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ollow认证的好处是,加入Follow订阅的公开仓库,通过订阅者,更好地将你的博客传递给其他读者。
二:如何通过Follow认证?首先,你得是Follow的用户。目前Follow处于内测阶段,需要通过Github或Gmail账号登录,需邀请码激活。其次,你需要一个博客或一个频道,甚至是一个X账号,然后通过Follow账号订阅你自己的博客、频道或X账号的内容。其三,认证的具体步骤,以我用Follow订阅博客为例。在Follow中订阅自己的博客,设置好后,在自己博客订阅源处,右键申请认证Claim,此时Follow会给你一套认证码;拿着这些认证码,到你的博客,发布一下,再来重复前面申请认证的步骤即可获得认证。
This message is used to verify that this feed (feedId:55635568601364480) belongs to me (userId:61993243487380480). Join me in enjoy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formation browser https://follow.is.
简单来讲,有两个生态需要构建:一是企业内部生态。这个生态主要指企业要为新的商业体孵化企业内部的软环境、塑造新的团队、提供资源、提升管理意识、提供技术平台。这实际上是企业内部二次创业的新平台。
以往企业内部管理生态是分层级的,是封闭的流程控制模式;而互联网化思维下管理组织应该是扁平化的,是开放的以人为中心的模式,能激发企业员工自主的能动性。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发生转变,以前是雇佣关系,现在是分享、合作关系,共同创造并分享价值,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合作。
二是企业外部生态。传统企业在数据服务、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领域并没有能力完全由自己重塑、构造一个新的商业体。如今可行的方法是,找到符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规划的合作伙伴和生态体系。
互联网生态下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原来是把产品做好推送给用户,现在是要让用户参与创造产品的环节,使用户成为企业内部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以前是竞争的关系,现在则是共同协作打造一个生态体系的关系。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产品的生产与价值的创造日益走向社会化与公众参与化,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趋向平等、互动和相互影响。
AHHHA:社会化产品众包平台
社会化创意众包集资平台AHHHA,如何在一个共享生态的环境中,相互依存,把一个产品的创意变成现实?
AHHHA的创立宗旨是帮助用户实现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你可以把任何想法以视频或者文字的形式上传,通过与网站其他用户的交流互动,提供建议,帮助改进,并且投票选出比较有商业价值的想法。那些投票比较靠前的想法,有机会得到资金支持,最终转化成实际产品,实现商业化,并创造盈利。
AHHHA已经有多件产品成功问世,并且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在AHHHA平台提供创意、设计、制作、资金的人都同时拥有分享利润的权利。平台方面还透露了成功产品的具体分成比例,原创可以提取10%的利润,平台收取10%~25%的费用,剩余金额则由其他参与者按照贡献多少来分成。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生态的趋势就是融入产品消费者和销售者、设计者和制造者的资本、智力、资源的众筹创新模式,或者说是共享生态。
YouTube的内容生产者、Etsy(美国一个在线销售手工艺品的网站)的工匠以及跑腿网站TaskRabbit的跑腿人都是通过共享来参与产品生产与服务价值创造的例子。当参与生产的人数足够多时,这些平台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比如Airbnb(美国一家联系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务型网站),该公司将那些需要住处的游客与有多余房间出租的房东进行匹配。2014年约有35万个家庭通过该网站为1 500万人提供了住宿。这个数字足以对传统的酒店业造成压力。
一般认为Web 2.0(以论坛、博客为代表)和Web 3.0(以社交平台、微博客为代表)的相继流行,UGC功不可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创作又细分出专业生产内容(PGC)和职业生产内容(OGC),甚至有了UGC,PGC和OGC谁是主流的争论。
用户导向的内容生产,必须建立内容生产者、内容消费者、内容传播渠道的良性生态系统。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精细化数据运营来分析用户的实时内容需求,内容生产者基于此供需关系来策展相应内容,做到完全用户导向的内容创作,而不是过度生产热门和浅度内容,这样才会系统性生产出高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兴趣需求。
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原创UGC视频网站,拥有10亿用户。不过YouTube正在面临两头夹击:一方面,网飞(Netflix)、亚马逊等版权视频网站扩大原创剧制作,分流了用户;另一方面,以脸书(Facebook)为代表的新兴视频网站,正在挖走知名制作人或“YouTube红人”。2015年4月YouTube发布新举措,将全面资助YouTube知名制作人,鼓励他们制作新视频节目和剧集。这昭示着这家最大的UGC视频网站也开始从UGC步入PGC及自制节目大潮。
2015年,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争夺焦点,也已延伸至PGC领域,甚至将其提升至核心业务层面。与UGC模式相比,PGC专业性更强,内容的质量和品质更有保证,同时由于采用了流量、广告分成的模式,PGC的运营成本和UGC持平,但是收入将远远超过UGC。流量利器UGC业务不能丢,但增加视频平台广告收益的任务只能交给优质的PGC来完成。
此前鼓励UGC模式的国内互联网视频网站已纷纷转战PGC,甚至开始抢占影视业生态链上游,成立影视公司,例如爱奇艺的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优酷土豆的合一影业,乐视旗下的花儿影业、乐视影业。它们签约各大知名导演,最早倡导大师电影的优酷土豆招揽了王家卫等,乐视囊括了张艺谋、陆川,爱奇艺招揽了王晶。
UGC商业价值变现难,网络视频网站转型PGC
针对PGC自媒体领域网生内容时代的来临,搜狐视频提出打造知识化视频这一新的平台战略。在网生内容崛起的新视频资源时代,大剧、大综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视频内容甚至来到了超越娱乐的阶段。知识影像化时代,视频节目所涉猎的领域非常广,从复杂的高等数学到烹饪、美妆、占星,包罗万象。
在搜狐视频2014年整合56网发力自媒体视频领域之后,搜狐视频自媒体出品人呈现爆发式增长,搜狐56已经入驻自媒体出品人1 800名,打造了近万个栏目,视频达到35万条。同时,整个平台月观看人次为6亿,月观看次数为18亿。2016年搜狐视频预计将拿出2亿元直接扶持出品人,未来3年则预计将拿出30亿元广告位资源交到出品人手中使用,而动用的所有资源价值可以达到百亿元级别。搜狐视频、品牌主、出品人三方联动,以形成成熟的商业化产业链条。
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场景下,深度的、有价值的内容反而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和UGC不同的是,PGC有着一定的优势,它从根本上对内容制造者进行了筛选,即它首先保证了内容的优质。
由自组织的UGC过渡到商业化运营的PGC,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品牌诸如罗辑思维、吴晓波、插座学院、猎掌门等的成长之路。
罗辑思维一直被视为自媒体的典范,但实际上罗辑思维团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相当专业化的PGC制作团队。虽然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但分工明确,并不亚于普通的杂志社或者栏目组。许多原本属于个人名义的公众号与微博大号,现在也开始接受投稿,由专门的团队负责运营。更多的自媒体正在加速转变成为专业的内容生产者。从UGC到PGC,看上去是整个自媒体的发展史,但也揭示了互联网内容生态的发展规律。
生态的两大特征
一个高度进化的生态系统应该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共生、共同进化;二是个性化、多样性。
共生和共同进化是商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在企业之间的关系上尤其如此。此外,在共同进化的目标下,同一生态系内部是否可能存在竞争关系?总的来说应该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任一生态链条上的个体或组织都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事实上,在自然界的生态系中,共生与竞争同样是永恒的主题。
商业系统中的共生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一个地理区域范围内,横向关联关系(即同行业的关系)形成产业集聚。在这个集聚区域内,相关企业构成一个较大的种群,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既互相借势又互相竞争,从而得到共同进化。
共生的另一种形态是指纵向关联关系(即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形成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随时改变链条的结构和其中的相关企业,链条中的企业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合作是为了形成各自优势核心业务的互补,以共同应对最终产品市场、共同生产一种或几种同类产品;竞争是为了在产业价值链上瓜分利益。
产业链中的企业为了形成最终产品市场上的优势就必须合作,而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由于利益的冲突又必然会竞争。这种合作导致了产业链中企业的共存,而竞争又导致了产业链结构的优化。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导致了共生或共同发展。如IBM和它的供应商、原始设备制造商、配送服务商等构成的供应链,就是一个典型的共生产业链商业生态系统。
个性化和多样性是保持生态不断进化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企业和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竞争力,不仅仅是生态帮助个体成长,个体也为整个生态作出贡献。所处的生态层次越低,企业自我控制命运的能力就越弱,因此其自身的发展也就越多地依赖于生态的进化。
在生态战略的布局之下,未来考验的不是企业单打独斗的能力,而是与整个生态的协同能力。将来的市场竞争更像是不同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生态分为三个层次,简单的是生态圈,复杂的是生态链,终极的生态系统是生态链+生态圈。
在传统行业,制造业的核心是打造灵活稳定、富有弹性的供应链,供应链不出问题企业就可以正常地生产产品;零售业则需要重视销售渠道,越是具有强有力的销售渠道,销量越能得到保障;金融业则依靠稳定的资金链运转来实现滚雪球式的发展。
互联网行业生态也由生态链与生态圈构成,如乐视的生态系统就是由垂直整合的闭环生态链和横向扩展的开放生态圈共同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
乐视通过“平台+内容+应用+终端”垂直整合闭环生态链,横向扩展的开放生态圈则是指纵向的闭环生态链的每个环节通过生态开放,引入能够与生态强相关的外部资源。目前乐视已形成互联网(“平台+应用”)、内容、智能终端、汽车、体育五大生态圈,通过强烈的生态化学反应,不断创造全新的产品体验和更高的用户价值。
生态圈
生态圈以企业之间在运作过程中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作为存在基础,往往是基于市场关系的连接。生态圈中的企业和其他组织,运作过程中在资源共享和经营活动上的联系有时较少或相对较少,而通过市场上的协同所形成的市场联结是这类商业系统的主要结构
微信“消费+社交”生态圈
2015年中秋节期间微信卡券联合“金房卡”酒店微信联盟、全国24个大型酒店集团的600家酒店发起“微信月饼消费月”活动。在碧桂园酒店集团、白天鹅酒店集团等酒店的微信公众号里,月饼被打造成一张张微信卡券,消费者可购买礼券自用或赠送给好友,领取、寄送等全流程也都可在上述微信公众号里完成。买月饼送好友,还可亲自录制一段祝福,随同月饼券一起秒速赠送给亲朋好友。甚至还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做语音传情、群发月饼等,将真正有需求、有共同语言的用户聚合起来。
通过微信卡券把月饼打造成一个社交工具,许多人收到月饼不一定自己吃,可能会赠送给他人,而微信卡券转赠方便,利于二次转赠,达到裂变式营销效果。微信通过卡券改变了传统的“搜索+电商”模式,以酒店为运营商,以买、送月饼为消费场景,基于微信社交、支付和卡券功能打造了“消费+社交”生态圈。
优步“出行+社交”生态圈
优步让出行变为社交。优步提供一个平台,实时提供私家车司机和乘客的信息,并把他们相匹配。优步模式利好的对象并不仅仅是用户,它使闲置的私家车主进入了市场,并获得了灵活的劳动时间。
很多高级白领、富二代热衷于放下身段,开着豪车不计成本地成为优步司机。很多女大学生、女白领也很愿意尝试搭乘优步中的高档轿车,结识“高富帅”,拓展社交圈子。优步使得出行成为幌子,而社交成为了内核,通过生活方式和运输方式的交汇形成“出行+社交”生态圈。
商业生态中的规律与自然界生态中的规律有许多类似之处。例如一棵苹果树,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叶子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满足的自身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
商业生态系统中的苹果树法则是:果实——生态的上游,包括产品、内容的产生;树干、枝叶——生态的中游,包括平台的聚合、分发;树根——生态的下游,包括终端入口、用户社群、品牌的打造。
推荐引擎的诞生,就是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一个趋势,推荐引擎能够根据用户的行为、属性,对象的属性、内容、分类,以及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等数据获知人的潜在需求,主动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或者需要的对象。
推荐引擎技术已经应用在电子商务、新闻、社交等多个行业。推荐引擎能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推荐原因在于,通过分析用户所在的社交关系网络,找到其最能够影响到的用户,或者最能够影响到该用户的用户,再综合每位用户的个性化偏好进行推荐。
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反映了生物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是构成生物系统的基础。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也是如此。系统中各成员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定作用,执行某一功能,同一子系统中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同系统成员之间也存在依存与制约的关系。某一成员个体的缺失将对整个系统造成或大或小的破坏,成员之间的协同进化会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但是与生态系统又有所不同的是,商业生态系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未来目标和构想的人工系统。
如同人类的进化一样,商业生态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低效向高效的进化过程。其层级如图
(1)产品:最底层的生态要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强调高频、交互、内容。如腾讯生态中的微信、手机QQ等产品。
(2)应用:围绕产品衍生的应用让产品使用更高效。如微信的即时通讯、扫一扫、摇一摇、朋友圈等功能应用,百度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
(3)平台:当累积的应用足够多时,便产生应用之间相互连接交互的需求,于是产生了承载应用交互的平台。如微信的公众平台、开放平台、企业平台、游戏平台等。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市场达到30%,或者细分市场达到50%的相对垄断市场地位时,即具备进化为平台的条件。平台通过制定规则来规范应用,以便更好地实现产品功能,让更多的产品型公司在平台上能赚到钱。
(4)系统:当平台累积的功能足够多时,便产生功能之间相互沟通的需求,于是产生了交易产品、服务与信息的需求。平台衍生出搜索、社交、电商、金融等各种复杂商业形态系统。
(5)生态:最简单的生态包括应用+内容+终端(或渠道)+(云)平台,如微信生态中应用由众多开发者提供,内容由UGC产生,分发到每个用户,由平台+系统支撑整个生态。生态的核心是大数据,动态跟踪用户的数据和行为,以及用户指标,未来就可以判断用户的消费趋势,在消费趋势的基础上配套极致的产品和服务。
从产品到应用,到平台,到系统,再到生态,每一层次的升级都是整个生态价值转化的加速器。
产品演进的速度决定了生态进化的速度,而生态的不断进化又催生更高效的产品出现。
从人本角度去回望,过去经济社会的治理模式是将人类社区物化的过程,物化过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解构和重构,也带来了现代化社会,一切结构化,一切数据化,一切可管理化。社群是人本回归,是现代工业社区的重构和再组织,让技术、数据、管理等为人服务,社群生态下衍生出的分享经济(Airbnb、优步等)、粉丝经济(小米、roseonly等)、C2B(团购、众筹等)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小米品牌和产品运营的社群化使得小米的供应链变成了动态供应链,小米的营销变成了社群口碑营销,从而在前端和后端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小米通过社群经济模式在生产关系的创新基础上推动生产力变革,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态玩法。
社群的第一层价值叫做渠道,这个渠道包含三种:沟通的渠道、传播的渠道和销售的渠道。也就是把社群当成一个渠道,然后实现流量的变现转化。
社群的第二层价值叫做平台,通过社群收集产品的使用数据与内容,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优化迭代,实现多中心的裂变。再往上一个层级是社群的生态价值,就是通过社群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打通和布局,甚至可以通过社群碰撞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社群有两个核心价值:一个是基于个体社交的立异取向,单向的供需满足产生个体社交短路价值;另一个是基于群体社交的求同取向,价值观趋同产生精准投射的分众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分众产生市场,跨界实现价值”。
社群的核心是人,社群就是人的连接。人们在互联网上形成了多中心且中心快速迭代的网络状结构,每一个中心周围聚集的个体就是社群,而社群内的个体又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个“小气候”。在互联网时代,群落只会因为价值观趋同而形成。一个社群运营的好坏,在于内部成员之间的连接互动。因此,社群要让成员充分连接聚集起来,连接产生更大价值。
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曾做出预见:“未来社会的经济成果中,产品约占4%,服务约占16%,体验约占80%。”因为商品是能够轻而易举被交换或代替的东西,服务和体验才是真正能够形成差异性、构成竞争力的所在。
社群经济是对体验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围绕体验为核心形成全新的商业生态和运行规律。在社群经济中,审美意识和情感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人的本性里天然有对社群的情感需求,在社群交互中会产生极大的身份认同和情感满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社群交互,大大激发了用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感性得以极大的释放。粉丝因为认同社群创建者的品牌和人性光辉,才聚集在一起,并且参与社群互动,发挥自主性,贡献创造力。对社群成员情感体验的满足,成为社群运营的核心。只有紧紧抓住用户的心理体验和情感诉求,才能形成一个个不同凡响的社群,这也是社群的“魅力人格体”的意义所在。从苹果到小米,从乔布斯到雷军,从罗辑思维到锤子手机,都有着独到的个性主张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社群因连接而产生,却因运营而存在,并且从来不能独立存在。社群的运营原则有三个核心。
第一是明确价值取向。社群提供的价值何在?给出简单而清晰的目标,逐级实现,对于许多社群尤其是大社群来说,用户的长期维系与活跃会面临挑战。是为社群成员提供信息沟通平台,提供收获成长的机遇,还是创造价值倍增的场景?明确价值所在,让每个人都清楚,是社群成功的关键。
第二是实现价值输出。需求创造价值,缺乏价值输出的社群,必然会失去长期存在的基础。每个社群成员如果在社群中无法获得自己所需的价值,就必然会离开。因此,强调价值输出是社群的核心。
第三是建立游戏规则。社群中个体社交的立异取向和群体社交的求同取向是同时存在的,有效平衡这两个需求并保持社群运营稳定就是规则。被认同且被坚决执行的规则,是既保持社群达成共识又满足个体价值需求的根本。
从运营管理的团队机制,到日常社群的运营,再到奖惩、激励机制等,都需要明确,并达到自运营状态,这样才能去中心化,才有激活每个人的能量,产生价值最大化的可能。
生物生态中的优胜劣汰是被动的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而企业生态位则是主动选择和竞争行为所决定的,且经常发生变动,商业生态中成员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是其在系统中竞争实力的标志。
作为众多企业联合体的商业生态系统,并非乌合之众,其组成遵守集合定律。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每个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在某一空间、时间、顾客、技术和管理方法上与其他企业有所区别,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竞争。
系统中成员企业准确的定位不仅减少了企业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为成员企业间功能耦合、形成自循环、实现协同进化提供了条件。
商业生态系统中领导企业和其他合作者一起集成为以产、供、销价值链为核心的系统,网络成员结成合作竞争下的跨行业动态战略联盟。
系统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整合资源、协调能力、共享信息、不断优化整体绩效和功能水平。
无论是产品互联网还是生态互联网,都是相互关联、共生共存的关系,而非竞争或升级换代的进化过程。两者是生态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定位。
垄断的类型并不唯一,谷歌的搜索引擎和安卓系统代表着一种最高级别的技术垄断,而苹果则代表着一种对手机行业品牌势能的垄断。任何一种垄断的产生,其根源都是产品在特定领域的无可复制性。独特必定会产生价值,垄断企业所获得的巨额销售利润回报,正是对这种独特的创新的奖赏。
垄断的产生和存在需要满足四个必备的条件:
一是市场份额足够大,而且没有挑战者;
二是合谋成本与惩罚代价低,值得冒险;
三是需求较少受价格波动影响;
四是每个同盟成员都能抵制欺骗,拒绝诱惑,永不作弊。
而从互联网企业自身来说,垄断不再需要同盟。从渠道看,软件的铺展范围更加宽广,扩张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使互联网产品更容易形成垄断,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搜索、聊天、娱乐来源、工作管理,每一个领域都已经形成垄断,或在逐渐走向垄断。移动互联网生态中垄断企业的常态化,将成为未来互联网行业的一道风景线。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经济,再到物联网的O2O,BAT等未来巨头们正在打破死结,构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商业连接和价值变现的渠道。
传递价值环节有三个要素,分别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连接是互联网的本质,通过提供信息和生活服务,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相互连接的关系。互联网以信息通信技术连接了人与人,以网络技术连接了人与商业,互联网通过连接的效率,缩短或者重构传递价值的商业价值链。
互联网巨头BAT的成功原因就是基于连接重构了商业价值,如百度的搜索(连接人与信息及服务)、阿里巴巴的电商(连接人与商品)和腾讯的社交(连接人与人)。
Follow对于互联网对传统业态的颠覆首先体现在信息中介行业,比如传统纸媒,以及依赖于传统媒体的衍生行业,比如传统广告、传统公关。当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得时,传统媒体的中心化、时延性的中介价值,迅速贬值。而随着信息中介产业也将被重构,广告传媒行业将不得不改变商业模式。
互联网从本质上说,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连接与沟通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传统行业跨地域、跨时间、跨行业无法连接、沟通的彼此隔绝的状态。因此极大地释放了企业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效率,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在于沟通效率的极速提升。这种提升以消除中间环节的方式,重构商业价值链。
德国知名社会学家腾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指出,共同体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的群体,是人类的本能或者习惯的制约。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宗教共同体是共同体的基本形式。但是,共同体不仅是各个部分加起来的总和,而且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
而社会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联合共同体。现代社会由各种组织或团体组成,个体以利益关系连接起来,以共生共享的方式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地域与技术的限制,个体之间的连接基本上是间断的。
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人与人随时随地的连接变成可能,网络社区和社群逐渐形成,人们因为某个共同话题、某个共同兴趣聚集起来,寻找同类,寻找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随着移动社交的兴起,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关注人们之间的社交关系,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构建,也在创造着意想不到的商业价值。就社交的本质而言,就是分享(个人价值)和共享信息(价值交换),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本质。
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所赖以生存的是一个基于充分分享、物物交换的社会机制。而在人类进化的第二个阶段,社会机制是在私有产权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基于专有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
而进入到当前的移动互联网阶段,开放、分享的精神将再次复苏,人们越来越乐于分享,向他人显示情感情绪、个人技能、人脉等。人们逐渐地通过彼此的社交关系连接,来建立一种共同的社会义务和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是通过分享自我来表达自己的生存状态,展现自己的价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关系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心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个人关系链和社群,是社交网络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形态。如果将这两种形态回想为社交网络中的两个典型场景,就是好友和群/部落。反映在社交产品上,一种是如微信、微博这种以用户个体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交行为的产品;一种是如豆瓣、贴吧这种以圈子、话题为核心展开,基于话题、圈子获取信息,找到感兴趣的人或事,从而更好地扩大生活圈的产品,也称为垂直社交产品。
以关系强与弱和虚拟与现实为维度,可以分出四类社交关系。第一类是熟人在虚拟网络空间的社交,第二类是陌生人在虚拟网络空间的社交,第三类是陌生人在现实中的社交,第四类是熟人在现实中的社交。
在第一类,也就是基于熟人关系链的虚拟网络空间中,已经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成熟模式。比如通过脸书、人人网、QQ、微信等这样的社交网站和社交App,我们不断更新自己当前的状态,同时分享朋友、同事、亲人的社交信息,这是互联网社交产品中典型的熟人关系链交互的方式。
甚至许多时候,还有许多互联网产品或应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熟人之间的关系,比如QQ空间风靡一时的抢车位、偷菜游戏,微信的打飞机游戏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基于增强熟人网络、基于增强关系链的兴趣分享式的互联网应用。
从下一步发展来看,基于熟人网络强关系链的虚拟空间的商业价值开发,仍然具有非常看好的前景。比如在熟人之间几乎可以实时把自己的体验内容,与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分享。此外,基于熟人社交圈的H5游戏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人们一方面通过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娱乐方式来增强熟人网络,也就是通过强关系链中的关系强度,来表达自己对于朋友、亲人的关爱。
从社交关系的发展来看,弱关系链在虚拟空间的演进,与强关系链在虚拟空间的演进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因为人们不大会关注陌生人的情感变化,人们真正具有需求的是由于弱关系链带来的人际范围的拓展,以及通过弱关系链进行的价值交换。
人们在经过需求细分和兴趣聚焦之后,往往可以进一步实现在价值方面的交换。比如,人们可以在一个弱关系链中相互推荐一些商品或者进行二手货品的买卖,而这种交易,尽管是弱关系链但也具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基础,在关系强度上又强于两个完全的陌生人。
因此,一方面一些虚拟空间中的弱关系链将逐步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的交易需求,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也会进一步加强在虚拟空间中社交关系上的布局。
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信息
信息不一定要用广告、资讯来发布,活动、调查、游戏都可以成为发布的好方式。
只是信息推送,那就是广告;如果可以留言评论,那就是互动。互动之后还可以和其他用户形成一个新的内容传播圈,让用户参与到内容中来,
场景选择:该用户是否具有推送信息所对应的使用场景
传播手法:如何整合资源让传播价值更大
关于评论社交将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社交会朝着两方面发展:一是基于需求的开放社交;二是基于关系的私密社交。
社交就会组成社群?简而言之,就是在某一相同地理或者虚拟区域中,对某一兴趣爱好相互交流和分享,从陌生到熟悉,通过举行各种相关的有意义的活动召集成员共同参与,并逐渐建立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获得区域中的归属感以及各自之间相互的认同感,从而组成的社交群体。
社群的主要职能类别包括交流学习、社交人脉、商业推广、投融资、教育培训、公益等,未来社群将逐渐从兴趣、关系聚合向用户开发和行业资源整合过渡,而垂直行业通过社群化实现价值延伸,社群经济的红利也将逐渐向全行业渗透。
社群生态圈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具有共同的兴趣、利益、价值观,或者是目标、纲领,通俗讲就是调性、逼格,群成员通过纲领、调性已经做了有效的区隔,基本上能做到让属性相同的人在一起,这是社群基础。
二是具有高效率的协同工具。这也是在PC时代社群比较难以建立的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像微信这样的实时交互工具,使协同变得非常容易。
兴趣聚集、沟通协作与商业变现是社群生态的三大核心功能。在以兴趣聚集用户、内容沉淀用户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模式和协作模式的创新,不断提升用户的参与度、连接度和信任感,盘活粉丝经济和分享经济,是社群价值变现的基本模式。
社群价值变现可分为平台渠道和产业生态两大层面。
渠道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导流、公关、交互等方面;从产业生态价值链来看,社群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行业资源的整合,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从资源供应商、渠道方、竞争合作方到用户市场的多层级整合。
社群将继续实现爆发式增长,渗透到更多的领域和更碎片化的市场;精英阶层所主导的强势社群其影响力将持续扩张,去中心化的草根社群将成为中坚力量;面向小众用户的社群将成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以区域和垂直为坐标去聚集用户。
社会分层(英语:social stratification 或 class division),是社会学概念,指的是“依照共通的社会经济财富状况而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群体”的分类方式,牵涉到一系列关系性的社会不平等,包括意识型态、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面向。当人群之中出现差异,并且这样的差异已经导致部分人拥有凌驾其他人的地位、权力、特权时,这就称为社会阶层(或社会分层)。社会借此而将各类人们分类成有高下之别的阶层或等级(等级制度)[。
社会阶层有四个重要的基本原则:一,社会阶层不单单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还是整个社会的特质。二,社会阶层是能够透过世代传递的。三,社会阶层具有普遍性,但是是可以改变的。四,社会阶层不仅牵涉到社会不平等,还牵涉到人们的信念。[3]在当代的西方社会,社会
社群新平台、模式不断衍生扩散,社群组织结构和分布呈现出各种新特性;社群之间的协调与联动将会更紧密,形成垂直领域的大型社群联盟;社群柔性化、个性化、动态化分布特征凸显,逐步渗透到社会民生和产业链条的各环节。
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个人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具有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生产者等多重属性。人作为社会关系和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不仅连接人与信息、人与服务、人与人,更开始成为一个个信息发散中心以及资源连接节点。
互联网媒介功能对传统媒体是完全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互联网媒介能够承载文字、视频和音频等所有的新闻生产方式,而且传播的效果更好,也更为便捷、及时和快速。
当拥有相同兴趣和相同条件的人在社交平台上聚集,形成社群后,社群本身就具有了较强的产生内容和传播内容的能力。社群可以是基于兴趣、行为、关系、地域、产品等因素聚合成的,在不同的维度上扮演着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
很多互联网用户加入社群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信息,随着互联网社群数量的逐渐增加,不同层面不同属性的社群已经成为公共信息和意见的重要传播媒介,社群也成为个人参与信息生产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建立在关注度(流量)和声誉(连接)的基础上,拥有这两者的互联网产品才具有价值,才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正如的广告语“再小的个体,也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所说的那样,自媒体必须建立自己的媒体品牌,建立自己的公信力,建立自己的传播力。
媒体归根到底是为公众提供服务。通过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后,有些媒体人可以获得变现的机会,比如外出进行讲课,成为公司顾问,为商品进行代言,甚至建立社群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信息决策更多的是秉持供养社群与价值认同的理念来支付会员费,群体是一个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社群
用户行为及其消费模式也在进化。原有的AIDMA和AISAS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传播的现实状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行为的消费模型正在向SICAS模式转变。未来的营销模式应充分利用数据和技术,做到实时感知、应需相应、多点双向、对话连接,实现情感营销。
即引起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主动搜索(search)→促成行动(action)→信息分享(share)。
SCIAS理论即主动搜索(search)→同类比较(compare)→产生兴趣(interest)→促成行动(action)→秀出宝贝(show)。
互联网加上情感营销似乎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法则。传统的企业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一般要经历知名度的沉淀、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塑造等漫长的过程;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知名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好感、身份上的认同、产品的话题以及口碑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不怕产品有缺点,就怕产品没亮点,不能引起人们讨论的企业在互联网上很难取得成功。
情色营销自然会吸引受众的目光。但是,使用情色营销策略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情色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二是所诉求的商品本身与情色有一定的关联性,否则将只会推广情色而无法推广品牌。在使用情色营销策略方面,杜蕾斯算是个中高手。刚好的尺度、适中的深度、追热点的速度、引爆点的持久度,杜蕾斯在这方面无疑是社会化媒体情色营销的典型代表。
情趣营销
对于情趣一词的理解,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情和趣。情是指情感、情调,趣是指趣味、乐趣。情感是多方面的,有喜悦、有悲伤、有喜爱、有讨厌等。而情趣是指情感中较为积极的一面,就如同一个人具有幽默和诙谐的性格。
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或者说是原罪,包括虚荣、懒惰、贪婪、色欲、愤怒、窥视、嫉妒七宗罪。这些原始欲望从出生开始就牢牢刻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而现在,互联网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各种各样的产品应接不暇。但是几乎所有成功的产品,都是利用弱点营销,针对人性的弱点,激发人们的欲望。
人性既具有先天的善,也具有后天的恶,此处我们不打算对人性做深入的探讨。不过,从产品开发的角度而言,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的功能。
人性在互联网产品上的映射形式表现为:(1)色欲:结合LBS,结合共同喜好的社交行为,是用户交友的原始刚需,如成人网站、YY、陌陌、劲舞团、豆瓣小组等。(2)虚荣:帮助用户实现爱美爱炫之心,使用用户等级的分级策略,如QQ会员、游戏角色等级等。(3)贪婪:给用户比预期的更多,让用户觉得超值,甚至赚到了,如电商、团购网站等。(4)懒惰:懒惰在产品上体现为不用思考,降低门槛,让用户体验便捷、轻量、简单的操作,如微博、网购。(5)嫉妒:嫉妒跟贪婪一样,因不能满足的欲望而产生。贪婪通常与物质财产有关,妒忌则与他人的成功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关,而正是社交网络把全世界的嫉妒连接起来。
当然,除了相对阴暗面,人性还有很多美好面,比如正义、同情、感恩、爱心等。通过深层挖掘,提供产品的相应功能和服务从而满足用户精神、物质等多层面的需求,是互联网产品成功的基础要素。
聚集利益共同点
社群得以形成的本质原因是其成员之间由共同兴趣标签而形成的关系连接。例如,产品同类、兴趣同类、标签同类、职业同类、感情群同类、价值观同类等。
有效规划结构
社群构成的第二要素是结构,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
很多社群之所以很快走向沉寂,是因为最初并没有对社群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规划,这个结构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规章制度、内容话题。这四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社群活得越长。
(1)成员:社群的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其成员。一个社群除了中心人物,还要有意见领袖、活跃分子等。
(2)平台:平台是社群之所以存在的一个载体,所有的成员必须而且只能借助于平台开展相互的沟通及交流。平台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线上平台和线下聚会交流平台。线下活动是为了增加粉丝之间,以及粉丝和公司之间的接触点和接触频率。
(3)制度:社群是由形形色色的成员组成的,不同的人自然就会有不同的主张和不同的想法。因此,一个社群如果希望能够正常和良性地运作,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设置进入门槛、运营规则,把非本群属性的人过滤掉。
(4)内容:建立社群的初衷也许只是方便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当社群的成员集聚得越来越多时,自然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商业行为。而商业行为之所以得以运作或成功,则又是因为策划设置了能够引起成员广泛兴趣的话题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社群营销的本质就是场景化,而在群里构成场景化的唯有话题二字。
良好的社群运营是商业活动得以介入的基本前提。在社群运营的过程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荣誉感。即对社群中对本社群的集聚发展有所贡献或愿意将个人的资源与社群分享的成员授予荣誉,包括达人/铁杆粉标志、入群仪式等。
(2)参与感。参与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产品上的参与,即与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产品型社群的例子有小米社群。二是在营销上的参与,即靠用户的口碑来做好传播和营销,让用户感受到参与感,这几乎是用户转化为粉丝的必经途径,而用户也需要这种参与的成就感。无论是微博的一场骂战,还是论坛的一个帖子,都是参与感的有效形式,而这个前提是需要设计对外开放的节点,即将哪些环节开放出去,让用户参与。
(3)组织感。即社群自身在线上线下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细节的规范性,尤其是在商业活动中一定要及时将活动的运营流程数据化、进行反馈等。
(4)归属感。以上三点做好,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归属感。
稳定一定要能给成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这才是成员加入该群、留在该群的价值。比如罗胖坚持每天一条语音,大熊坚持定期干货分享,秋叶有课程和动手实践,某些行业群定期可以接单等。
产品输出和用户利益回报。产品输出包括产品、众筹等,用户利益回报包括分销、产品试用等。
易于复制
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社群越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社群如果能够成功复制多个平行社群,就会形成巨大的规模,必然会在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两者间获得平衡。
产品的复制必须具备三个层面的准备。
(1)核心层的创造。是否已经构建好自组织?是否具备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能过于围绕中心展开,但也不能完全缺乏组织。
(2)亚文化的形成。产品本身价值观是否明确,对产品的态度是否一致,是否有相对固定的社群规则,是否形成了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比如大家聊天的语气、表情风格是否一致?这些都是社群生命力的核心。
(3)多中心的培养。是否已经组建了核心群?要有一定量的核心成员,他们可以作为社群的种子用户加入,引导产品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的信息聚合世界好比一场鸡尾酒会
鸡尾酒会的比喻不仅适用于互联网社交媒体,也适用于所有企业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的,事实证明,互联网社交媒体、企业以及日常生活,大体上都没比鸡尾酒会复杂多少。
在鸡尾酒会上倾听、讲精彩的故事、积极回应、真诚、充满激情和感激的人,会无数次地成为聚会的热门,也会从聚会中获得最大的价值。那些直接、透明、知道如何保持简单、总有惊喜的人值得人们与之交往。能够随大流(适应)、并且知道如何在团体中行动的人是你想要发展到自己圈子里的人。这样的人也能在那个被称为商界的巨大鸡尾酒会中取得成功。当你面对快速决定时,无论决定是大是小,不妨问问自己:“这在鸡尾酒会上会是一个制胜的决定吗?”如果答案是响亮的“是”,那你可能真的想到点子上了。如果你不确定,也许就需要重新思考下自己的决定了。是的,真的就这么简单。
1.为个人提供手段,管理其与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些手段是私人的,也就是说,它们属于个人所有,处于个人的控制支配之下。它们也可以是社会化的,即个人可以用这些手段联络他人,为集体的组织和活动提供支持,但它们首先必须是私人化的。
2.使个人成为自有数据的收藏中心,这样一来,交易历史、健康记录、会员资格详情、劳务合同以及其他类型的个人数据,不至于分散到大批的地窖里。
3.赋予个人有选择性地分享数据的能力,而不会泄露个人不愿透露的信息。
4.赋予个人控制自身数据如何被他人使用、使用时间长短的能力。这种控制能力包括与使用者达成以下协议:一旦双方关系终止,使用者应将该个人的数据删除。
5.赋予个人以下能力:个人自行制定服务条款,减少或消除对各个组织制定的无人阅读的霸王服务条款的需求。
6.赋予个人脱离任何组织的地窖,公开在市场上表达个人需求的手段,而不必泄露个人信息。
7.将开放的标准、开放的API(应用程序界面)、开放的源代码作为关系管理手段的基础。无数新型企业,以及商品化的社交工具将会应运而生。
就像凯文·凯利(Kevin Kelly)所提醒的那样。当你把一些东西连到网上,会产生什么后果?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拷贝这些东西。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设法干预使拷贝变得越来越困难。有人人为制造稀缺性,就一定有人毫不示弱地人为制造充裕性,因此,人为制造稀缺性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恰恰是社会化媒体正在做的工作,打破人为制造的稀缺性,人为的稀缺局面已经损害了不少组织。独家播报一度是传统新闻业的核心理念,而这却是人为制造稀缺性的典型例子。不久,这将永远成为历史。
社会化软件的运行成本往往非常低。成本和价值存在于人们使用软件的方式中,存在于人们所贡献和分享的内容中。我们曾在公司内引进交流的软件,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一封很有代表性的电子邮件:写博客。
第一股力量就是消费者对简约、便捷的需求,因为人们开始越来越珍视自己的时间。由此产生了自助式服务的需求,它反过来使消费者获得了控制权。自助式服务的范例对“互联主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多年来,通过和几位作者交谈,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对消费者来说,DIY(自己动手)绝对是个好东西。DIY里不含任何人为制造的稀缺性。
第二股力量是商界中开放的多边平台的发展,其基础是对道克·希尔斯称为“因果效应”(Because Effect)的内容的深刻理解。如果某种东西是稀缺的,你就能用它赚钱,稀缺性具有市场价值。如果某种东西是充裕的,你因为它而赚到钱,但不是用它赚钱。Google和亚马逊都因为Linux操作系统赚到了钱,但并不是利用Linux系统赚钱。
一言以蔽之:壁垒正在坍塌。随着货物变得越来越日常化,随着“因果效应”在业界影响越来越大,消费者正在重新找回他们自己的声音。新一代青年就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到工作中来,而且他们也拥有更有利于协作的工具,可说是万事俱备,“互联主义”进入人们的办公室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