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ar
·a year ago

这是 2022 年发表在我的 wordpress 博客上的旧文,现搬运到新的博客上

I 正文

最近断断续续的看完了《索拉里斯星》这本上世纪的科幻巨著。在开始前我要先吐槽一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花这么久,只是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让我有些头疼。不知道是否是为了忠于原文,译文的语序处处透着“我就是不想让中文读者轻易看懂”的造作,以及一些在中文里完全就狗屁不通的表达。如果不是因为急着看完,我一定会去找英文本重新读 1

找到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是在之前在写一篇群星的文章准备资料的时候找到的。只是这篇文章我不打算发,所以就顺便提一嘴。

群星这个游戏可以说算是一个科幻作品的百科全书吧。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对各种经典的致敬,比如你可以找到星际穿越中的那个黑洞,可以找到星际争霸 CG 里的经典台词 “Power Overwhelming”,或者在某个恒星旁发现罗素的茶壶 2 ,甚至还有致敬《权利的游戏》的彩蛋 3 。让我觉得最耐人寻味的,可能是你的飞船在探索各个未知的恒星系的时候,可能进入一个叫太阳系的星系,在探索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星系的第三颗行星是一颗死寂星球,被核战争所毁灭。

soiIII

而就是在这些已经足够有趣的内容里,还是有一些事件链能够格外的吸引人。比如其中一个事件链中,你发现了一颗海洋星球,随着移民探索的深入,星球上的居民开始精神错乱,开始自杀,最后你发现这颗星球上的胶质海洋其实是一个覆盖整个星球的庞大生命。在游戏只能看到星系层面的内容,所以你只能在几个对话框里去脑补其上居民被海洋生命吞噬的绝望,或者是脑补自己作为海洋本身观察这些蝼蚁一般的生命。群星本身的流程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如果真的想从游戏中获得乐趣,要自己动用脑补的能力,去想像这些宏观叙事下人们的悲喜。

而这个海洋生命的故事吸引我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幻想。幻想自己的身体其实是青海湖这样庞大而又亘古不熄的存在,这样的好处既可以给自己一个非常飘渺庞大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可以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可以稍稍化解下一个小学生没交作业而被叫家长之类的苦恼。而在查资料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这个引人遐想的事件链其实来自于莱姆的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这种意外的发现让我觉得像是个礼物,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题材的内容。

II 故事开始

索拉里斯星的故事发生在太空时代的人类文明。人们发现了一颗围绕着两颗恒星旋转的海洋星球,最开始人们只发现了这个星球稳定的在一个理论上不稳定的轨道上运转,后来的研究让人们狂热了起来——包裹着这个行星的胶质海洋是一个智慧生命,它用某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控制着周围的时空,从而让行星长久的运行在一个不稳定的轨道上。人们对索拉里斯星产生了无数的理论,但无论怎么试图与海洋建立联系,知觉之海始终不会回应人类,即使对人们使用核武器的试探也仅仅是避让开来。渐渐的狂热褪去,只有几位科学家留在这里进行研究。而男主在失去了妻子十年之后,希望将自己剩下的生命投入到对于知觉之海的研究中,来到了索拉里斯星。

而在这时的海洋也展现了一些不同的面貌。利用它神秘的力量,它可以将人内心的某些记忆实体化,创造出”客人“,跟随着在索拉里斯星上的研究人员观察他们。当男主来到时,索拉里斯星研究站里的人早已被折磨的有些神经了,而在这里,男主的”客人“就是他死去的妻子……索拉里斯海里面的一条线,就是男主和过去的和解。

其实科幻最迷人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任何新奇的设定与技术。而是探讨我们所未见到的科技/现象带给人的影响。在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背景下,陌生的,极端的环境给了我们难得的,刻画出人性被我们忽视的那一面的机会。或者讨论社会会在这样的变化中产生什么样难以想象的变革。所以科幻作品的最核心处还是人。

只是故事虽然让我很五味杂陈,却不是我想要写这篇文章讨论的东西。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一个很开放的设定,所以哪怕读完了,我也不知道知觉之海怎么来的,知觉之海是什么。这就是一道开放题,留给我的脑洞作答,所以我最想的还是从知觉之海,结合联想到的心理和古生物学知识,聊些不一样的东西。

III 情绪模块理论

首先就是为什么知觉之海从来都不愿意和人类建立沟通,以及这意味着什么。在书里面,人类在发现索拉里斯海是一个生命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尝试沟通,从最开始的无害,到后来甚至使用了热核武器,或者在作者来到之前尝试用危险的 X 射线,以及主角到了之后将主角的脑电波加强了发送出去。这些所有的尝试全都只得到了索拉里斯星被动的反应。它根本不想和人类沟通。

作者描述的索拉里斯海,像是一个太空时代的神。因为索拉里斯海不仅不屑与人们沟通,而且有着对人类大脑深入解剖,然后将记忆实体化之类神乎其神的能力,它看起来就和人类幻想的神是一致的。书中也确实有对于索拉里斯学是否就是太空时代的神学的探讨。不过如果我们接受索拉里斯海从诞生开始就是单体生命,而不是像地球生命一样产生种群的话,我发现这完全可以用现代进化心理学的情绪模块理论提供的线索去解释。

情绪模块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情绪和思维其实并不是单纯连续的实体,而是由各个模块之间的竞争产生的 4 。而构成人类思维的七大模块,比如自我保护和争取社会地位模块,其实都诞生于我们祖先在不同时代所经历过的生存压力。我们的祖先作为茫茫多哺乳动物的普通一员时,作为社会性动物时分别面对着不同的生存压力,促使他们的大脑进化出了不同的情绪模块,组成我们思维的一部分。

这些情绪至今对我们的思维产生着很多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来自于树栖时代的祖先躲避蛇这一天敌的过激反应,比如路怒症之类的愤怒的情绪也来自于部落时代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需要。细致探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在我们看来构成智慧生命基本的东西,其实往往来自于某些特殊的历史背景。而如果某个生命的演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背景,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和冲动,也不具备对应的能力,是非常合理的。

情绪模块理论是很容易颠覆人自我认知的理论。因为通过这个理论推导,我们就会得出很多让人不舒服的结论。比如意志力这种东西可能根本不存在;比如我们所有人都是多重人格,我们并不是有对自己完全控制的单一的智慧体,而更像是一个舞台,上面由各种各样的小人“你方唱罢我登台”,相互争夺着主导权。

视角回到索拉里斯星。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这些目的与思考不是自然而然的造物时,我们就能理解索拉里斯星为什么会没有。一个在形成意识的过程中没有与任何其他的智慧生命,甚至是没有与其他的生物打过交道的智慧体,在其智能中自然会缺失与其他智慧体沟通的模块,并因而没有欲望去与人们建立沟通。

因此它在社交方面有着我们想像不到的中性——一方面它不将人类的各种冒犯行为视作威胁而赶尽杀绝,另一方面它对于它也对于与人类建立沟通毫无兴趣。当我想象自己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其他生命的智慧体时,就算能够理解到对方与我都是少数可以理解周围世界的物体,我也没有任何想法要去回应它发出的古怪的东西。那些电磁波,射线,对于一个连语言都没有发展出来的智慧体来说(因为它没有个体与个体之间沟通的需求,自然不会发展出这种东西),也许对它毫无意义。当然鉴于索拉里斯海的高超的对自然控制能力,我不排除它有对于自然界现象进行描述的能力,但这种东西也不算的上是语言。

所以这也符合小说中提到的,尽管知觉之海对人类没有恶意(它可能也没有恶意与善意的概念),它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实验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作者在最开始的时候给我们抛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意识的思维”是可能的么?也就是他认为的,知觉之海是一个只有思维(进行逻辑分析)而没有意识的生命。

但其实从我的观点来看知觉之海只是不和人们共享悲喜罢了。而其实知觉之海在躲避人类的核弹,以及维持一个稳定的轨道等行为上,都表明它是有着自己的目的。而这也是我对于思维的理解,任何自发的,长久存在的逻辑分析,其背后一定是有目的性的(teleological stance)。而这种目的性本身,就是意识存在的表现。

IV 索拉里斯星的来源

那知觉之海的目的是什么呢?以及这个能不能成为回答其来源的答案?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思考。这部分的内容的参考文献来自于 《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5 。这本书算是今年读过文笔最好的英文科普书了,而其中第一章,讨论生命起源,就是我要引用的部分,它为我们思考索拉里斯星的来源提供了两个逻辑基点。

其实问到生命产生的基本要素,我高中的时候就有过一个结论:生命是一种自我复制的趋势。这很好理解,无论是在细胞层面的有丝分裂,或者是个体层面的繁殖遗传,他们的目的都是将一部分自己的遗传物质变多,传播出去。而我们现在拥有的智慧,与其说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不如说是生命传播的手段:我们只是碰巧在一个环境里,这个环境中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存率,所以到现在我们有了去探索自身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要素,就是自我复制。这也可以给我一个很宏观的视角:为什么生命与非生命如此不同?因为非生命没有任何的目的和趋势,而生命从诞生之初就是带有目的的——保持自己的存在。所以生命会为此进化出很多的特性,给本来没有目的性而枯燥的地球带来了多样。

而读到《life ascending》后,我才意识到我忽视了生命一个更基础的要素: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熵增)。在《Life ascending》中,作者介绍的了生命起源的“地热起源说”,这个内容和我们高中课本学到的原始汤假说重要的不同在于:原始汤理论认为生命来自于原始地球大气中自然而然就产生的有机物,而在漫长岁月里有机物产生了会自我复制的 RNA,于是生命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

原始汤理论的问题在于原始汤是一个在熵的层面上平 (flat) 的过程。所以就算是在原始汤中偶尔产生了一个 RNA,那它也不会自我复制多久,因为它没有稳定的能量供给,让它继续的将周围的物质转化为自己,所以随着时间流逝,它最终的归宿一定是被分解为更小的分子。而地热起源说给我们描绘了一个 40 亿年前壮丽的画面,在年轻气盛的地球海面下到处都是地热岩柱,这些极其炎热的岩柱和冰冷的海水的交融产生了细腻的可控制的能量,终于在这份能量的推动下,RNA 这样的生物大分子,以及所有生物底层的三羧酸循环得以建立。所以生命产生于这种年轻地球暴烈的能量交换中,哪怕到现在,我们最核心的能量循环也与最开始的生命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很酷,很有说服力的理论,而且《life ascending》的作者文笔很好,描写的科学故事十分吸引人。不过重要的是它给了我第二个思考的基点:那就是生命的诞生需要有一个能量的来源。

有了这两个基点,加上索拉里斯海刻意要围绕着两个恒星旋转,我可以幻想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知觉之海的诞生故事:在漫长的岁月前,索拉里斯星只是一颗远距离围绕两颗恒星旋转的行星,上面可能有很多的有机质附着,但在时间经过中,一个智慧体产生了,它逐渐的吞噬了星球上几乎所有的有机质,它虽然没有手或者脚,但是从诞生之初就有着影响周围时空的能力,所以它可以扩张,直到变成一个覆盖整个星球的胶质海洋,这时候的它对周围的控制能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可以去左右整个星球的轨道。它很可能可以运用索拉里斯星的地热,但是这样的能量供给对他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它看上了围绕两颗恒星旋转的轨道,因为这样带来的强大的引力潮汐是最能让海洋活跃的力量了。

就这样,当人们发现索拉里斯星的时候,它已经孤独的在这个星系里进行了也许长达上亿年的运行。它与人类的意识完全不同,某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需求,欲望和情绪在索拉里斯海身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是一个与人类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它从未接触过其他的智慧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与任何的生命打过交道,所以它没有我们“交流,抑制,征服”的想法,而是单纯的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

索拉里斯星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就在于它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因为在大部分的科幻文学中,我们都是以自己的欲望去投射宇宙,来幻想在宇宙中有的生命,会像我们一样,希望扩散,希望交流,希望竞争。

在作者写下这本小说的时候,进化心理学之类的探索人类心智的学科还没有这些理论去剖析人类,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每天产生的各种想法和欲望都来自于我们的历史和演化进程。但作者还是很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破开了“人类中心论”的视角,并且写出了让我们今天还可以去探讨其心理学价值的书。光是这一点,我就很推荐大家去阅读一下这本书(如果能不用中文当然体验是最好的了)。

Footnotes

  1. 译者陈春文也在译后记里面聊到了翻译这本波兰文原著的困难性,他是从德译本翻译过来的。如我对德语的理解一样,德语的语序与中文实在差距太大了,本来就已经很诘曲聱牙了,而且译者与德文译者都选择为了忠于原文,不像英译本进行了许多的本土化和再次创作,所以读起来体验还是非常不好的

  2. 某种唯心主义的哲学问题,游戏里面如果作为一个唯心主义的帝国找到它还有正面的 buff

  3. The galaxy is dark and full of terrors,模仿权游里的经典台词

  4. 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可以去看《why Buddhism is true》这本书和在喜马拉雅 FM 上的《心理学新知课》,本文的理解也来自于此

  5. 不想看书可以看 B 站科普鬼谷说的 这期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