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加班有点多,没什么时间读书,仅读了两本。
不过,转念一想,读多少本其实都没啥,因为阅读不是目标,不是上学时老师给你定的作业,所以不用强迫自己非要读多少。
当然,这可能是我的借口,终究还是懈怠了。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圣母有时候无法拯救他人,尤其是聪明、自卑又高傲的人,圣母的救赎反而会害了他们。
贴两则阅读过程的读记:
一、
读完了《白痴》,荣如德译本,陆陆续续读了将近二十小时,从上个月到这个月。
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没有《罪与罚》来得强烈。里面的梅诗金公爵,圣母般的人物,至善至美,他希望救赎的两个人——出身低微,聪明,高傲,美丽的娜斯塔霞,以及陷入娜斯塔霞的罗果仁,最终都没有救赎成功,甚至促使了两人的灭亡。
娜斯塔霞渴望摆脱「低贱」的身份,当善良而没有任何歧视的公爵出现时,仿佛一道光照向她,但她的高傲与自卑,又让她无法真正接受公爵——似乎,她是怕玷污了公爵的名声。
于是,娜斯塔霞在公爵、罗果仁之间反复挣扎。为了摆脱自己的「低贱」,选择与一掷千金的罗果仁结婚,但又在结婚时逃跑;最后,她意识到所爱之人是公爵,同时,公爵为了救赎陷入「癫狂」的她,选择与她结婚。然而,她又选择在结婚的当天与罗果仁逃走……
当公爵寻到罗果仁家,在罗果仁暗黑的屋子里,看到床上冰冷的娜斯塔霞,听着罗果仁是如何用尖刀刺进她的胸口,他是如此的冷静,仿佛早已知悉了这一结果。他又重新变成了白痴。
二、
从某种意义上说,娜斯塔霞和金庸笔下的周芷若有许多相似之处。类似的出身,同样渴望身份认同,明教教主张无忌之于周芷若,如同公爵梅诗金之于娜斯塔霞。
不同的是,周芷若为了成为教主夫人不择手段,而娜斯塔霞则在高贵与自卑里反复挣扎,变成他人眼中的「疯子」。
她们俩其实都没有获得真正的爱,张无忌对周芷若更多的是感激和敬畏,公爵对娜斯塔霞则是怜悯。
本书有个情节印象深刻,那就是阿格拉雅发起的那场对决——娜斯塔霞让公爵选择走向她或者阿格拉雅——阿格拉雅是娜斯塔霞渴望的另一面,她出生于将军之家,美丽,聪明,善良。
公爵的犹豫,让已经与他订婚的阿格拉雅脸面尽失,她捂着脸夺门而出。
这一幕让我想起我非常喜欢的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向汤姆摊牌与黛西的感情,而黛西不敢踏出这一步,最后她也是夺门而出。
公爵想要救赎娜斯塔霞的心让他产生了犹豫,黛西不愿舍弃上流社会的地位让她不敢直面汤姆的逼问。发出对决的人,阿格拉雅,盖茨比,最后都没能胜利。
《纽约客》:白先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虽说是《台北人》兄弟篇,但质量远不如《台北人》。全书只有六篇,创作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连作者也表达「拖了」几十年,属实是不够上心。只有第一篇《谪仙记》让我觉得才华在线,可能是这篇也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