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生产者生活转向消费者社会的一个极大的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社会生存质量的权力斗争,变成了对金钱的斗争,我们用经济水平评判人的价值和尊严,一切的动机和自由,都归于金钱。
这个现象的发生时间线是这样的,
首先是工匠,我们天然的就是有责任心的,
大的工厂出现后,我们和自己的最终产品越来越远,我们不再是工匠,变成了工人。此时资本家们,工厂主们,为了让工人继续像工匠一样,企图用工作伦理,限制我们。
他们在无意识或有意识的,不断的诋毁污蔑工人,拿走了工人的良心。完全没有意识到,工人之所以是工人而不是工匠,差别就存在于这两者于最终的产品的距离。工匠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称为作品,但是工人只是为了一个零部件在工作。
他们使用工作伦理,让人们追求劳动最光荣,让人们认为体面的唯一方式是劳动,是进厂劳动,同时在这种场景下,他们只提供给工人最低的工资,给无劳动能力的人,最差的,充满了恶意传言的待遇。
此外,这种情况下的劳动,只涉及到能够产生市场价值,进行市场交换的劳动,所以妻子,母亲的劳动是不被认可的,那么在这种劳动才是有价值的前提下,自然妻子和母亲要低人一等。
但是他们只使用工作伦理,只提供最低的工资,使得一部分工人偶然或必然的,发现即使不劳动,生活也不能再坏到哪去了,那么就没必要劳动了,这时候工作伦理失效了,这些被用最差的待遇对待的工人,不再关心工作伦理的存在了。
而与此同时,在美洲大陆上,通过金钱激励的劳动出现了,工人还是工人,产出的仍然不是作品,但是工人的劳动有了相当可观的金钱作为奖励,此时工人们不再是为了“劳动者”的身份认同/建构,去工作,而是为了金钱工作,这样的工厂,在多种因素叠加下,击败了工作伦理驱动的工厂。
但是金钱能够驱动工人工作,必然是因为工人需要金钱,买了一辆车不够,需要夫妻双方都有一辆车,一家三口不够,还需要养只狗才是体面的家庭,诸如此类的新的消费需求被创造出来,让工人钱永远不够花,永远需要工作,才能过上这种“体面”的生活。
这也就渐渐导向了消费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