已经无缘了。总是羡慕别人的有趣个性和经历,也常常在即使自己做得不错时也只是觉得在履行自己平凡人生的职责或是这些都并不属于自己。
就这样平凡的我常常也会犹疑,自己的生活“流水账”是否有这样的价值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直到最近恰好在 B 站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 「什么是好看的色彩?拍视频五年,我调色成了什么样」,是讲调色相关的,里面的一句话却深深打动了我:
当我第一次把镜头对向自己的时候,我才发现拍得可以那么惬意,没有压力。这时我才发现,我以前羡慕的不是那个画面,而是背后浪漫热烈的生活,这是我爱折腾的意义,我想让你看到我眼里的世界,而我屏幕里最好看的颜色,就是我生活的底色。
这是对我现在写周报时的心境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博客搭建系列终于更新完了!前后加起来也有 10 篇之多,自己也算是入围博客装修赛道的了。
从一开始 Vercel 部署都不太会用,到现在市面上的 Serverless 几乎都玩过一圈了,很有意思的体验,一切都按照想法运作的体验真的很美妙,搭博客和写博客确实各有乐趣。
比起两年前其实发布流程与外观几乎没什么变化,但组件和内容却已经很不一样了。
除了平台有些变化,很多不再提供 Free Plan 外,流程基本都依然适用的。
不知道下一次更新这个系列的时候,自己会在做些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
其实我的博客一直是有双语的功能选项的(导航栏可以全站切换/文章中也可以直接点击对应语言切换),只是一直很偷懒所以只是把中文文档复制过去,今天早上通过 Claude 的 Projects 功能把现存所有文章都翻译了。
新建了一个 Blog Translation 的 Project,输入一个全局 Instruction,之后就把 Hugo 的 markdown 源文件丢进去就可以了。
模型使用的是 Claude 3.5 Sonnet,为了节省上下文,我每篇文章开了一个新的对话,发现一百三十多篇文章都翻译完了居然还没触发 Claude Pro 的 usage limit(在 9:40 am 的时候提醒了一下 10 am 前只剩 10 条,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有点良心。
因为我今天的目的主要是完成所有文章的转换和粗校,后续内容上的还是会人工去校对一下,所以用的 Prompt 比较简单,不过返回格式的可用性和翻译质量都超乎想象。
You will receive a Chinese blog post in Markdown format (.md) using the Hugo template. Translate the content into English, adhering to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 Use a literary tone for posts in the "Idea" category; otherwise, employ a professional tone.
- Maintain consistent terminology, especially for structural elements lik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 Preserve all Markdown formatting and metadata, including Hugo properties, links, audio, images, and other elements.
- Translate only the blog content itself.
- Return the result in Markdown format for easy copying.
- Do not add any introductory statements, explanations, or additional content to the blog.
- Provide only the raw translated Markdown content in your response.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并且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为内容源搭建了一个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浏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