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ar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

在这句话中,“思”被赋予无限崇高的地位。静思、反思、沉思……诸如此类的词语已经向我们展示“思”的不同类型。“想”与“思”相近,“思想”一词正是这一近义的佐证。遐想、思想、理想、梦想、幻想、异想……这一组词似乎表明涵养中文的古人今人,对“想”这一无限崇高的活动有着极具感情色彩的评价。

Cole, Thomas - Der Pokal des Riesen - hi res - 1833.

各种“思、想”比较

《XXX思想》,这似乎是一个中性的词,但是还是难掩其中的吹捧与骄傲。这些“思想”似乎是天启的箴言,自带光环。“理想”同样自带光环:“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雨果”。“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也应该实现的。而“梦想”则少了一丝实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多了一分个人对美好的希冀。正如,我长大以后想 ……,这就是梦想。“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功夫》如是说。

“思想”、“理想”、“梦想”,当我们把这些好词都提出之后,除了那些中性的,就剩下一些很突兀的存在——“幻想”、“妄想”、“异想”……这些突兀的存在,就是本篇的主角。

所有的词语都是由使用此种语言的人发明创造,隐藏着同种语言使用者的群体认知。为什么“理想”要好于“梦想”?因为理想更偏向于群体利益。群体为了自我延续,也必然会鼓励个体作此种行为,然后赋予此种想法以“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宣言式的表白多么具有煽动性?这就是理想。“梦想”,虽然美好,但是实现有困难。不过相比于“幻想”之流,“梦想”看上去还是好的。换言之,这个好,就是对群体有利。

可能性与有利性此时在“梦想”这个词上达到了平衡。有利性不变,可能性往前一步就是“理想”;可能性不变,有利性往后退一步,就是“幻想”。

(此表仅提供思路)实现可能性(极强)实现可能性(强)实现可能性(弱)实现可能性(近似于 0)
群体有利性(极其有利)理想梦想
群体有利性(有利)梦想
群体有利性(无利)异想幻想
群体有利性(有害)异想幻想
群体有利性(极其有害)妄想 (其他类似于犯罪动机,etc)

相对于“异想”、“妄想”等对群体有害的“思、想”,“幻想”无疑是最特别的。因为一种“思、想”如果对群体有害,那么必然具有较高的实现可能性,否则虚幻之物又如何伤害群体?但“幻想”的作用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本身的作用。比如,虽然我整天爱做白日梦,也没有伤害到群体,但群体因为我没能为群体做贡献,这种消极也是一种害处。同样,换成“奶头乐”,“幻想”或许也有一丝别的好处。虽然“幻想”可以转化成“梦想”、或者“异想”之类,但我们应该抽取其最本质的定义,那就是不可能之事、对群体没有利害之事。从这个角度,正因为其实现可能性低,也获得了群体有利性的平衡。

一种想法一旦获得了实现可能性,就会对群体产生影响。那些对“思、想”极致贬低的词汇,无一不是极富实现可能性的。不过对这种“思、想”的探讨是另一个故事了。

不可能之事

幻想,就是不可能之事。

很多人腹诽幻想的原因就在于“不可能”。既然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独自在脑海中捏造一个个幻境,岂不可笑?

但幻想不是超客观,[[超客观]]与客观世界没有任何关系,而幻想本身就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不可能之事”不代表“无意义之事”。恰恰相反,正因为“不可能”,所以才“有意义”

一个饥民,吃不到饱饭,一顿大餐就是他的幻想;一个病人,时日无多,灵丹妙药就是他的幻想;一个太监,无法勃起,性生活就是他的幻想。

我们可能觉得吃大餐应该不是幻想,尤其对经常参加饭局的人来说,大餐稀疏平常。其实这还是“幻想”的标准问题。我倾向于主观说,依据自身对不可能之事的判断。幻想本就是个人之事,即使客观上我可以找到一顿大餐,但只要主观上存在障碍,当然算是幻想。

不过,人是会改变的,随着经验的增加,会逐渐趋向成为一个理性的人。这时候,个体会因地制宜的判断一件事是否可能。在此之前,幻想还处在一种朦胧状态,有一种负罪感。因为如果吃一顿大餐是可能之事,但只是因为我的无能所以幻想大餐的美味,以意淫自慰,这当然太过纠结。所以这时往往没有真正的幻想。或者说无法体会到幻想真正的乐趣。

在某一时刻,这名饥民彻底觉醒。经过理性思考,各种经验,他终于发现,以他的能力与地位,根本无法吃顿大餐。或者即使能吃一顿大餐,但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他彻底明白,逆天改命是不可能之事时,真正的幻想此刻真正诞生。

不可能之事,就是幻想。越明白、越坚信一件事情不可能,越是真正的幻想。

既然不可能,那么我只有通过幻想才能达到“可能”的满足。这时,幻想不再是逃避、精神阳痿之人的挡箭牌,而是真正的欢愉。

“奶头乐”是麻痹底层的迷幻剂,但为什么不能麻痹高层些的人?因为高层的根本不需要奶头,他们拥有更多。对于挣扎在底层与高层中间的人,他们永远很痛苦,因为他们可以拥有更多,但是现在还尝不到,即使咬着奶头,也是忧心仲仲,认为这是无能之事。但,对于不可能翻身的底层,有奶头乐,就偷着乐吧!这时候完全没有任何负罪感,大脑也无比享受奶头的自慰,就像真的一样。

不过,幻想并不是一个分阶层的事情,它是普适的。

人总有求而不得之事,总有无法满足的欲望……比如,我现在很想看见外星人,但是人类连太阳系都无法征服,有生之年,我绝对无法看见,那岂不是很悲催?不过看看《三体》之类的科幻作品,我或许爽了爽。

所以,面对不可能之事,理性衡量其可能性与利弊。要么达成,要么幻想,这样才能获得快乐。犹豫只能败北。不过心死之时,柳暗花始明。可能从此逝,幻想寄余生!

幻想的基石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小时候可能有一二,然后越来越多。有些可能之事,会逐渐发现不可能,逐渐变为奢望。这时候只有幻想才可以弥补。

人终究是个体主义的人,无论世界是否给我们真相,都是靠个体来呈现。即使获得再大的欢愉,也是由身体产生。所以我们想要的东西也在我们个体之内,只是身体有底层规则,约束了这一切。物极必反,当不可能之事发生,幻想成为唯一可行获得激励的途径时,它就会绝对地满足个体。

就像我在我的初恋、性瘾和阉割中所述,如果发现你所想追求的感情、人不存在,那么它才会真正出现在你的脑海中,栩栩如生。不存于世,只有存于心。

这是真正的幻想,也是快乐的秘法。这当然是自慰,但当自慰成为唯一途径的时候,自慰便突破了自慰。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