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
正如你看到的,关于突然推送的这个周记,作为新人第一期想额外多写一些什么哈哈,起因是最近工作不是很忙碌,开始有时间整理一些平时各app的收藏夹内容,统一整理到了cubox和flomo上面,也有机会回顾和阅读过往的这些经过我筛选后的信息,目的也是为了不吃灰。打标签和分类让我对这些信息有了更进一步的印象和关联,平时朋友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会想到我也看到并收藏了相关的内容,于是点开,分享,这个过程给了我一些浅浅的正反馈。
后来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newsletter这样的邮箱订阅制阅读方式,且cubox是支持的,于是凭借着我的搜索能力(cue一下即刻),陆陆续续把我感兴趣的近三十个newsletter加入了我的邮箱,每天关注和阅读更新成了我空闲工作之余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因为newsletter的信息是经过原作者筛选过后的高质量内容,我每次阅读都很有收获,也会及时的划线,整理进flomo。
当没有更新的时候,我的胃口也变得大了许多,对先前微博式或者朋友圈式的信息开始产生厌倦,于是开始寻找更高质量的内容,发现了read something wonderful、积薪这样的网站,这是一些阅读文章或者个人博客的网站,内容同样的是经过筛选的信息,这很符合我的要求。
newsletter的作者会提前告知每周或每天发布的时间,大多数是集中在周日以及周一,或是不定时,于是我慢慢的开始期望自己每天都会阅读这样的信息,当有更新的时候我阅读newsletter,当没有更新的时候我阅读上述两个网站的内容,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固定,阅读量不固定。
这对我的收获是什么呢?是我开始培养起了阅读的习惯,开始对这个多样的世界产生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而不是仅仅靠身边环境的变化缓慢扩展。主动扩展的过程稀释了当前环境对我的困境。
也让我重拾了自己对文字的阅读欲望,离想要的那个状态更近了一点点,非常棒。另外想起了去年记录的一个flomo,这也算是我记录周记的初心之一。
开始吧😆
本周音乐来自安溥的「最好的时光」,恰逢金曲奖,被安溥获奖后与泪流满面的青峰拥抱的片段感动到,“亲爱的好朋友,你幸福的话,我会比你先流泪。”在我这个当年羡慕青峰和张悬这两个人的友谊的人看来,拥抱的这一刻,便是最好的时光吧。
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有價值的並不是你最終產出的這個白板,而是你在執行第二步到第四步的過程中建立知識架構、給每張卡片和 Section 下標題所投入的思考過程。真正的理解和洞察往往源自於將知識分解、重組的這個過程。只有在走過這個過程後,這些知識才會真正變成你的知識。
作者分享了自己高效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管理的方法,看到这篇想到了最近刚读完的我很喜欢的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作者李睿秋(Lachel)的一本书《打开心智》。他在这本书里同样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信息时候的知识管理方法:[INKP知识管理法](第五章-高效学习:打造终身受用的学习系统 P174),两者都是类似的知识地图的形式,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信息项目,对项目下的各信息点进行收集,相同类别的信息点会组成信息概念,当信息概念积累到一定量后,相同类别的信息概念便组成了一个个主题。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整理flomo,发现我也在无意识的践行这个方法,比如我会把日常浏览到有价值的文字摘抄出来,打上标签和原链接,标签便是一个信息概念,点进标签后会发现我收集到的同类别的信息,这有利于我回溯和查找。但我现阶段的问题在于需要养成定期整理和重新思考把作者的文字转换为我自己能理解的信息的过程,所以使用周刊的形式“强迫”我去做这件事是有必要的。
正如原文作者最后说的一句话:“工具不只能讓你記筆記,更讓你成為一個擅長學習的人。”
有很多视觉设计、UI/UX设计方向的设计师,都认为自己应该需要花费很多业余时间来学习和提升,这没问题。但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真正值得自己花费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投入进去学习的技能到底是什么。
关于设计师的知识管理的一篇个人视角很清晰的文章,我作为一名设计师也同样的在做这些事情,关注和收集设计相关的newsletter和大厂推文,读一些书和尽可能的收集和吸收有质量的信息,这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个方式。
其实你已经很棒了,正如我已经很棒了。我觉得我们在周一到周五,可以继续比较,继续PK。但是到了周六和周日,我们完全可以放过自己,享受生活,不去比较,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或者是拍照,或者是写作,或者是陪陪家人。
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家孩子正在楼下嚎啕大哭,孩子妈妈正在各种耐心沟通。我以前觉得烦,但最近觉得孩子一辈子也就这段时间才如此真诚,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好恶。等他长大了,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在意他人的看法,连哭都不会哭了。
辉哥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公众号作者,他这篇文章取的是一个幽默的标题,相对成功是什么呢?是不比较世俗名利追求绝对成功,而是少一些焦虑、少一些烦恼,争取让自己能够更快乐一些。
AI 领域不缺新闻。千万不要把研究 AI 新闻和研究 AI 混为一谈,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领域。我不能武断的说,一个领域比另外一个更有价值,但至少可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学习 AI 新闻或许能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不错 AI 媒体编辑,或者在饭局上成为最健谈的那一个人,却并没有办法成为 AI 的从业人员。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放弃掉阅读那些实时性的新闻和评价,多去实操,花时间沉淀和学习那些有价值的信息。
他几乎是哀求着我不要睡,不要,不要,不要。我缓慢地向下滑落,滑进黏稠的睡眠里,最后什么都听不见了。“我尽力了。”我在闭眼前最后一刻跟他说,“你不能真的要求我彻底熬一整夜。”
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迟了。我们去高铁站,他漫长地、漫长地沉默着。六个小时的回程,他始终一言不发。我感觉自己身处可怕的矿难附近,四周一片死寂,又仿佛能听到空气里飘荡着焦黑,腐臭的哭喊。
这篇文章很详细有细腻的描述了当分手后,女友视角下回顾一个抑郁症患者在面对亲密关系时是怎样的,这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这个群体,谈一点个人经历,过去的我以为能理解之前认识的一些抑郁症朋友,以为能够做到跟他们一样共情和理解他们,但实际上我并不是同类人。
很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后续,平台联系上了男生并且与女生一起录了一期播客,也算是这段故事的男生视角。
一个发现和推荐关于生产力工具的网站,分类包括项目管理、日历应用程序、Al工具、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待办事项清单应用程序、一体化应用程序、笔记应用程序、团队沟通,大部分都是国外的软件,但如果产品够好,对英语不熟练是我的问题。另外网址也可以查看各软件的最新动态
是我近期看到的搭建个人博客比较详细的一个教程了,但对我这个非程序员来说操作起来还是十分有难度的,所以作者另外推荐了可以直接使用第三方托管的博客发布平台hashnode,还支持newsletter,于是我在b站上跟着教程研究了一下,打算试用一段时间看看,毕竟全程免费。不过还在等域名审核成功的邮件,希望下周能够用自己的域名发布。
在研究博客搭建的时候刷到的即友推荐,作者是一名web3领域的后端研发工程师,也是上面教程的作者,会固定分享自己的周报,内容很真诚,个人的感想也愿意分享写在上面,向他学习。本人比较喜欢博客的一个点也在这里,博客是私人的也是公开的,不是营销的装逼的发布出来期待别人点赞的。
如其名极简的时间线记录方式,与之前发现的同类型的「心光」相比,真的清爽更多,心光的各种功能固然多和好,但下载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打开的欲望,核心的编辑日记方式在我看来有点不太适应:图片的展示方式是略缩图,这与我之前在安卓手机上习惯使用的「一本日记」截然相反。
另外当我在使用iPhone手机的时候,也有意寻找一个新的记录日记的app,原本打算all in one使用flomo,但又一想flomo还是以记录想法和瞬间的灵感为主吧,一些看到地做到的零散的碎片或者当日的实事还是需要日记app来专门去整理,信息杂乱,不同的App就当新建文件夹。
对比下来还是打算使用极简笔记的,正好在即刻看到作者在内测新版本,会有永久会员(¥98)做奖励,蹭一个先。。。
一个制作波纹网格纹理的工具网站,拉动数值组合下能有一些不错的效果
推荐说是一个誓要挑战pinterest的一个网站,有点好奇,网站还是很华丽的,已经提交内测邮箱了,等待中
收集用户体验细节的网站,日常浏览可以获得ux灵感,可以订阅newsletter
周五下午,一个许久未联系的大学同学突然发来消息,她在当天提交离职申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我20年寄给她的新年贺卡,背后写着“四季长安、诸事顺遂、新年快乐”的祝福语,让她有点感动,于是发来消息感慨时间过的真快,我在那天下午被工作弄得也是状态不好,但在她发来消息的瞬间,就觉得今天值了。联想到看到的一篇文章,如果快乐是由一个又一个瞬间组成的,那么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由出生前和死后的同样的永恒黑暗中的一闪而过的瞬间的话,那么存在就已经值得开心了。
同样是周五,晚上与k老师的朋友5人一起喝酒,结果其中一个朋友喝多了,一个搞笑片段是我帮忙搀扶着他去厕所,结果他执意要去女厕所吐,拦都拦不住... 等了半小时门口站了好多女生一直在等,不耐烦的时候,我过去尴尬的跟他们解释说不好意思,里面有一个男生在里面吐… 最后是依然敲门没反应,只好叫来了服务员拿钥匙打开了门😅 与其他朋友弄他回家已经是凌晨三点,OK,很不错的一晚。
以上。感谢你的阅读。如果喜欢,欢迎订阅或者转发推荐给其他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也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一起交流关于效率、工作和生活的思考:
即刻:@言广林
当然,欢迎点赞和留言给我一些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