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朗普政府试图封禁TikTok失败后,美国再次尝试通过立法推动TikTok从字节跳动中剥离,即“出售或禁用”法案。TikTok已向美国司法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联邦巡回法院寻求帮助。
• 然而,联邦巡回法院近期裁定维持剥离法案。一时间舆论纷纷:有人认为TikTok难逃一劫,也有人认为最终会像2020年那样,通过上诉拖延多年甚至推翻禁令。
从三个角度可以解析TikTok问题: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法》和相关法规,中国企业必须配合政府提供信息。此外,中国政府明确要求算法等核心技术的出口需经审批,这为TikTok剥离设置了制度性障碍。
美国认为TikTok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尽管目前并无明确证据,但潜在风险包括:
• 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字节跳动获取美国用户数据。
• TikTok强大的推荐算法及其影响力可能被用作舆论工具。例如,TikTok曾号召用户联系议员反对相关法案,这种行为被部分人视为干涉民主程序。
TikTok虽然注册为美国公司,但技术、核心算法和后端支持几乎完全依赖字节跳动。算法是TikTok的核心资产,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允许其出售。此外,TikTok的全球运作模式也高度依赖字节跳动的资源,包括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各种补贴政策。
我认为结果可能在以下四种情境中展开:
可能性极低。中国政府已明确反对算法出售,这涉及核心技术安全,几乎无回旋余地。
有一定可能性,但并不符合各方利益:
• 美国政府:封禁TikTok可能引发公众反感,并让Meta或谷歌等巨头瓜分市场,进一步加剧垄断问题。同时,美国的投资者权益也难以保障。
• 中国政府:封禁对中国并无实际好处,更多是象征性施压。
• 字节跳动:若失去美国市场,将承受巨大财务损失,尤其是此前对TikTok的长期投资。
这是目前最符合各方利益的选项:
• 美国政府:无需封禁TikTok,同时能够减轻安全隐患。
• 中国政府:避免核心算法流失。
• 字节跳动:通过出售回笼资金,部分缓解损失。
购买方可能是已经具备推荐算法能力的巨头,如微软;或是有电商布局需求的投资者,如沃尔玛。
这一结果的可能性较低。本案与2020年的情况不同,此次剥离法案由国会推动,且拜登总统签署通过,赋予其更大的合法性。
多次听证会表明,TikTok始终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方案来断绝与字节跳动的联系。其数据存储在美国,但技术运营和算法依赖中国的字节跳动团队,这种结构很难令美国议员满意。虽然数据在美国,但是不代表中国或者美国的字节跳动员工就没有权限访问数据。
• 2020年封禁TikTok是特朗普的总统令,当时最高法院可以质疑行政判断。但此次剥离法案经过议会审议和总统签署,合法性更强,最高法院的驳回压力显著增加。
• 联邦巡回法院已明确裁定,TikTok问题本质在于国家安全,而非言论自由,而且司法应尽量避免干预。最高法院若干预,意味着质疑行政、立法和情报部门的判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 TikTok并未表现出任何整改或妥协的意愿,反而继续扩张其技术团队。
• 其算法模型曾被带到美国训练,已经违反了中国的相关规定,这种“双面难题”让双方都无法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