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运作和资源分配中,往往观察到以下令人警醒的模式:
易中天教授说过:“全天下的骗子,只有一个伎俩,那就是编造辉煌的历史,并许诺你精彩的未来,然后要你牺牲你的现在。”
这种牺牲现在的逻辑,在权力场中往往体现为对人的操控优先于对事的精进。
往往在某些权力结构和竞争环境中,被认为最高明的领导,精于权谋、善于搞人,有时被视为一种高明的手段。甚至成为某些人上位的捷径,因此在某些情境下,掌控人事被视为掌控全局的关键环节。
他们时常用恐惧驱使一部分人,用利益笼络一部分人,用虚无缥缈的希望麻醉一部分人,再树立一个共同的“假想敌”或“宏伟目标”来转移矛盾、凝聚共识。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明初,朱元璋为加强皇权,铲除异己,制造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胡惟庸作为丞相被疑结党营私、谋反,被处死且数万人受株连;后蓝玉亦因谋反罪被灭族,牵连数万人。
这正体现了利用恐惧、树立假想敌以巩固权力的经典逻辑,这种逻辑在当代职场中同样上演:现实中,许多企业以“优化管理”为名增设冗余岗位,核心员工负担加重却晋升无门;当员工能力榨干或成本过高时,即以“结构调整”为由淘汰。如某老员工常年加班达成业绩,却在35岁后被“年轻化团队”替代,补偿金都遭克扣。.......
这些策略的核心逻辑,正是基于对人性弱点——恐惧、贪婪、盲从,利益的利用,以及对个体价值的工具化评估。当你的利用价值高于控制成本时,你可能被利益或希望笼络;当价值下降或成本上升,恐惧或淘汰就可能降临。
当个体的价值被工具化地评估和利用时,领导角色本身也常被扭曲,刘震云曾尖锐指出的:“不是说领导都是流氓,而是当不了流氓的人,根本就当不了领导,成本和竞争,决定了领导必须压榨你。创业的本质,就是从市场上抢东西,安分守己的人,只适合打工。”
或许真相的尽头,并非绝望,而是清醒:识破这些伎俩本身,就是挣脱无形枷锁的第一步。看透“画饼”便不再饥饿于虚幻,知晓“卸磨杀驴”的结局。懂得适时保留锋芒,明白“规矩”的突然降临是风暴前兆,提前寻找避风港。
不寄望于他人的“许诺”和“大局”,专注于构筑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清晰的边界,自身方能成为一座稳固的堡垒,外界的喧嚣与权谋,方能化作风过耳畔的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