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在 QQ 上做了一次“大扫除”——删除了很多所谓的“好友”。之所以说是“好友”,其实他们更像是名单里的陌生人。我清理好友列表,就像清理房间角落里落满灰尘的杂物,把那些形同虚设的联系方式一一丢弃。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曾经在数不清的某个场合加的好友,此后却永远只有空洞。他们就安静地躺在好友列表里,占据着位置,像一件件我舍不得扔又毫无用处的旧物,看着甚至有些特别碍眼。打开 QQ,看到这些“好友”,其实心里并没有踏实的感觉,那些名字对我而言非常的陌生,我确信我对他们来说也是如此,既然彼此不曾走近,又何必在列表里彼此占位。
我也退掉了很多 QQ 群,这 灵感 借口 来自最近听到影视飓风的 TIM 说的一句话:“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我们真的需要知道那么多吗?”让我想到这些群对我来说真的有用吗?无穷无尽的聊天、争执、没情商的逆天言论……刷得人心烦意乱。我真的没必要被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消息填满生活...... QQ 列表又短了许多,清爽了不少不是吗?
我一直都有些许的社交焦虑和社恐,反感那些陌生人突然加我好友,心里抗拒这种毫无来由的好友申请——对方既不是朋友,也没什么正式的事找我,只是平白无故占据着我的好友列表。我常在通过了别人的好友申请后就陷入懊悔:我并不真的想与他们建立联系,社交对我来说有时候就是一道难题,陌生人突然闯入我的世界,反而让我无所适从,甚至有点反感,我不喜欢那种被迫寒暄客套的感觉,因为我清楚我们并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
前不久我和一个挺熟识的网友一起玩一个 Minecraft 服务器。当时服务器里只剩我们两个人,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他忽然感慨地说:“我把QQ删了,终于不用再像个病娇一样去关注QQ上的任何动静了。”听到这句话时,我愣了一下,我太明白那种感觉了:总是时不时点开QQ,病态的看看有没有人给我发消息,有没有新的群消息,仿佛自己在期待什么,又好像只是习惯性地刷存在感。那位朋友说自己删了QQ,不再病态执着地盯着QQ看,我心里十分羡慕。这种对社交的执念,就像一种上瘾,明知大部分时候什么也不会发生,却还是控制不住地一次次打开手机,就为了看那孤零零的“0 条新消息”......
我一直以来的心态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我总感觉孤独,渴望能有朋友陪伴,有更多的社交互动;但另一方面,我又对泛泛之交的寒暄和无效社交感到厌倦和反感。我渴望连接,却又总是抗拒过度的联系,这像是一个讽刺的悖论。每当我极度孤独的时候,我又迫切的希望有人能找我聊天,仿佛那样就能证明我还活着。然而真的有人(尤其是不怎么熟的人)跑来跟我搭话时,我的警惕和疲惫又上来了——我想躲开,或者结束对话。心里仿佛同时住着两个我:一个害怕被孤独吞噬,另一个害怕被社交淹没。这样的拉扯让我难绷,我知道为什么我需要删掉那些人来给自己减负了,情感的钟摆在渴望交流和害怕社交之间来回摇摆,让我自己都摸不清想要什么。删除那些无关的联系人,起码在情绪糟糕的时候,可以少一点应付的负担;而当我渴望交流的时候,面对空荡荡的好友列表,又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他们从来都不需要我,而我却总在渴望有人能懂我。
从那次以后,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与其让一堆泛泛之交的虚情假意填满生活,不如认真经营几段真挚的关系,哪怕它们少得可怜,但社交的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这简单的道理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我一直害怕孤独,却一直拒绝将就。那些不愿将就的瞬间造就了现在的我:好友列表干干净净,身边围绕的人本来就很少。
但其实最遗憾的是失去的永远不是那些“鸡肋”,而是再也回不来的曾经。
此文由 Mix Space 同步更新至 xLog
原始链接为 https://ling.crashvibe.cn/notes/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