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保险,我们就不得不从它的起源说起,看看它因何而起、因何而来、因何而发展。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与无情的水火抗争,与多变的天气抗争,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在这个不断抗争的过程中,人类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应对灾害的保险思想,并形成了原始形态的保险,比如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礼记·王制》认为,国家如能每年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存起来,连续存三年,便可存够三年的粮食,即“耕三余一”。将来即使某一年因为自然灾害颗粒无收,老百姓也不会饿肚子。另外,据史料记载,古埃及的石匠以及古罗马的军队,都曾有互助基金组织存在,这些组织向每位成员收取会费,若有会员死亡,就从中提取一部分支付该会员的丧葬费或抚恤费。
这些都是保险的雏形。
而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的当数“海上保险”。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与海洋密不可分,正是海上贸易的繁荣才促使海上保险出现。
早在11世纪末,在意大利中部、北部城市比萨、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等地,就已经出现类似现代形式的海上保险。
那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保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契约,是签订于1384年3月24日的一份货物保单。这张保单承保了从法国南部的阿尔兹运到意大利比萨的一批货物,被称为“比萨保单”。
为什么说它具有现代意义呢?因为这张保单有明确的保险标的和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将由承保人承担,这些跟现代保险的框架大体是一样的。
比萨保单是保海运货物的,后期自然也就诞生了以“人”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人身保险同样起源于海上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如果奴隶中途遭遇意外伤害或身故,则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便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第一份比较正式的人寿保险单出现在1536年的英国,当年6月18日,英国人马丁为一个名叫吉明的人承保了2000英镑的人寿险,保险期间为12个月,保费为80英镑。在这12个月内,如果吉明去世了,那么马丁将赔偿吉明的家人2000英镑,如果这12个月内吉明健在,那么80英镑的保费归马丁所有。可为什么偏偏是80英镑而不是100英镑呢?怎么才能精确地给每个人“定价”呢?1693年,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以德国西里西亚勃来斯洛市1687—1691年按年龄分类的死亡统计资料为依据,编制了第一张生命表,精确显示了每个年龄的人的死亡率,提供了寿险计算的依据。18世纪40年代,数学家詹姆斯·陶德森又根据哈雷的生命表,提出了“均衡保险费理论”,进而促进了人身保险的发展。
1762年,陶德森和辛普森共同创办了世界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英国公平人寿保险公司。自此以后,保险业迅速发展。
到了19世纪,保险进入现代时期,保险对象和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且扩展到生存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加入这个行业,为不同的保险标的提供不同的保障内容和服务。
从保险的起源与发展中我们可以得知,保险的诞生是一种必然,只要有保障需求,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就会有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这些保障需求进行承保。
从本质上看,古代的保险与现代的保险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区别只是现代保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品类更加丰富,整体更加规范。
时至今日,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保险已经和银行、证券一样,成为金融三大支柱之一,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险,其实就是一纸合同,白纸黑字写清楚了我们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作为消费者,我们的义务主要是每年要交多少钱给保险公司,以及要交多少年。相应地,保险公司的义务是保险公司要提供哪些保障,保险期间多久。这些权利义务信息,全部在保险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简单来说,保险的作用就是当一些风险,比如意外或疾病不期而至时,我们能够凭保单找保险公司理赔一笔钱,以便应对风险。
根据不同的保障内容,我们可以把保险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比如跟我们生命直接挂钩的是寿险,跟重大疾病相关的是重疾险,跟意外事故相关的是意外险,等等,后面会给大家一一介绍。
保险作为家庭理财中的重要一环,有意思的是,一些所谓理财达人却经常把它跟理财割裂开来,单纯地认为理财仅仅是让资产保值增值,跟保险无关。
殊不知,这是误把投资当成了理财的全部内容,但投资只是理财中的一个板块罢了。
正确的理财观念,尤其是家庭理财,第一步是留出紧急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购买合适的商业保险以构建家庭财务保障体系,之后才有资格考虑投资赚钱的事。
这就像盖摩天大楼之前一定要把地基打好一样,否则,不管我们把它盖得多高多华丽,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它都可能轰然坍塌,我们就会前功尽弃。
因此,保险可以说是我们家庭理财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核心基石,当你觉得保险不是当务之急可以慢慢来的时候,可能风险已不期而至。当厄运真的降临,你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却为时已晚,因为你已经不符合保险公司的投保要求了。
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发生太多次了,每次说起来都让人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在后面的章节,我会把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保险知识,用尽可能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系统性的阐释和讲解。
请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对保险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今后买保险就能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绝对不会被保险业务员牵着鼻子走。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保险的功能。
保险的底层功能是保障,升级功能是责任。
先来看保障,保障什么?保障自己将来的生活不会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入“十八层地狱”。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很多家庭都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当不幸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卖车卖房筹款治病,甚至连累家人背上一屁股债。
如果能早早打算,提前给家人配置好保险,这些风险就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了,两种不同的选择导致的最终结果简直是天壤之别!
再说责任,谁的责任?你的责任!你对谁的责任?你对家庭的责任!
如果你上有七旬老母要赡养,下有三岁小儿要抚养,旁边有全职带孩子的太太,背上还有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房贷要你慢慢还,这时你突然撒手人寰了,那么倚仗着你的收入来生活的这一大家子人要怎么活下去?更何况他们还是这个世界上你最亲最爱的人。
你如果是这种家庭状况,明知自己责任重大,却心存侥幸,不给自己配置足额的保障,就跟开车不系安全带以生命为赌注的赌徒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如果不想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被意外和不可预知的疾病打断,我们就要提前规划,尽早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进行科学的保险配置,防患于未然。
这就是保险的作用,它能保障我们和家人的生活不被突如其来的风险扰乱甚至颠覆。
1.按照保险的性质划分
用这种方式分类,我们可以把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
它指的是国家为了推行某种社会政策,增进某种福利,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实施的一种强制性保险。比如大家熟知的“五险”就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
由于是强制性的,所以这类保险是我国目前普及率最高的保险。
商业保险是指签订保险合同,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的保险。
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约定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投保人要每年按时缴费,保险公司则负责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赔付,帮助被保险人渡过难关。
商业保险跟社会保险最主要的区别是,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福利性,而商业保险是市场行为,商业保险公司的创立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当然,不要看到“营利”二字就觉得商业保险不好,商业保险的出现给保险市场注入了活力,保险公司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保障更全面、价格更便宜的产品。
因此,在品类多样性方面,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无法比拟的。
政策性保险应该是大家接触比较少的一类保险,指政府通过政策的推动,利用保险的机制,以达到某种政策目的的保险形式。
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商业保险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政府推动的政策性保险是利用保险机制达到某种政策性的目的,比如,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都属于政策性保险。
通过区分不同的保险标的,我们大致可以把保险划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保险从诞生至今,在单纯给各种标的提供保障的基础上,又衍生出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
根据是否具有理财功能,保险常被分为保障型保险和理财型保险。
简单来说,保障型保险只负责保障,是保险最初最纯粹的形态。而理财型保险是在保障风险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有的保险只有理财功能,不提供任何人身保障。
分红险、万能险这类具有理财功能的产品,往往会搭配一些保障型的产品,比如寿险、重疾险等。这样,在保障身故和重大疾病风险的时候,我们所缴的保费就有了一定的保值或增值功能。
而纯理财型的产品,如年金险、教育险、养老险,则可以被单独当作一种“理财产品”看待。
至于理财险过去为什么那么招人厌,。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保险的这三种分类方式,以后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保险产品,我们都能迅速地进行归类,迅速地判断某一款保险产品能否为我们所用
现代保险业从大类上划分,主要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需要配置的险种,看看它们的保障功能是什么,看看它们对我们的财务及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
(1)寿险
第一个想分享的是寿险,因为它对一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寿险是什么?如何确定寿险的保额?哪一种寿险更适合大家?
寿险,是人寿保险的简称,这是一种以人的“生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简单来说,就是去世了就赔钱,一般包括疾病身故、意外身故和自然身故。
力哥之所以先给大家讲解寿险,是因为它是家庭责任的体现,对家庭经济支柱而言尤其重要。
家庭的经济支柱万一在还需要偿还房贷、抚养孩子的壮年时不幸撒手人寰,虽然人死不能复生,但活着的配偶、孩子和父母还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大笔保险赔偿金。
有了这笔钱,家人今后还房贷和孩子上学的钱就有了,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正常进行下去,不至于在情感上遭受重创后,在物质生活上受到二次打击。
所以寿险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你现在收入不高,只要身上背负了这些家庭责任,就一定要趁早配置。
那我们在给自己购买寿险的时候,应该选择多少保额最合适呢?
这里先介绍一下“保额”的概念,简单来说,保额就是当风险发生时,我们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的金额。比如寿险的保额是100万元,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去世,保单的受益人可以向保险公司理赔100万元。
一般寿险的保额需要覆盖4个缺口。
缺口1:家庭负债,包括还没偿还的房贷、车贷、民间借贷和信用卡等其他个人欠款。
缺口2:家庭日常生活开支,一般建议预留100倍的家庭月开支,如果你们家平时一个月开支4000元,那么这部分缺口至少是40万元。
缺口3: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孩子年龄越小,你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高,这部分缺口就会越大。所以,这个缺口不同家庭的差异会比较大,最少可能需要20万元,最多可能需要200万400万元,上不封顶。60岁,一般人在这30年会有房贷、车贷、结婚、子女教育、给父母养老等方面的责任带来的支出,这一阶段可以是说最“压力山大”的人生阶段。
缺口4:父母的赡养费,有的人父母生活在农村,没有固定的养老金收入,需要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那么就要在规划自己寿险的时候重点考虑。这部分同样按照每个家庭的实际需要预留。
这4个缺口金额加起来,再扣除家庭所有的流动资金,就是家庭的寿险保障缺口了。
比如4个缺口金额合计200万元,家里的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合计50万元,那么家庭寿险的保障缺口就是150万元。
搞清楚应该配置多少保额的寿险后,我们再来看看应该具体选择哪一种寿险。
寿险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生死两全寿险。
定期寿险,顾名思义就是只保一个固定期限的寿险,比如保到60岁,如果60岁之前去世保险公司就赔钱,60岁之后去世就不赔钱。
终身寿险是从投保之日起,不管未来被保人活到多少岁去世,保险公司都赔钱。
生死两全寿险则是被保险人在青壮年阶段不幸去世,保险公司就赔偿寿险保额,等被保险人年龄大了,身上没有那么多家庭责任了,该保险就变成了养老储蓄保险,或者在某个年龄段返还全额保费,作为养老金使用。
三种寿险,哪一种更适合大多数人呢?
一般情况下,更建议大家选择定期寿险,虽然保险期间不能覆盖一生,但它胜在价格低,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保额,而且保障期限灵活,刚好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最需要寿险保驾护航的年龄段是30
但大多数人在60岁之后,一般房贷都还清了,孩子毕业工作了,自己的父母可能已经离世了,这时候身上的家庭责任轻了很多,养活自己就行了,就算此时不幸撒手人寰,也不会对家庭财务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有没有寿险就没那么重要了。
所以,买寿险的关键不是保险期间要多长,而是保障的这段时间是不是我们最要紧的阶段。一般保到我们60岁左右就够了,关键是配置的保额一定要充足。
至于终身寿险和生死两全险,人总有一死,这类产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理赔概率是100%,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也不是吃闲饭的,所以咱们就别想着能占保险公司的便宜了,除非去世得早,否则买这类保险一定是亏的。
寿险只跟生或死相关,只要投保的时候符合保险公司的健康要求,基本不会存在什么纠纷,这种相对比较简单的保险,我们在挑选时直接比较价格就行了。
说实话,在这么多保险品种中,寿险是最令人感到窒息的一种。因为它是唯一铁定和你本人无关的保险,当你赢了这场保险“赌局”的时候,也就是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换句话说,买寿险不是因为爱自己,而是因为爱他人,爱你最爱的那些人。
所以,强烈建议以下四类人群,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有条件的一定要尽快为自己购买寿险。
第一类是已婚,但另一半没有工作收入或收入比较低的人。
第二类是已经离婚,并且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人。
第三类是名下有高额房贷没有还清的人。
第四类是未婚未育,名下没有大额负债,但父母在农村没有城镇社保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人。
如果说寿险是一个成年人对家庭负责的重要标志,那么重疾险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负责的标志。
那么,重疾险到底是什么?
重疾险是重大疾病保险的简称,是指由保险公司以特定重大疾病为保障项目,当疾病确诊或达到某种状况的时候,保险公司就一次性赔付一笔钱。所谓特定重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等等。
比如,有人买了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不幸确诊得了癌症,就可以找保险公司一次性理赔50万元。
重疾险最大的优势是,所得的理赔款可以由我们自行支配,既可以用于治疗,也可以挪作他用,比如覆盖家庭的生活开支。
重疾险的保险理赔款主要能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看病花费。看病就得花钱,治疗重大疾病的花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这笔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二是病后误工费。重大疾病可不像感冒发烧,打个针吃个药在家里睡一天觉,第二天就能元气满满地复工。一旦确诊了重疾,这个人十有八九就得躺在病床上接受漫长的治疗,就算没有一年半载,也得治疗好几个月,肯定要长期请病假,甚至会面临失业的问题。
这么一来,平日里的工作收入将会大幅下降甚至中断。如果生病的人过去没有足够多的积蓄,日常开支、孩子的教育费、每月的房贷就都成问题了。
由于重疾险的理赔款并没有限制使用范围,因此这笔赔款也可以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三是重大疾病的康复费用。得过重疾的人,一般身体会非常虚弱,不仅要做康复训练,而且往往需要食用大量的营养品,这些都需要金钱支撑,因此同样需要重疾险的理赔款作为后援。
那这几项开支大概要花多少钱呢?
说实话,没有上限。
以目前中国的物价水平和医疗花费情况看,至少得50万元的重疾险保额,再低的话,就很难完全覆盖这些风险敞口了。如果有条件,建议大家多配置一些,毕竟未来还要面对通货膨胀以及医疗通胀的风险。
和寿险不同,重疾险种类繁多,有只保癌症的防癌险,也有保100种重大疾病的重疾险,相对比较复杂。
普通人在挑选重疾险时面临的第一个困惑就是:我到底该选择保多少种病的重疾险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太操心,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一起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其中规定重大疾病险必须包含6种必保重疾以及19种建议保障的重疾。
1.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
2.急性心肌梗死
3.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须开胸手术
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7.多个肢体缺失——完全性断离
8.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9.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
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1.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2.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3.双耳失聪——永久不可逆
14.双目失明——永久不可逆
15.瘫痪——永久完全
16.心脏瓣膜手术——须开胸手术
17.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18.严重脑损伤——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9.严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0.严重Ⅲ度烧伤——至少达体表面积的20%
21.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心力衰竭表现
22.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3.语言能力丧失——完全丧失且积极治疗至少12个月
24.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5.主动脉手术——须开胸或开腹手术
到了2021年,监管又针对以上25种必保重疾做了补充、修订,不仅更新了一些疾病的定义确诊标准,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种重疾和3种轻症。
新增的3种重疾分别是:
1.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2.严重克罗恩病
3.严重溃疡性结肠炎
新增的3种轻症分别是:
1.轻度恶性肿瘤
2.较轻急性心肌梗死
3.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自2021年1月之后上市销售的重疾险产品,保险公司基本都会乖乖地把这28种重大疾病+3种轻症包含进去,并且使用最新的疾病确诊要求。
所以,只要是2021年1月以后推出的重疾险,我们去翻看条款就会发现,前28种重疾和前3种轻症的定义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些疾病?
因为这28种重疾和3种轻症的发病率特别高,以28种重疾为例,10个患重疾的人里面,大概有9个人得的就是这28种重大疾病中的一种。尤其是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这一重大疾病,就占了所有理赔的近七成。
因此,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在选择重疾险的时候不用过于看重产品包含的疾病数量。
如果担心患上这28种常见重大疾病之外的重疾,那么你选择承保大于50种疾病的重疾险也够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重疾险剑走偏锋,号称包含了100种甚至更多的重疾,其实那些罕见疾病的发病概率极低,却给保险公司大幅提高保费提供了借口,我们不要上当。
建议大家在比较市场上的重疾险时,承保同样多的疾病,保费越便宜越好;付同样多的保费,承保的疾病越多越好。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多几十种罕见疾病就要比其他竞品贵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那么我们完全没必要买。
另外,重疾险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只保病情比较严重、治愈率比较低的重大疾病了,很多产品都可以选择附加轻症和中症保障。
轻症、中症和重疾的划分标准是在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下,判断该疾病是否危及生命。如果危及生命就是重疾,反之就是轻症或中症。
它们的保额低于重疾险主险,但保险期间相同。
虽然轻疾和中症的发生概率高于重疾,但治疗费用和对家庭造成的冲击远小于重疾,所以到底要不要买附带轻症和中症保障功能的重疾险,并没有标准答案。如果附带轻、中症的产品价格可以接受,选上也无妨。
除此之外,有些重疾险还设置了轻症及中症的豁免条款,这就是说,发生轻症或中症不但会额外得到一笔理赔款,而且考虑到许多病症今后有恶化成重疾的可能,会影响被保险人以后的工作收入,所以确诊轻症或中症后,投保人后续便不需要再缴纳保费,该保险合同继续保障到保障期满,比如70岁或终身。
这也是建议大家选择最长缴费期限的原因之一,如果在长达30年的缴费周期中被保险人不幸罹患轻症或中症,只要附加了豁免条款,后续保费就不用交了。
缴费的期限越长,被豁免的概率越高。
这点对消费者来说是很好的,大部分良心产品都是默认自带被保险人轻症及中症豁免的,就算单独附加也多不了多少钱,建议附加上。
还有,重疾险和寿险一样,作为重要的长期保障险种,也存在到底要保障到多大年纪的问题。
年纪越大患病概率越高,年纪越大收入水平越低越需要重疾险雪中送炭,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家尽量选择保终身的重疾险,预算有压力可以考虑保到70岁。
缴费方式尽量不要选择“趸缴”,而是要像还房贷一样,缴保费的时间能拖多长就拖多长!
每次在公众号上一说到保险,就会有粉丝留言:什么保险是性价比最高的?什么保险是最迫切需要买的?什么保险是对我们来说最有意义的?”
其实,答案都一样。那就是用你能承受的小钱,去防范发生概率虽然不大但也不算非常小,同时一旦发生又危害特别大的风险的保险。
什么保险能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并且是最重要的呢?
那就是重疾险,它完全符合这三条标准。
首先,买重疾险花的钱不多;其次,哪天突然被诊断出癌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年龄越大,概率越高;最后,重疾一旦发生,整个家庭就会陷入无法扭转的悲剧中。
所以对个人来说,重疾险是所有保险中最重要的。
重疾险是一旦达到重疾的理赔标准,保险公司就会赔给我们一笔钱,这笔钱主要用来承担我们的医疗花费、误工费以及其他额外损失。
接下来我们讲另一个跟疾病相关的保险——医疗险。
我们一般说医疗险,特指住院医疗险,也就是近几年大家常听到的百万医疗险,它的保障功能其实和重疾险非常相似,主要也是保障疾病风险。
医疗险与重疾险相比,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报销额度非常高,现在市场上的医疗险大多都能报销上百万元的住院花费,而且不像重疾险那样有疾病限制,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是合理且必要的住院医疗花费它都管,所以乍一看它是一种很“万能”的保险。
不仅如此,对于成年人而言,最便宜的长期重疾险一年也要几千元,而医疗险一年只要几百元,对比下来医疗险简直太便宜了。于是经常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性价比“更高”的医疗险代替重疾险呢?
慢着,且听力哥给大家深度分析一下。
重疾险是给付型的,意思是合同约定赔多少钱就赔多少钱。而且大多都是提前给付型的,比如小明买了一个保额为50万元的重疾险,只要医院出具报告证明小明的确得了胃癌,保险公司会立马打50万元到小明的银行账户。
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了选择权,比如,明知这病治不好,但还是想用这50万元去搏一搏。或者知道这病真的很难治好,但也不想就此放弃,所以先拿这笔钱治病,等到病情越来越严重,不想浪费更多钱了,就将剩下的二三十万元留给家人做未来生活之用。
又或者,知道这病肯定治不好,索性听天由命,也不用花冤枉钱天天躺在医院里受罪了,趁人生最后还有几个月的寿命,拿着这笔钱环游世界,想吃啥吃啥,想玩啥玩啥,享受人生最后的时光。
但医疗保险的理赔方式不一样,是报销型的。
对手头紧张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你得先东拼西凑把巨额医药费垫上,病看完了才能拿着发票找保险公司理赔。
不仅如此,医疗险还有3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首先,百万医疗险一般都有免赔额,比如免赔额为1万元,这意味着每次看病的花费经过社保报销后少于1万元不赔,普通的门诊看病和小病小灾就别想理赔了。
其次,别看医疗险的保费当下比重疾险低很多,但它的保费是随着年龄上涨的,年龄越大保费越高,等到60多岁的时候,每年都要缴纳大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累计的总保费远远大于重疾险的总保费。
最后,医疗险的续保受制于未来不确定的医疗通胀情况,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长期保证续保的普通的百万医疗险产品,大多是缴1年保1年,最好的情况也就是缴20年保20年,未来产品停售就不能续保了。这会导致一个致命的问题,万一在四五十岁,身体小毛病比较多的时候,你长期投保的医疗险突然停售了,这时候想换别的医疗险接续,那可就难了。
由此可见,医疗险是万万不能代替重疾险的。
不过反过来说也一样,医疗险虽然限制多,但对比重疾险优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短期看相当便宜。
另外,医疗险是你只要住院接受治疗保险公司就赔钱。但去医院并不一定都是因为生病,也可能是被车撞了或者被人打了,情况严重需要住院,并且花费达到一定标准,医疗险也是能赔付的。
也就是说,医疗险还包含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实际上它起到了一部分意外险的作用,保障范围更大。所以,重疾险也不能完全替代医疗险。
既然它们各有特色,相互不能替代,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该买重疾险,在什么情况下该买医疗险呢?
很简单,就看我们手里的钱够不够多。
眼下收入微薄的人,想省钱就买一年几百元的医疗险,但要知道医疗险的局限性,以后有条件了一定要尽早补充重疾险。
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最好是重疾险和医疗险一起配置,大病小病都有保障,千万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医疗险和重疾险是一对王牌搭档,千万别拆散它们,两个都配置,保障才更稳妥!
(4)意外险
前文我们分别讲了人身保险中的寿险、重疾险以及医疗险,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人身保险的最后一个险种——意外险。
有句老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个“万一”指的就是意外。
人人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不同于寿险和重疾险,消费型意外险的价格非常便宜,一年几百元的保费就能获得几十万保额的意外险,杠杆很高,老少皆宜。
力哥建议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买了基础的社保之后,可以先给自己配置上意外险。
接下来我们就从意外险的概念、如何确定保额、怎样挑选意外险这三方面,说一说我们如何花小钱办大事。
意外险,全名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以意外伤害而致身故或残疾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
意外身故直接赔付合同规定的保额;意外伤残则根据残疾等级鉴定结果,按比例赔付保额;意外医疗最为常见,简单说就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的伤害,不管严重与否,需要去医院看病治疗的情况统统算作意外医疗,可以凭医院的票据报销。
其实说白了,意外险就是因意外事故去世进行赔付,因意外事故致残进行赔付,因意外受伤看病给予报销,有些意外保险甚至还给付住院津贴。
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意外险的保额呢?
力哥建议一般以年收入的5到10倍来计算意外险的保额。消费型意外险的性价比很高,一份50万元保额的综合意外险一年不到200元,就算是预算比较紧张的家庭,也不会觉得负担特别重。
另外,建议大家选择消费型意外险,一年一买就可以。至于那种缴10年保30年最后还会返还本金的意外险就不要碰了,其中的套路我们后面会专门进行讲解。
总而言之,购买意外险相对比较简单,在确认基本信息没有问题、符合自己的需求后,在同样的保障条件下哪个便宜就买哪个。
具体来说,在挑选意外险时需要重点考察以下几点。
一是致使意外身故和伤残的条件范围够不够广。
有的产品只限定了交通意外,也就是在乘坐的交通工具上发生意外才能获得理赔,甚至有些产品还限定了公共交通意外险,如果是自己开车或者骑自行车被撞了,是不赔的。而有的是综合意外,无论在哪里发生的意外伤害都可以获得理赔。所以大家一定要看清楚了,要选择保障范围更大的。
二是意外医疗猫腻比较多。
我们在挑选意外医疗险的时候,除了要留意它的赔付额度和免赔额,还要注意它的赔付比例。力哥建议大家最好选择赔付比例为95%到100%的意外医疗险,同时还要关注意外医疗费用的报销,是否包含社保外的用药,如果包含的话就更好了。
三是我们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职业,是否符合意外险的投保要求。
意外险只保意外,所以一般对健康没有什么要求,即便已经得了重大疾病,也有很多产品可以直接投保,获得保障。
但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意外险对被保人的职业是有限制的,职业风险等级越高越不好买。
原因很简单,办公室文员发生意外的概率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在大厦外用绳索吊着清洗外墙的“蜘蛛人”相比,要低得多。
因此,一般从事13类职业的人买意外险是轻而易举的,而从事46类职业的人,则要好好挑选才行。
具体属于哪类职业,要根据保险公司的“职业分类表”确定,各家公司的标准不统一。
记住,一定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符合意外险的保障要求再投保,避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总结一下这四种人身保险的保障内容。
寿险是只要人去世了就赔,不管是因为意外、疾病还是自然死亡。
重疾险是只要达到规定的理赔标准,就一次性赔付保额,可以是罹患重大疾病,也可以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肢体缺失、深度昏迷等。
医疗险是只要住院花费达标,就可以凭医院的票据报销,没有具体疾病的限制,无论是阑尾炎还是癌症,只要花费符合要求就能申请报销。
意外险最简单,只看是否是意外导致的事故,保障内容包括意外身故、伤残和医疗费用报销。
整体来看,一个人只要配置好以上四大险种,就足以应对一生中90%以上的疾病和意外风险。
2.财产保险
现代保险业从大类上划分,主要是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上面我们将主要的人身保险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讲解财产保险中和老百姓关系最大的家财险和车险。
(1)家财险
家财险,全称家庭财产保险,是以有形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说白了,就是针对你房子以及屋内有形财产的意外险。
许多人会忽视家财险,觉得没用,其实保费才一百多元的家财险性价比非常高,建议大家趁早配置。
不管你名下有自住房还是出租房,建议都买一下家财险。尤其是出租房,租客不会像你那么爱惜房子,所以房子容易出各种问题,比如私拉乱接电线,就有可能造成火灾,火一烧起来,损失就大了。
我们该怎样挑选家财险呢?
有三点建议。
第一,家财险的保障范围并不都是一样的,保费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保障范围越大的保费越高。但并不是说保障范围越大、价格越高的家财险就一定好,建议大家仔细查看每种家财险的保障范围和免责条款,在符合自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那个。
第二,保险公司一般不保金银首饰、古董收藏这些不好鉴定实际价值的物品,如果需要对这些财物进行特别的保障,还要去买专门的财产险。
第三,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家财险会排除“地震”和“海啸”这两种自然灾害。所以如果你家那边发生地震或海啸的风险特别高,就不要买这种家财险了。
简单来说,家财险就是保障家庭房屋财产的一种意外险,根据自己想保障的内容进行挑选就好,价格不会太贵,保障我们动辄几百万的房子一年的保费也就一两百元。
(2)车险
说完家财险,我们再聊一聊车险,有车的朋友在购买车险时要注意,过去车险的坑非常多,直到2020年做了改革才变得简单了起来。
车险,全称“机动车辆保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险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很多险种,包括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险、司机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玻璃险、盗抢险、涉水险、自燃险、划痕险等等。
其中,交强险是必须交的,不交违法,如果交警在路上查到你的车没交交强险,可以当场扣车。
而车损险没什么好说的,也是基本配置,要注意的是,车损险的保额就是你这辆车的实际价值,而车子每年是会不断折旧贬值的,所以车损险的最高保额每年都会下降,相应的车损险保费每年也会略微降一点儿。
三责险是你的车万一撞了人,保险公司理赔给你的你需要赔给被撞人的钱。按中国法律,只要开车撞人,不管是不是对方全责,涉事车辆多少都要赔点儿钱。
总结一下,交强险是车险中的标配,不可或缺,此外,商业车险套餐中最重要的就是车损险和三责险。
现在人命很值钱,强烈建议大家一线城市三责险保额选择150万~200万元,二线城市选择100万元,三四五六线城市最少选择50万元。
那目前我们在哪里买车险更划算呢?
除了传统的保险公司,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国家许可的代销保险的第三方平台上购买车险,比如支付宝和微信。
支付宝和微信都有卖车险的小程序,只不过入口隐藏得比较深,大家需要找一下。这两个平台卖的车险,总体上非常便宜,而且都是经过挑选的大品牌保险公司。这些大公司因为资源丰富,除了发生重大事故后提供定损和救援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还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为保险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科学配置保险方案是根据个人或家庭的财务状况、生活需求以及未来规划,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保险,以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和保障的最大化。以下是一个科学配置保险方案的步骤和原则:
首先,要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来判断需要哪些类型的保险。不同的人群、生活阶段和职业面临的风险不同,保险配置也需要因人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需求:
常见的保险类型有:
根据风险的优先级来配置保险。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是最为关键的保险:
避免过度保险,即不必要的多重投保或重复投保某一项保险。科学的配置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过度重叠的保障,合理分散不同险种的风险。例如,在健康保险上,既有基本医疗保障,又可以购买额外的住院津贴、重大疾病保险等,形成层次分明的保障结构。
选择保险产品时要注意其性价比,而不是一味追求高保额或大品牌。可以比较不同公司的保险产品,选择保障内容最符合需求、费用最适中的产品。同时要注意,保险产品的条款和理赔服务也很重要,尽量选择服务口碑好、理赔流程简便的保险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保险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孩子出生、父母年迈、职业变化等都会影响保险的需求。每隔一段时间(如每年或每两年)评估一次保险方案,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尽量避免依赖单一保险产品来覆盖所有风险。不同保险产品的保障重点不同,最好搭配使用。例如,重大疾病保险和健康保险互为补充,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各自发挥不同作用。
某些类型的保险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中国有些企业年金、健康险等可以享受一定的税前扣除。因此,在配置保险时也可以结合税务规划来优化方案。
假设家庭成员包括:夫妻两人、一个6岁孩子。父母年龄分别为35岁和34岁,年收入共计40万元。
人寿保险:
健康保险:
意外险:
儿童保险:
财产险:
科学配置保险方案不仅仅是购买保险产品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定期评估和调整保险配置,确保既能应对突发风险,又能兼顾经济承受能力,才是科学的保险配置方式。
照顾家中的老人是一项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工作,同时也需要经济上的合理规划。如果希望以最少的花费解决保障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如果老人需要入住养老院,选择经济实惠的养老院或日托中心也是一个选择。有些地区会有公立养老院,相对收费较低,但要注意选择有良好口碑和基础服务保障的机构。
很多城市和社区有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类服务和支持,包括老人活动中心、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心理辅导等。了解并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减少额外的开支。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合理规划、结合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障方式。通过利用政府政策、家庭资源、社会服务、科技产品和合理的健康管理,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确保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其次,在给父母买商业保险时,首选意外险,其次是医疗险,最后经济实力足够强的家庭可以考虑重疾险。
为什么首选意外险?
因为老年人腿脚不便,老眼昏花,实际上发生意外的概率远高于年轻人,而意外险的保费设置往往是一视同仁的,即使是老人买意外险,保费也很便宜,所以一定要优先安排。
另外,由于重疾险的保费是跟年龄直接挂钩的,年纪越大,重疾险越贵,而且50岁以后,由于重疾患病概率上升,保费几乎指数级增长,等65岁以后,就算你不在意花多少钱,保险公司也不愿意卖你重疾险了。
这时,医疗险就比重疾险更适合老人,市场上还是能找到几百元到一两千元就能购买的医疗险,而且医疗险对疾病没有具体的限制,只要花费达标就能报销,非常实用。
最后,如果你的父母已经退休或者还在工作,但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我们的收入不断提高,父母已经不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给他们买寿险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寿险应该保障家庭经济支柱。
了解了给父母购买保险的三个注意事项之后,我们就进入给父母配置保险的实操环节。
第一步,先确认父母有没有医保。
对老人来说,医保绝对是一份非常好的保障。因为医保的本质就是拿青壮年交的钱补贴老人和孩子,尤其优先补贴高龄老人。它不仅门槛低,而且能覆盖大量的医疗费用,性价比很高。所以,比起商业保险,先帮父母把基础的医保或社保办好,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着手给父母配置合适的意外险。
建议大家在挑选产品的时候,重点看看意外医疗险的报销条件,尽量选择零免赔额且最好是不限社保用药的,这类医疗险的报销门槛更低,相对来讲更实用。
第三步,给父母配置合适的百万医疗险,有条件再考虑重疾险。
因为重疾险的保费在50岁前后是有巨大差异的,过了50岁,保费就越来越趋向于以指数级增长,所以到50岁以后才想到买重疾险就很被动了。如果你的父母现在还不到50岁,有条件的可以赶紧“上车”;如果已经超过50岁,一般家庭就不建议再给父母配置重疾险了。
总结一下,力哥建议优先给父母买好作为社会福利的医保,然后是商业的意外险和医疗险,重疾险因人而异,不能勉强。
这部分内容教给大家的最关键的保险理念就是,给父母买保险,千万不能等,投保年纪越大越被动。
关于如何给家庭经济支柱、全职太太、孩子、父母配置保险,到这里就讲完了。
最后,我们对这部分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梳理。
一是家庭顶梁柱最好四大险种都配齐,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一个都不能少。
二是全职太太和孩子最重要的是防范疾病和意外风险,一般不需要配置寿险。对于他们来说,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是最佳搭配。
三是父母年纪大了没必要配置寿险,重疾险性价比也不是很高,有了医保之后,一般再配置意外险和医疗险就够了。
理财型保险之所以常常招人厌,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理财型保险通常具有复杂的费用结构,包括高额的保单管理费、保险公司利润分成、前期高费用扣除等。这使得投保人很难直观理解自己所缴纳的保费中,最终有多少是用于保障,多少是用于投资。
许多理财型保险的回报往往低于其他投资渠道,尤其是相较于直接投资股票、债券等市场产品。即使理财型保险提供了“分红”或“投资账户”,这些回报常常被隐藏的管理费、运营成本和保单费用大大削弱,最终净回报远低于预期。
一些保险公司或代理人可能会在销售理财型保险时过度强调其“理财”功能,忽略或淡化其“保险”功能。比如,可能会把其作为一种稳赚的理财产品来推销,给消费者一种误导的印象,让人以为只要购买保险就能获得高回报。这种不透明的销售行为常常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失望。
理财型保险一般都有较长的缴费期限和较长的持有期。如果投保人在中途想要退保或更改保单,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损失,包括退保损失和实际回报远低于预期等问题。相比之下,其他投资产品的流动性更高,能更灵活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尽管理财型保险有投资成分,但许多产品的投资回报远远低于传统投资渠道(如股票市场、基金等)。同时,由于保险公司通常会选择较为保守的投资方式,其投资组合可能并不具备高回报的潜力。消费者有时会感到购买理财型保险并不划算。
理财型保险实际上更适合那些长期需要保障且有理财需求的消费者。但对于那些只追求短期投资回报或只需要纯粹保险保障的人来说,理财型保险往往并不是最佳选择。很多人购买后,发现这类产品并没有带来明显的财务增值,反而占用了他们的资金和精力。
保险代理人通常会根据销售的保单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因此,代理人有时会推荐一些高佣金、收益不太理想的理财型保险产品,而非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种以自身利益为先的推销方式,使得消费者产生不信任感,进一步加深对理财型保险的厌恶。
如果消费者想要退保或调整保险产品,流程往往复杂且可能伴随着较大的经济损失。保险公司对于退保或变更保单的手续通常较为繁琐,这使得消费者产生了“被束缚”的感觉。
理财型保险的设计原本是为了结合保险和投资的双重需求,但其复杂的费用结构、低回报、隐性成本等问题,常常让人产生负面体验。此外,过度宣传和误导性销售也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消费者在选择理财型保险时,往往难以全面理解其产品细节,导致购买后产生困惑和失望。因此,理财型保险被一些人视为“诱人却让人厌”的金融产品。
科普一下健康告知是什么。
保险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为了避免赔出去的钱比收来的保费多,保险公司设置了健康告知这个投保限制。
健康告知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的健康问卷,所有投保人必须如实回答,否则将来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如果健康告知问“是否患有恶性肿瘤”,那么得了癌症的人不能投保。反之,如果没有这个限制,所有癌症患者都可以投保然后申请理赔,那么保险公司都倒闭了。
那所有的保险都会要求健康告知吗?
并不是。
健康告知一般会出现在跟健康有关的保险中,比如寿险、重疾险和医疗险,是我们投保时必须过的一关,就像考驾照的时候必须过的科目一。
不同公司的产品,所要求的健康告知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会问我们是否有甲状腺结节,而有的完全不问,各有各的侧重点。
那健康告知怎么过呢?
国内健康险的健康告知一般采用的都是“有限告知”,注意“有限”两个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年修正)》第十六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问到的如实回答,没问到的就不用说!
比如健康告知只问我们是否有高血压,如果有的话就如实告知,没有的话不用主动告知,即便身体有其他问题,比如糖尿病、脂肪肝,都不用说,这就是有限告知。
有的人可能会困惑,从来都没体检过,健康告知问的那些问题自己都不确定有没有,真的不用去体检再投保吗?
力哥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不用!
以最常见的甲状腺结节为例。
体检之前,我们可能由于作息时间不规律或生活压力等因素已经患有甲状腺结节,但是它不疼不痒没有任何感觉,我们感知不到它的存在,也没有任何一个医生给出相关的诊断,那么在投保的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直接选择“无以上问题”,通过健康告知,直接投保。
由于我们并未在医疗机构确诊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相关患病记录,保险公司也无法证明我们在投保前确实患有甲状腺结节,我们在申请健康险理赔的时候并不会因此受到阻碍。
反之,如果在投保前我们在医院或体检机构用B超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并被记录在案了,那么不好意思,对保险公司来说,我们就算有“案底”了。
即便这个问题再小,医生再怎么说它对健康没什么影响,但只要投保的时候健康告知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把自己当成健康体直接投保,需要把相关的检查结果或病例交给保险公司的核保人员审核,由保险公司决定我们还有没有资格投保。
所以,同样是有甲状腺结节,有没有被查出来,有没有在医疗机构留过“案底”,投保时可谓天壤之别。
没“案底”是我们挑产品,有“案底”就变成了产品挑我们……
了解这点之后,相信大家也就理解为什么力哥极力反对大家在投保前进行体检了。
一个人,可能身体有些小毛病但自己并不知情,他投保的时候可以作为健康体直接投保,未来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也不会找他麻烦。
而如果投保前他进行了360度的全方位体检,把所有的小毛病都查了出来,那么等待他的将是漫长的核保,只要有一项是保险公司认为风险比较高的,他就会被拒于门外。
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看,最好所有的投保人都去做一遍体检再来投保,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把身体有小毛病的人排除在外,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理赔率。
但这对我们消费者或者投保人来说就亏大了。
所以记住一句话,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投保前要尽量避免体检,以免因为查出某些小毛病而丧失投保资格!
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问卷,怎么填最聪明?
前文我们说了,在购买健康险之前最好不要体检,因为健康险都有健康告知限制,万一体检查出一些小毛病留下了“案底”,可能会丧失保险产品的挑选权。
因此,要想顺利配置自己心仪的保险产品,一是要有一个“没有案底”的健康体魄,二是要仔细填写健康告知。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机智地填写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说白了就是一张健康问卷,上面写了各种限制投保的疾病。
身体健康的人自然很顺利,直接过。然而人吃五谷杂粮,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之类的,健康告知环节通过不了,怎么办呢?
简单来说,还是要利用前文提到的“有限告知”原则,问到的如实回答,没问的不用说。
再次提醒大家,如实告知≠全部告知,更不需要为此专门做个体检!
举个例子,十人九痔,如果自己有痔疮,但健康告知里面没有问这个问题,你就可以直接投保,未来理赔的时候不会有人因此找你的麻烦。
但你如果有乙肝小三阳,而健康告知中有“肝炎病毒携带”的限制,你就不能直接投保,否则未来理赔可能会产生纠纷。
总之,顺利通过健康告知是一个技术活,需要耐心加细心,一条条仔细看,有没有历史记录涉及健康告知提到的症状和时间限制。比如保险公司问“2年内有没有得过××病”,你5年前得过,而且早就痊愈了,那就不碍事。
说到这儿,力哥送给大家两个通过健康告知的小锦囊。
一是以正规医院或体检机构的检查记录为准,自己在家里自我诊断的疾病一律不算。所以,在买保险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去做体检,等买完保险过了等待期,再去看医生或者做体检,那时候即使发现身体有什么小问题,保险公司也不能拒保、拒赔。
二是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对健康的要求不一样,有松有严,侧重点也不一样,如果身体有小毛病,建议多选几个产品看看,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
一般用上这两个锦囊,只要你的身体没什么大的毛病,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那用了这两个锦囊,还是过不了怎么办?
比如甲状腺结节,中国有这个小毛病的人简直太多了,而且几乎每个跟健康相关的保险产品都会问这个问题,那是不是说,得了甲状腺结节的人就和健康险无缘了?
当然不至于,远没到山穷水尽要放弃的地步,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下“智能核保”。
智能核保听起来很高级,其实就是个“是非问答”的过程。当我们身体有些小毛病涉及健康告知提到的症状时,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核保系统把具体的情况反馈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判断能否承保。
智能核保的流程很简单,只要选好对应要核保的身体异常项目,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回答,当场就能得出核保结论。
除了正常承保,核保结论一般还有三种。
拒保。意思是保险公司认为你的异常情况比较严重,不能承保。
除外责任。也就是有一些特定情况,保险公司不予保障,比如甲状腺结节智能核保后是除外责任,那以后你得了甲状腺方面的疾病,保险公司不赔钱,但其他疾病还是照样赔。
加费。保险公司认为这种情况会提高理赔概率,要适当增加一点儿保费才愿意承保。
拒保的结论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后两种情况,我们如果觉得可以接受,就投保,如果觉得承保条件有点儿苛刻,自己不满意,就可以放弃。
其实,做一次智能核保的问答题,除了手机耗费点儿流量,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上征信报告,对你今后投保或做其他任何事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哪怕智能核保被拒保了也不影响我们以后再买别的保险。
同样,在智能核保方面,不同的保险公司对健康的要求不一样,有松有严,或者有些保险公司在A疾病上比较严,在B疾病上相对松,而另一些保险公司可能正好相反,所以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如果第一次投保被拒了,不妨多试几家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说不定就有符合要求的。
问题来了,如果到了这一步还不能解决问题,你还是什么保险都买不了,那么你只有亮出最后的底牌——人工核保。
人工核保跟智能核保的区别在于,人工核保由专业的核保员进行审核,不像智能核保,问题和标准都是预设好的,比较死板。
所以人工核保更有针对性,在核保问题的处理上也更有弹性。
如果线下购买保险进行人工核保,把相关的核保资料交给业务员就行了,比如相关病例、检查报告等等,资料经过层层转交,最终会交到核保员手上。
而线上的产品大部分也支持人工核保,一般来说,把相关资料拍照,直接上传到保险公司的系统,或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指定邮箱就可以了。
力哥建议大家不管是走线下核保还是线上核保,还是那句话,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最好多找几家,广撒网,最后看哪家保险公司愿意承保。
如果有两家或更多的保险公司愿意承保,则看哪家的承保条件更好,哪家的产品性价比更高,我们就选哪个。
不过要注意的是,人工核保需要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在提交核保资料的时候要填上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所以人工核保会留下“案底”。
万一不幸被拒了,以后要想买别的产品就都得核保才行,所以选择人工核保之前务必慎重考虑。
现在市场上产品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只要你还没患上重病,总能找到适合你的保险产品。能顺利通过健康告知,就不要核保。非要核保的话,能选智能核保就不用人工核保,不然万一被拒以后就麻烦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买保险其实也一样,一定要趁早,因为年纪越小身体越健康,这时不但保费便宜,也不太会被拒保。
如果你已经三四十岁,身体有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那么也别灰心,广撒网,多尝试,你总会找到合适的产品的
看上去很简单,很好落地对不对?
先别着急,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好像有一点复杂...
首先,收入不是衡量家庭财务状况的唯一标准,同样年收入 30 万,单身贵族和二胎家庭的财务负担可大不一样。
再者,很多保险是需要交几十年的,今年的收入,并不代表未来的收入。身边有不少朋友,在收入预期比较高的时候买了不少保单,现在收入下降,保费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参考这些标准,给自己划定一个保费范围是可以的,但想以此得到一个精确的值,就有些刻舟求剑了。
之前银保监会的网站上给过一个保障类保费的收入占比建议,可以作为参考,5% - 15% 的范围还是比较宽的,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其实,现在线上保险产品性价比已经很高了,按照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配置好基础保障型产品,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保费并不算很大的负担。
那不如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有些朋友的保费还是这么高?
担心保险买了用不上,买亏了,选择带「返还」的产品
没有考虑自身的需求,跟风买了高额的港险
人情单,以为买的是医疗险,几年了才发现是高端医疗
初为人父/母,给孩子买了过多、过高的保障
收入预期高的时候买了缴费期长的、保费高的储蓄类产品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保险买得贵,还是因为「不懂」。并不是说提及的这些产品不好,每个产品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场景,关键是要和需求匹配。如果你需要的是一个苹果,别人卖给你的是一个榴莲,自然会觉得买得贵且糟糕。
一份保单会陪伴我们很长时间,既然决定买保险,还是建议大家花一些时间,了解相关知识,免得被「坑」。
当然,在理解保险的基础上,也要做好压力测试
家庭现金流的稳定性是关键,需要考虑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不要追求过度保障。如果预计未来有大的支出,比如购房或孩子的教育费用,那么在计算保费时应使用扣除这些费用后的结余来计算。
不同家庭成员的方案可以参考每月更新的家庭保险配置方案。如果觉得保费还是高,通过调整保障期限、保额来降低保费。或者先配置医疗险、意外险堵住大的风险敞口,等手头宽裕之后再慢慢配齐也是可以的。
家庭现金流是指家庭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月或一年)收入与支出的流动情况。它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帮助家庭了解自己的财务健康度,并能够合理规划未来的消费和储蓄。
收入:
支出:
净现金流:
净现金流 = 收入 - 支出
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家庭有盈余,反之则可能面临财务压力。
盈余还是赤字?
储蓄与投资比例:
现金流的稳定性:
增加收入:
控制支出:
建立紧急基金:
长期投资与资产配置:
通过精确管理家庭现金流,不仅能确保日常生活的顺畅,还能为未来的财务目标奠定基础,比如子女教育、购房、养老等。
我们每天都是在欲望和限制条件间权衡取舍,保险也是如此。没有完美的方案,但求买得明明白白
有投资习惯的朋友,如何选择养老年金?我有两拨朋友,一拨做投资,一拨做保险,跟他们聊养老,画风就很不一样。
我有两拨朋友,一拨做投资,一拨做保险,跟他们聊养老,画风就很不一样。
做投资的朋友会说,长期来看,股票是收益最高的大类资产。我们距离退休还有漫长的时间,应该把资金尽量配置到权益类资产上,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做保险的朋友会说,养老是刚性需求,为养老准备的钱不能亏损。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抵御长寿风险,要防骗,要管住手别把钱一把给了子女,把资产现金流化很重要。应该多配置养老年金。
把他们聚在一起,画面应该会很有趣🤣。
其实这两种观点没有对错,不同金融产品没有绝对的优劣,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场景、解决不同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与自己的需求匹配。
投资,大家已经很了解了。
但养老年金是什么?准备养老金时,该不该买年金,如何挑选产品,很多朋友还不清楚。
通过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可以把年金险想象成一个长期的储蓄罐,先往里存钱。等到约定的年龄,就可以定期从这个存钱罐里取钱来用。
举个🌰,王姐计算完基本养老保险后,发现要是 60 岁后每月能多领 3000 元就好了。那她就可以为自己配置一份月领 3000 的终身养老年金,从 60 周岁开始每月领,活多久,领多久。
对于老年人来说,花已有积蓄,其实是一件压力挺大的事情。生怕有一天人还在,钱没了。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有房、有大笔积蓄的「富裕」老年人依然无法从容消费。
有持续的、可预期的收入,才能保证我们的养老生活品质。
相比其它金融产品,年金险的独特优势在于,能提供稳定、持续终身的现金流,非常契合养老这个场景,给人满满的确定感。
但,硬币都有两面。
市场是不确定的,买储蓄类保险追求的是确定性,那就需要为这份确定性支付应有的价格,这里的价格,指的就是长期的收益率。
年金的收益并不高。如果你有其他投资选择,那么配置年金险,就意味着,选择降低一部分资金的预期收益,换取长期现金流的确定性。
在《不吹不黑,养老钱应该买年金险,还是投资?|金栋说》中,金栋分析了在养老场景下,投资与保险的异同,不同的需求应该如何选择,如果对这个问题还是不清楚,可以看看这个视频及对应的文章。
选择养老年金时,通常会关注以下四点:
领取金额,指的是每年能领取的养老金,这是现金流,自然是多多益善。
身故保险金,指的是万一身故了,可以拿回多少钱。购买年金是为了抵御长寿风险,但如果没有长寿,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回收一些投入。
现金价值,就是这张保单值多少钱,通常会影响退保时可以退回的钱,及保单贷款可以贷出的钱。这反映了保单的灵活性,如果需要急用钱,这份保单可以提供多少帮助。
在投资中,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定律,即在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之间难以兼得,不能指望在所有方面都占尽优势,这才是现实。
保险也是如此。
不同产品在领取金额、身故保险金、现金价值中会有不同侧重,很难出现某个产品在三个方面都呈现出绝对碾压的实力,因此,并不存在一个产品能够完全满足所有需求的情况,关键在于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权衡和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大多具备投资习惯。
对于这类朋友来说,是否配置年金,通常是在安排好四笔钱后,在做具体的养老金规划时考虑的问题。如果决定配置年金,他们看重的是年金能提供稳定、持续的终身现金流,并愿意用部分收益来换取这种确定性。
在这个具体的场景中,上面三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就很清晰了:领取金额 > 身故保险金 > 现金价值。
此外,很多朋友会担心,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万一保险公司先出事了,怎么办?
其实不用过于担心,按现在的《保险法》,即使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人寿保险合同也会由其他保险公司接手。消费者的保单权益,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
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当然,保单不仅要给我们带来财务上的价值,还要给我们带来情绪价值。如果真的很介意这个问题,有比较强的品牌偏好,那就选择大保司的产品,心里舒坦比较重要。
我们选择了一个领取金额、身故保险金都很优秀的产品 —— 龙抬头 3.0,以此为例,看看一个终身养老年金产品,具体是什么样。
龙抬头 3.0 的保险公司是君龙人寿,成立于 2008 年,股东是厦门建发集团和台湾人寿。
君龙人寿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保险公司。但总体来说,股东背景、经营状况、稳定性都还不错。
这个产品分 A、B 两款,主要的区别就是投保和领取年龄,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好:
年金险的投保门槛比较低。投保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缴费年限。
投保重疾险、定期寿险时,会建议拉长缴费年限,减轻缴费压力。但投保储蓄型产品时,单期保费通常会比较高,更需要考虑缴费能力的可持续性。经过最近几年,相信大家都对收入的波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除非现金流非常确定,否则不建议选择太长的缴费期限,趸交,或者 3 - 5 年就可以。
二是领取频率。
可以选择年领或者月领。如果选择年领,则每年领取基本保险金额。如果选择月领,则每月领取基本保险金额 * 8.5%。领取方式在领取前可以变更,如果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也没关系,先随便选一个就好。
以 40 岁的女性朋友王姐为例,选择龙抬头 3.0A 款,每年交 6 万,交 5 年,选择 60 岁领取。我们看看她的领取情况。
从 60 岁开始,王姐每年能领取 31500 元。
69 岁的时候,累计领取金额大约等于已交保费,通俗地说,以后领的钱就是额外赚的了。到 79 岁的时候,约是已交保费的两倍。
表格中列出了不同年龄的累计领取金额,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不得不说,横向对比同类产品,龙抬头 3.0 的领取金额还是非常优秀的。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又拿出小本本,开始计算收益率了。
敲黑板,收益率呢,肯定是不高的。大家可以根据下图感受一下:
买年金本就不是奔着收益率去的,关键是要想清楚,在现代医疗条件下,我们是有不小的概率要活到 90 岁的,甚至很多人,要长命百岁。是不是需要一个产品,不管自己活多久,都能稳定地发钱。保证只要人在,钱就会有。
活得越久,领得越多,那活得不够久怎么办?
这,就需要关注不同产品的身故赔付了。
年金保险的身故责任,一般会分为两个时间段:首次领取年金前和首次领取年金后。
大部分产品,对于首次领取年金前身故的,一般是对比身故时已交保费和现金价值,哪个钱多就赔哪个。
对于首次领取年金后身故的,不同产品约定的赔付方式也不同。
有的产品为了降低大家的决策成本,会约定「保证领取 xx 年」。如果买的是此类产品,如果在保证领取期限内身故,会把应领未领的年金一笔赔付给身故受益人。
对于非保证领取的年金来说,若被保人在首次领取后身故,比较常见的责任设置有两种:要不然按当年度现金价值赔付给受益人,要不然就按「已交保费减去已领取年金后的金额」进行赔付。
是不是选择「保证领取」的产品,赔付的钱肯定比较多呢?
不一定。
还是以王姐为例,每年交 6 万,交 5 年,选择 60 岁领取,不同年龄身故的领取金额如下,对比了同样条件下带保证领取责任的主流产品,发现还是龙抬头 3.0 赔付的金额多。
所以,不要想当然,可以对比、计算一下。
看了这篇文章,你对养老年金的了解是不是多了一点呢?
最后还是想强调,不同类型的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再做决定。
不同人生阶段,该配置什么保险?买保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需求。
买保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_确定需求。_
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解决的,是跟「钱」相关的问题。
借用投资的术语,保险是用来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波动率,给我们的人生「托底」。用一份小额的、确定的代价,去覆盖未来可能发生的、我们无力承受的开支。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面临哪些风险,又该如何为自己和家人配置完备的保障?本文将讨论:
买保险前,不妨问问自己:
「我现在最害怕发生什么?万一发生了,会有哪些财务上的影响?」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可能面临的风险,不外乎疾病和意外:
小病小灾,日常磕碰,会带来病痛,会影响心情,会带来花费。但这些都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此类问题,不需要通过保险来解决。
保险解决的,是那些我们难以承受的风险,比如大病,或者重大的意外,可能带来「病太重」或「过早离世」的灾难性后果。
「病太重」,既可能疾病引起的,如癌症、心脏病、中风,也可能是意外造成的,如严重的车祸。这类风险不仅带来身体的痛苦,还可能对家庭财务造成多重冲击。
首先是直接的医疗费用_。_因癌症而迅速掏空家庭储蓄的例子,大家都并不陌生。
此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支出,如前往大城市就医的交通和住宿费用、护工费、营养费以及后期康复费用。
如果患者是家庭经济支柱,重病可能导致短期甚至长期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中断,而日常生活的支出却没有减少。即便是老人或孩子,生病后的高昂照护成本以及家人专职照顾带来的收入损失,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
意外或疾病导致家庭经济支柱在壮年时期过早离世,意味着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_。_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基本生活、还贷、赡养父母和子女教育等支出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不同的险种,覆盖的风险是不同的:
我们一一来看: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大到交通事故、高架桥坍塌,小到猫抓狗咬、骨折扭伤,都属于意外。
意外险的保障内容通常包括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_。_如果发生重大意外导致身故或残疾,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赔付保险金;如果因意外导致医疗花费,则可以通过意外医疗进行报销。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面临意外风险,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成人肩负家庭经济责任,意外身故和伤残的保额应足够;而老人和孩子,磕磕碰碰的情况较多,更应关注意外医疗保障。
不同产品的保障责任有所不同,但市面上优质的意外险,意外医疗的免赔额通常可低至 0-100 元,且不限制社保用药,非常实用。在实际理赔中,意外医疗也是最常见的理赔类型。
意外险的保费低、杠杆高、保障责任明确,建议每个人都配备一份。
医疗险是报销性质的。符合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
医疗险的种类很多,其中最适合普通人的是百万医疗险_。_它主要覆盖公立医院普通部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医疗费用、特殊门诊医疗费用,以及住院前后一定期限内的门诊急诊费用。
百万医疗险的报销额度非常高,通常达百万元以上,且不限社保用药。像癌症、糖尿病等大病的高额医疗费用,都可以通过它解决。
很多人可能会问:平时常见的头疼脑热、小病小痛的门诊费用怎么办?
确实有能报销门诊费用的医疗险,但它并不是保险配置的优先选项。正是因为就医频率高,所以这部分保费并不便宜,附加门诊责任并不一定划算。这种高频、小额的医疗费用,还是建议自付。
真正可能让家庭陷入困境的,是大病、重病导致的医疗开支。从配置优先级上看,百万医疗险的远高于门急诊医疗险。
虽然百万医疗险通常有一万元的免赔额,有一定的使用门槛,但也正因如此,它的价格非常亲民:年轻人每年几百元,老人和孩子每年一两千元左右。可以说是花小钱解决大问题的典范。
大病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哪个年龄阶段都可能碰上。因此,建议全家都尽可能配置医疗险,孩子、大人、老人都需要。
重疾险和医疗险的理赔方式不同,它是给付性质的。只要得了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就一笔赔付保险金。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得了病后有社保和医疗险报销,为何还需要重疾险?
其实,重大疾病的开销远不止医疗费用。康复费用、照护成本等隐形支出,以及因病无法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都会对家庭财务造成巨大压力。而这些,是医疗险无法覆盖的。
理想的搭配是:医疗险报销治疗费用,重疾险则用于弥补医疗费用之外的开销,填补可能的收入缺口。
无论家里谁得了大病,都很需要这样一笔钱。然而,重疾险并不适合所有人。
比如中老年人,因为健康状况限制,可能难以通过健康告知。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保费显著提高,性价比相对较低。因此,通常不建议长辈配置重疾险。
少儿和成人,则都建议配置上。
定期寿险,责任特别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保障期内人没了,或者全残,就赔钱。
至于人是怎么没的,意外还是生病,没有限制。大部分产品,甚至投保两年后,自杀都可以赔。
定期寿险主要应对「英年早逝」的风险,尤其适合家庭经济支柱购买,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且身负房贷的人群。孩子和老人,则不需要配置。
如果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因疾病或意外去世,经济状况将面临巨大冲击。定期寿险的意义就在于,一旦发生不幸,至少能够保障家人平稳度过经济困难期。
尽管家庭经济支柱 “英年早逝” 的概率较低,但这一事件对家庭的潜在影响极大。因此,建议家庭支柱都配上一份。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意外,但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责任,遭遇风险时,带来的财务影响也不同,只买一个保险无法覆盖所有风险,需要根据特定阶段的需求,做好搭配。
对家庭经济支柱来说,他们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保障就要尽量全面,建议配置:意外险 + 医疗险 + 重疾险 + 定期寿险。
如果家庭责任不重,定期寿险暂时就可以不需要了:
比如新婚夫妻:如果暂时没有房贷压力,父母也有养老金,那么投保意外险 + 医疗险 + 重疾险就足够了。
再比如,刚参加工作的人:趁年轻、健康时买保险,选择多,价格也便宜。最好配置意外险 + 医疗险 + 重疾险,保费预算实在有限的话,至少先投保意外险 + 医疗险,以后有条件了再慢慢补充。
孩子的保险以医疗险 + 意外险 + 重疾险为主。很多家长在有了孩子后,开始重视保险,常常会优先给孩子买。但其实保险的购买顺序应该是先保障大人,再保障孩子,因为大人出了问题,对家庭的影响更大。保费上也要合理分配,别因为孩子的保障,忽视了大人的需要。
长辈的保险建议优先配置医疗险 + 意外险。由于身体条件限制,长辈投保百万医疗险可能较难,但市场上已有许多健康告知非常宽松、甚至没有健康告知的医疗险可以选择。
总之,买保险要根据家庭责任和预算安排,先保障风险大的,再逐步完善,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合适的保护。
行文至此,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保险干货,要知道市面上80%以上的保险代理人都没有接受过如此系统的学习。如果前面的内容你都稳扎稳打地吸收了,那么你已经能完胜大部分不靠谱的保险销售人员了。
我们再来讲一个买保险很核心的实操问题——如何快速看懂一份保险合同?
毕竟买保险买的就是那一纸合同,合同上确定好了我们和保险公司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对我们日后的保障至关重要。
大家别看保险合同厚厚一沓,感觉好像很难很费精力,其实里面大多数的条款内容都是通用范式。
我们阅读一份保险合同,并不需要通读全文,主要看其中的数字,包括保费、保额、保险期间、缴费方式、缴多久等基本信息即可,以此来判断这份保险符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和预期。
先讲保费和保额。
很多人经常把它们搞混,其实很简单,保费就是缴多少,即按约定,你定期要给保险公司缴多少钱。
保额就是保多少,即发生风险后,保险公司承诺最多赔付给你多少钱。
而保险期间就是保障多久,是保20年、30年,还是保一辈子。
此外,我们也要多留意一下缴费方式,有的是月缴,有的是年缴,很多朋友往往因为不按时按规缴费,最后导致保险失效,非常可惜。
除了重要的数字,我们需要注意的还有保险中尤为关键的五个时间窗口:空白期、等待期、犹豫期、宽限期和复效期。
1.空白期
保险空白期,是指我们交了保费,保单还没生效这段时间。这期间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也就是说,消费者虽然已经缴了钱,但还没有真正完成“投保”。
一般空白期是从缴保费到当天的24点结束,也就是到了24点,保单会正式生效。
2.等待期
等待期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从合同生效日算起的一段时间内,被保险人发生的风险,保险公司不予保障。大部分跟身体健康有关的保险,如寿险、重疾险、医疗险等都有等待期的规定,一般为30~180天。设置等待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有人带病投保骗保。
比如一份住院医疗险没有等待期的限制,那么所有感到身体不适的患者都可以今天投保,明天立即住院申请理赔,这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公平,因此我们也要理解。
3.犹豫期
是指投保人在签收保险单后一定时间内,对所购买的保险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保并拿回全额保费。目前市场上保险产品的犹豫期多为10天或15天,这可以类比为淘宝网的7天无理由退货。
这里要注意一点,很多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以下的产品是没有犹豫期的,比如一年期的意外险,投保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
4.宽限期
是指在首次缴付保险费以后,如果投保人在缴费日没有及时缴费,保险公司将给予投保人60天的宽限期,在宽限期内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投保人只要在宽限期内缴纳了保险费,保险合同继续生效。
换言之,保险到期后60天内不交钱,保障照样有效,如果不幸发生风险,保险公司会正常理赔,但要扣掉当年欠缴的保费。这60天就是保险公司给我们的宽限期。如果60天宽限期到期后投保人仍未缴纳保险费,保险合同会自动中止。注意,这里说的“中”是“中间”的“中”,不是“终结”的“终”。
5.复效期
复效针对的是上面说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没有按时缴纳保费的情况,针对的是过了宽限期保险合同自动中止、保险效力已经失效的保险单。
这时,保险公司往往还允许投保人在保单已经失效后的一定时间内,申请继续缴纳保费让这份保单的效力恢复,毕竟保险公司也不想就这么流失一个客户。但要注意的是,申请复效除了要补上欠缴的保费,一般还需要重新过健康告知以及等待期。
复效的时效一般是两年,如果两年内没有申请复效,那么保单终止。注意,这里说的“终”是“终结”的“终”,不是“中间”的“中”。
以上五个重要的时间窗口的含义、时长,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最后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条款是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保险金申请。
这三大条款分别指的是该份保险合同能保什么,不能保什么,以及如果保险事故发生,该怎样申请保险金。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看懂了数字、时间、条款,就能快速看懂一份保险。通过阅读条款,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销售误导,清楚地了解我们买的产品到底保什么、不保什么,对花钱买到的保障心里有个底。
建议每个人在投保之前,最好能通读一遍条款,即便没有通读的耐心,至少也要把上面介绍的重点部分认真阅读一遍,最大限度地保护
快速看懂一份保险合同的关键是能够抓住合同中的核心条款和关键信息。以下是一些步骤和建议,帮助你快速理解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保险责任和保障范围:明确保险公司承保的内容,以及你所投保的保险种类覆盖哪些风险。例如,车险的保险责任可能包括车辆损失、第三方责任、盗抢等;健康险的保障范围可能涉及住院、门诊、手术等项目。
除外责任:了解哪些情况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某些特殊疾病、预先存在的健康问题、酒后驾驶等可能不在保障范围内。
保险金额与保费:保险金额是指保险公司在符合合同条款的情况下最高赔偿的金额;而保费是你为购买保险所需支付的金额,通常是按年度计算的。
理赔条款:理赔条件、理赔流程及所需材料,了解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你需要如何操作,哪些信息或证明是必须的。
等待期和免赔额:某些险种可能有等待期(如健康险)或免赔额(如车险)。等待期指的是你购买保险后,保险生效前的一段时间内,某些保障不适用;免赔额则是指发生赔偿时,保险公司只会在损失超过免赔额的部分进行赔偿。
合同中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常见的术语有:
大多数保险公司会在合同中提供摘要或提示,帮助客户快速理解保险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会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列出保障范围、免责条款、理赔流程等核心信息。
如果合同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保险代理人,或者咨询专业的律师或保险顾问,他们能够帮助你解释合同条款。
确保你理解保险合同的有效期、续保条款以及如何解除合同等事项。避免遗漏任何重要时间节点。
快速看懂一份保险合同的关键在于: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高效地了解保险合同的内容,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买保险的时候大家一般会重点关注价格、保障内容、免责条款以及保险公司品牌等。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确实需要好好过一遍。
但其实在投保的时候,还有个躲在暗处的小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提前安排好,说不定会造成亲人反目的后果,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什么东西如此重要?
那就是受益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受益人是什么?
受益人又叫保险金受领人,就是有权利获得保险理赔款的那个人。一般分两种,生存受益人和身故受益人。
生存受益人简单来说就是活着能拿到钱的那个人,比如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受益人。这个理赔款是给被保险人治病用的,不能等他病故了才赔。(比如父亲给儿子投保,父亲是投保人,儿子是被保险人。)
生存受益人一般不需要专门指定,就是被保险人自己。
为什么生存受益人默认就是被保险人自己?
举个例子,小明给老婆投保了一份重疾险,老婆得了癌症需要保险理赔款治病救命。假设小明可以作为生存受益人,领取保险公司的理赔款,万一小明攥着钱不给老婆治病,这影响会非常恶劣,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而身故受益人是被保险人不幸去世后才能理赔的险种(比如寿险和意外险)的受益人。只有被保险人去世了,受益人才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
因此,身故受益人一般不是被保险人自己,而是经选择的法定受益人或指定受益人。
下面我们看看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有什么区别。
1.法定受益人
法定受益人是保险公司默认的选项,包括被保险人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孩子,也包括兄弟姐妹,分先后顺序。
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发生事故的话,由同一顺位的人平分理赔款。比如有90万元的理赔款,配偶、子女和父母各拿30万元。
除非第一顺位的人都不在了,才会轮到第二顺位人领取。
2.指定受益人
顾名思义就是指定某一个或某几个人,作为指定的受益人。比如,你想把所有理赔款都给自己的老婆,那就指定她为受益人,受益比例100%。
或者你想指定三个人,老婆、妈妈还有爸爸,老婆多一点儿,50%;妈妈少一点儿,30%;爸爸再少一点儿,20%。
同时,我们还可以指定受益顺序,比如父母是第一顺位,各50%;老婆为第二顺位,100%。父母在世,两人有权获赔,老婆没份儿。只有当父母都去世了,才轮到作为第二顺位的老婆领取。
指定受益人特别灵活,怎么分全由被保险人自己说了算。
就算不指定受益人,法定的受益人也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父母、配偶和子女,而指定的话,一般也是他们。
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多此一举指定受益人吗?
非常有必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理赔便捷
如果选择法定受益人,亲人申请理赔得向保险公司提供翔实的证明材料,我是他妈妈、我是他老婆、我是他儿子……
但如果指定了受益人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材料就能走完流程,理赔更方便。
(2)减少纠纷
很多人在投保时会觉得法定受益人就是自己最亲的人,但他们忘了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和人员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离婚、再婚。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狗血案例,没离婚之前老公给自己买了份寿险,离婚后老公去世了,有一笔200万元的理赔款。老婆觉得自己有权利至少分一半,因为自己在抚养孩子。而老公的父母觉得不应该分给前妻,因为他们已经离婚了,不是一家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闹到最后只好去打官司。
但如果提前指定好受益人,就能避免这些不必要的纠纷,比如50%给父母,50%给孩子,孩子未成年之前理赔款归监护人支配,如何分配一目了然。
当然,指定受益人的时候最好用心琢磨一下,不然可能会起反效果,没准儿还没到理赔那天亲人就已经反目了。
至于有的人说指定受益人能隔离债务,而法定受益人没有这个效果,这纯属胡说。
不管是指定受益人还是法定受益人,其实都算是明确指定的。只不过一个是你钦点的,一个是法律默认的。
比如,小明生前欠了500万元,去世后有200万元身故理赔款。不管是指定受益人还是法定受益人,理赔款都不会作为小明的遗产进行债务清偿,而是直接付给小明的受益人。
不过要注意一点,只有理赔款是可以不用拿去偿还债务的。如果你想买份理财险或储蓄型保险进行债务隔离,当心法院强制你退保,用现金价值(就是退保能拿回来的钱)抵债。
最后再说一下,如何指定受益人。
非常简单,如果是线下投保,一般在投保的时候就能现场指定,该填谁就填谁,没什么问题。如果是线上投保,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一些产品投保的时候都默认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
线上投保怎么修改受益人呢?
保单生效之后,联系保险公司客服申请修改就好了,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或证明即可。以后如果又想改成别人,联系保险公司再变更一下就可以,非常方便。
总而言之,保险的理赔款是拿命换来的,一定要安排好,避免酿成二次悲剧。
在投保时,很多人只关注保费的高低,但往往忽略了一些省钱的技巧。其实,合理利用保险公司的政策、细节以及市场的竞争性,能够有效降低保费支出,确保投保既全面又经济。以下是几个不为人知的投保省钱秘诀:
一些保险公司提供长期保单(如5年或10年期),而这些长期保单的保费通常会比逐年续保的保单更为优惠。尤其在健康险、寿险等类型的保险中,长期保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保费,使你免受未来保费上涨的困扰。
很多健康险、车险和房屋保险都有“免赔额”选项。选择较高的免赔额可以大幅降低你的保费支出。例如,在健康险中,提高免赔额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在医疗支出中承担一部分费用,但同时也能减少保费负担。如果你平时身体健康或较少出现损失,增加免赔额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的公司提供团体保险,可以考虑加入,因为团体保险通常会有比个人保险更低的保费。公司为员工争取的团体保险政策,通常具有更大的议价空间和优惠,保费较低、保障较高。
很多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组合方案,例如将车险、健康险和家庭财产险捆绑投保,通常能获得一定的折扣。此外,检查是否可以将多个险种合并到同一家保险公司,这样也可能得到一些折扣。
某些保险在续保时会进行保费调整,但如果你能选择一个较长的保险期限(例如多年的保单),通常保险公司不会进行年度保费调整,从而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保费涨幅。
仔细审视自己的需求,避免过多购买不必要的附加保障。有时候,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些附加条款(如意外险、住院津贴等)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削减不必要的保障内容,能够显著降低保费。
如果你已经有了某种类型的保险,比如重疾险或寿险,不要重复购买相同的保险类型,避免重复支出。如果是因为保额不足,可以选择直接增保,而不是新买一份。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通常会比传统渠道更便宜。选择通过网上投保,不仅省去了代理人的佣金费用,还可能享受到独特的网络优惠。
一些保险公司会为特定的群体提供折扣,例如无事故驾驶记录的车主、年轻健康的吸烟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投保人等。了解是否符合这些折扣条件,主动向保险公司询问,可能获得额外的保费折扣。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生活状况和保障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定期检查你的保单,确保保障的适应性。如果有不再适用的保险内容,及时取消或调整。另外,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可能会面临保费上涨的问题,早期做好调整和更新,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费用。
通过这些小技巧,你不仅可以有效节省保费,还能确保获得合适的保障。关键是,购买保险时要根据自身的需求、生活情况以及长期规划来决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便宜。
那成立保险公司的门槛到底有多高呢?
(1)有钱,要绝对有钱
国家要求成立一家保险公司的实缴资本不是50万元、500万元,而是最低2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年修正)》第六十九条
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更厉害的是,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实缴资本这部分都远远超出最低标准。以前两年成立的人保养老为例,其实缴资本是40亿元,这个资金体量一般人很难拥有。
哪怕是这样,目前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排队申请的公司也超过了200家,可谓一“照”难求。所以说,保险牌照是我国申请难度最高的牌照之一。
(2)会赚钱,会持续地赚钱
这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年修正)》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条能看出来,成立保险公司除了有钱,还要证明自己的公司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会赚钱。
第六十八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二)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三)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四)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十条
申请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设立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保险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筹建方案;(四)投资人的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背景资料,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五)投资人认可的筹备组负责人和拟任董事长、经理名单及本人认可证明;(六)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原因很简单,保险的“售后”非常重要,而且周期非常长。保险不像手机,今年我们买台iPhone 12(苹果手机),两年后苹果公司倒闭了,手机坏了没有售后维修,大不了换一个手机,几千元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算什么。
但保险的售后不一样,周期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以大额理赔居多,动辄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被保险人都等着保险公司的钱救命,万一发生保险事故的人在最需要理赔款的时候,因保险公司倒闭了而没能获赔,这对社会的安定肯定会有负面影响。
因此,国家对这种隐患肯定要做好防范,否则就是给自己未来的监管工作埋雷。这样看来,索性不如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对大家都好。
2.时刻被监管,乱来就罚款
别以为过了上文所说的门槛就万事大吉了,那仅仅是第一关,之后保险公司还得接受银保监会各种严格的监管,比如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
(1)收来的钱不能胡花(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公司发行自己的产品,只要产品过得去,所收保费规模基本上就要上亿元。
这么大规模的资金如果不好好监管,被保险公司拿去炒股、炒房,赚了还好说,亏了的话,拿什么赔给需要理赔的人呢?
所以监管层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设了限制: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4年第3号
第十五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保险资金运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存款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买入被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的股票;
(三)投资不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或者资产增值价值、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企业股权和不动产;
(四)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
(五)从事创业风险投资;
(六)将保险资金运用形成的投资资产用于向他人提供担保或者发放贷款,个人保单质押贷款除外;
(七)中国保监会禁止的其他投资行为。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不能把消费者缴纳的保费拿去投资高风险的项目,稳健可靠是第一位。
当然,由于投资范围受限,这也导致大陆理财型保险的收益相对较低。
(2)时刻看你家底够不够厚,赔不赔得起(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是判断保险公司赔不赔得起的指标。
从我国目前“偿二代”的标准来看,偿付指标在100%的时候,保险公司第二年倒闭的概率不高于0.05%。
关于这个指标,一年有四次“测验”,结果会在网上公示,所有公司都得死守100%这条线,绝对不敢偏离。不然等着它的就是各种限制措施,比如要求股东增资、限制股东分红、限制商业广告、禁止销售新产品等等。
总之目的只有一个:确保消费者需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有钱理赔!
3.兜底兜底再兜底
保险公司其实自己有时候也心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比如一架航班的乘客都买了意外险,每个人100万元保额,哪怕只坐了200人,飞机坠毁保险公司也得赔2亿元!
所以有的保险公司会给自己的保单再上保险,希望出事的时候能拉个人“垫背”,有个人跟自己一起承担理赔,这就是所谓的再保险。
举个例子,小花给自己买了份住院医疗险,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要找保险公司理赔100万元。而保险公司当时在设计开发产品的时候也怕突然哪天生病的人太多,自己赔付压力太大,就找了再保险公司分摊风险。所以按照约定,小花这次的理赔,保险公司自己负责赔60万元,再保险公司赔40万元,这大大减轻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
除此之外,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要上缴保险保障基金,由国家保管。
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每卖出一份保险,都要从保费中抽出一部分上交监管机构成立的保障基金。
当某家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快撑不下去时,监管机构就会伸出援手,帮助它渡过难关。
过去像安邦人寿、新华人寿、中华联合等公司都被援助过,其中新华、中华不仅缓过来了,而且现在都活得很好,尤其是新华人寿,还在A股上市了。而安邦人寿经过重组后,现在已经成为大家保险,原来的保单全部正常保障、正常理赔。
同时,还有保证金制度,保险公司从注册开始就要按照注册资本的20%缴纳保障金,把这笔钱存到指定银行。这如同押金,如果保险公司出现问题可以用这笔钱清偿债务。
最后,如果上面说的那些措施都没能顶住,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黑天鹅事件”,保险公司还是倒闭了,我们又该怎么办?
告诉你,不用慌,后面还有大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年修正)》第九十二条明确说了,如果保险公司破产,要先找人接盘,实在找不到,国家会指定一两家公司强制接盘。
第九十二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一般被强制接盘的公司都是有国有资产背景的大公司,保单还是原来的保单,保费不变,保障内容也不变,原来保什么,接手后继续保什么。
所以说,既然我国保险公司的后盾这么强大,我们就没有必要只盯着大公司、大品牌买保险了,而应该把重心放在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内容和性价比上。
只要产品好,价格划算,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
除了通过代理人购买保险,还有其他几种常见的渠道可以购买保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购买途径:
大部分保险公司都提供在线购买保险的渠道。您可以直接访问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通过在线支付完成购买。这种方式通常简单方便,适合一些了解保险产品并希望自主选择的客户。
许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银保”产品。通过银行渠道购买保险,通常可以在银行的网点或通过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进行。银行工作人员通常会为您提供一些基础的保险信息和产品选择建议。
保险公司通过电话销售团队与潜在客户联系,推销保险产品。这种方式适合那些偏好电话沟通、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到现场的客户。通过电销购买保险时,可以向销售人员咨询相关产品详情,但也要留意电话推销中的潜在风险。
一些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如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等)也提供保险产品的购买。它们通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各类保险产品的比价和购买服务。这类平台可以帮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并且有时会提供一些额外的优惠。
保险中介公司作为独立的机构,不直接代表保险公司销售产品,而是帮助客户选择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产品。保险中介公司提供广泛的市场选择,帮助客户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化选择。它们通常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或佣金。
一些保险公司和行业组织会定期举办保险展会或活动,客户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直接接触到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方式通常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适合喜欢面对面咨询和了解产品的人。
一些社交平台或线上社群(如微信群、QQ群等)也会有保险代理人或保险公司的官方账号发布保险信息。通过这些渠道,您可以在群聊中咨询和购买保险,通常也可以获取一些优惠信息。
很多公司会为员工提供团体保险作为福利,您可以通过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并购买此类保险。团体保险通常有较高的保障额度和优惠的价格,适合企业员工。
购买保险的渠道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渠道取决于您的个人需求和偏好。如果您对保险产品比较了解并愿意自行选择,直接在保险公司官网或第三方平台购买是比较便捷的方式;如果需要专业建议或不确定选哪个产品,可以选择代理人、保险中介公司或银行等渠道。
说白了,不管是代理人卖的,还是网销保险,它们都是保险公司推出的,只是我们购买的渠道不一样罢了。
那么,怎么验证网上买的保险是不是正版货呢?非常简单,告诉大家几种验真的方法。
1.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
在网上买保险效率很高,这边我们刚填完资料提交,那边保险公司立马就能收到所有的信息,信息化时代,讲究的就是高效、便捷。
买完保险,你的邮箱收到电子保单之后,你就可以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的客服,报上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查询。只要客服能在系统里查到,就说明你买的这个保险是真的。
2.查询官网、微信公众号或官方App
现在公司都很时髦,几乎都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的甚至还开发了自家的App。投保后尝试在上面绑定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查看是否有投保记录即可,只要能查到就说明保单肯定是真的。
当然,由于涉及数据之间的传输,个别公司的系统需要在投保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保单生效日才能进行查询。
3.在官网上传电子保单验真
这个也很方便,网上投保后一般10分钟之内就能收到电子保单。
有的公司在官网上提供了电子保单验真服务,比如复星联合健康。
进入复星联合健康的官网,点击“保单验真”,上传投保后电子邮箱收到的电子保单的PDF文件,稍等片刻就能看到验真结果。
4.官网输入个人信息验真
同样,官网也可以输入个人信息进行保单验真,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例。
从官网进入保单查验界面,输入姓名、生日和保单号就能查验。
只要是正版产品,不管用上面哪种方法,肯定都能查到。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购买保险,一定要先规划好产品,只有认清了自己的需求,才能不花冤枉钱。
即便缴费期限越长,总保费越多,也建议大家优先考虑选最长的缴费期限,越长越好,原因有三。
1.每年保费压力小
30年缴清,每年的保费是5273元,而10年缴清,每年是10998元。
选10年缴费期,给自己一个人配置还好说,咬咬牙还能承担,但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一家好几口人,合在一起每年就得大几万元的保费,压力太大了。
选30年缴费期,每年保费压力更小,可以配置的保额更高,保障内容更全面,这是以时间换“空间”。
至于多花的那些“利息”,跟房贷一个道理,通货膨胀会帮我们减轻这个副作用。
2.杠杆比更高
这个词很多人可能没听过,简单来说就是,获得的保额和已缴保费总和的比值。
比如缴了1万元保费,获得了50万元保额,那杠杆比就是50。已缴保费2万元,获得了50万元保额,杠杆比就是25。
杠杆比越高越好,它代表我们花更少的钱,获得了更高的保障。
以10年缴费和30年缴费为例,假设第一年就不幸出险,看看它们的杠杆比差多少。

很明显,差了一倍有余,30年缴费期杠杆比更高,对我们更有利。
3.保费豁免概率高
现在大部分有点儿良心的重疾险产品,都有轻症和中症豁免,特别实用。
豁免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缴费期限内,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得了轻症或中症,保险公司不仅要赔钱给他治病,而且会免掉后续的所有保费,保障继续有效。
比如,二花给自己买了份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选择交30年保终身。刚交第1年,二花心脏就出了问题,做了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保险公司不仅要赔她15万元作为轻症理赔款,同时还要免除二花剩余29年的保费,保障继续有效,直到二花确诊重大疾病或者去世为止(如图4-1所示)。

图4–1 轻症豁免图示
所以说,缴费期限选得越长,豁免的概率越高,对我们越有利。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考虑缩短缴费期限呢?
力哥建议收入不稳定的人群,可以考虑适当缩短缴费期限。
比如有些人是做生意的,收入波动比较大,有的时候生意好,可以趁手头宽裕先把保险买好,以免未来生意不好的时候承担不了保费。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的人从事的职业跟年龄挂倒钩。大多数职业越老越吃香,但像健身教练或者模特这类职业,年轻的时候赚得多,年纪大了收入反而会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也可以选择较短的缴费期限,趁年轻收入多的时候缴完,免得老无所保。
总而言之,对大多数人来说,缴费期限越长越好,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莫生搬硬套。
近几年,有很多理财自媒体同行,一直在努力传播保险是家庭理财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理财理念,也经常建议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购买一些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正确的理财理念遇上混乱不堪的保险市场,还是会让很多人感到“累觉不爱”,以致很多人一听到保险就会绕着走,毕竟很多人都有被不良的保险业务员坑害的惨痛记忆。所以,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那些保险公司打死都不肯说的秘密,告诉大家如何才能不被保险公司忽悠。
首先,给大家讲一讲大多数人在购买保险时都会中招的认知误区。
最常见的一个误区第二章已经单独分析了,就是人们喜欢买返还型保险。
其实只要买保险,必然就是给保险公司送钱。但懂得复利效应的人都知道,选择消费型保险,然后把省下的保费自己拿去投资,最后到手的钱比保险公司返还的要多得多。
所以力哥一直推荐大家一定要买消费型保险,而不是返还型的。
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很多消费者容易被复杂的条款、销售话术以及看似优惠的促销活动所迷惑。为了帮助你避开保险行业中的“忽悠”,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忽悠技巧和建议。
保险的本质是为了应对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购买时要做到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跟风。理解产品的细节,明确自己的需求,不被过于诱人的承诺和话术迷惑,才能避免被“忽悠”。如果感到不确定,可以寻求专业的保险顾问或财务顾问的意见,做出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择。
第二个误区,很多人把保险当成一种家庭日常消费,就像买衣服一样,最好钱货两讫,一次性搞定,只要买过保险,就觉得心事了了,觉得以后可以高枕无忧,再也不做任何更新了。
实际上,商业保险的种类非常多,知识体系也很庞杂,在买保险时,如果不是非常确定,为了防止买错保险,其实没必要一次性全配齐。
因为你要知道,眼下保险买少了,以后还可以根据家庭财务状况和保险需求的变化,逐步增加,甚至同一个品种的保险,过几年发现保额不够了,加买一份也很正常。
但反过来,一味求快求全求省事,万一保险买多了买贵了买错了,就进退两难了,因为退保的损失非常大,很可能本金要亏损50%以上。
另外,买好了保险要记得定期检查更新,看一看需不需要补充一些新的保险,尤其是早期经济收入不太高而选择短期保险的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筑高自己的家庭财务防护堤。
总之,保险的配置原则是不断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
不过,比起我们在购买保险时经常中招的误区,在要求保险公司理赔时碰到的各种猫腻才是真的坑。
你在买保险的时候,保险代理人和你说得花好稻谷好,天花乱坠,让你在什么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就签字掏钱了。可是等到申请理赔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保险公司居然会给出各种拒赔理由,这个时候你就傻眼了。
所以,我们在购买保险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情况保险公司会拒赔,也就是保险公司经常使用的拒赔理由有哪些。
最常见的一个拒赔理由就是没有如实告知。
有的业务员会为了自己的业绩提成弄虚作假,比如在购买健康险的时候,你作为被保险人,需要填写一张健康告知书,有些业务员为了顺利成交,会让被保险人一律在“否”那一项上打钩儿,表示自己过往没有任何疾病。
结果,当保险公司需要掏钱理赔时,它一查你的病史,发现你原来有些病史没有如实告知,那么不好意思,拒赔。
这种拒赔理由是合法的,因为健康告知都白纸黑字写在保险合同里了,只是你没有细看,光听保险代理人一面之词,被忽悠了。
有的业务员做得更过分,甚至会代替投保人签字,真到了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以签名造假为由认定保单无效,把保费退你了事,你一分钱都拿不到。
除此之外,保险合同本身的复杂性也会导致各种拒赔问题,尤其在重疾险方面。
比如,你买的重疾险包含轻症,所谓轻症,就是目前疾病症状还算比较轻,但如果不加注意也会发展成重大疾病的那些病,实际上有些也是很严重的,而且发病概率不低,比如单侧肾脏切除,但目前银保监会并没有统一的规范。
这样一来,有的公司就会故意在轻症上大做文章,比如,把单侧肾脏切除这种高发轻症全部换成相对罕见的疾病,看似保障的疾病数量一大堆,实际上根本用不上。
那么面对保险公司的种种猫腻,我们该怎么办?
说老实话,目前还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只有多学习多思考,尤其是要仔细看保险合同,千万不能偷懒,有看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专业人士。
当然,这里的专业人士绝对不包括向你销售产品的保险代理人,一是这个工种本身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更懂保险销售技巧,而不是真正的保险知识,二是就算他真的懂,但为了能让你赶快下决心掏钱买保险,也不见得会一五一十告诉你,所以你得请教中立客观的第三方才行。
说完了在购买保险时常见的误区和猫腻,接下来说一下我们如何才能判断一份保险值不值得买。
具体看以下两点。
第一点,看这份保险的保障内容实不实在,保障的疾病或风险是不是高发的。
比如,航空意外和一般意外就是两个概念,一般意外包括了所有你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发生意外的概率会相对高一些,而航空意外就只管坐飞机时出的意外,那是几百万分之一的极小概率,所以我们应该优先选择保障范围更大发生概率更高的险种。
第二点,看这份保险的价格在同类产品里面是不是更划算。
不同公司的产品,即便是同样的保障内容,价格也会差很远,建议大家在配置保险的时候一定要选综合性价比更高的。
同时,对普通家庭来说,购买消费型保险的保费最好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3%~8%,收入越高,能承受的保费基数越大,相应的比例越高。而业务员口中的“双十原则”,也就是拿出年收入的10%买保险,保额是10倍年收入的说法,是非常死板的规则,生搬硬套对家庭并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一定要记清楚买保险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必要”,另一个是“划算”。保险很重要,千万别稀里糊涂掏了冤枉钱。
关于购买保险的防忽悠指南就讲到这里,大家一定要当心!
投保后的四大必备锦囊
1.建立Excel表格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用Excel表格搭建一个基本的框架,把保单上的一些关键信息填进去。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打开这个Excel表,就能对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保单了如指掌。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模板(如表5–1所示),里面包含的信息有“险种、承保公司、保险名称、保障内容、保额、保单生效日、保单结束日、保障年限、每年保费、缴费日、缴费期限、缴费银行卡、保单号、报案电话”。
表5–1 家庭保单管理汇总表(2019年1月1日整理)
投保后的四大必备锦囊,其中之一就是“建立Excel表格”来记录和管理保单信息。以下是如何建立这样一个表格的一个简单示例:
序号 | 保单名称 | 保单号 | 保险公司 | 投保人 | 受益人 | 保险类型 | 投保金额 | 保险期限 | 保费金额 | 支付方式 | 投保日期 | 保单到期日 | 理赔记录 |
---|---|---|---|---|---|---|---|---|---|---|---|---|---|
1 | 人寿保险 | L001234567 | XX保险公司 | 张三 | 李四 | 人寿保障 | 100万 | 10年 | 5000元 | 年缴 | 2023/01/01 | 2033/01/01 | 无 |
2 | 重疾险 | C001987654 | YY保险公司 | 王五 | 王五 | 重疾保障 | 50万 | 20年 | 3000元 | 月缴 | 2022/05/15 | 2042/05/15 | 2023/04/10 |
3 | 意外险 | A004567890 | ZZ保险公司 | 赵六 | 无 | 意外保障 | 10万 | 1年 | 800元 | 年缴 | 2024/02/20 | 2025/02/20 | 无 |
通过这样的Excel表格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你理清投保后的保单信息,还能有效地进行保单的跟踪和管理,确保你及时了解自己的保障情况。
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上传保单,让它们代为管理,主要是怕信息泄露。
毕竟保单记录了我们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地址、手机号、银行卡号等等,这些信息一旦落到不法分子的手里,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千万别贪图一时的方便,把如此重要的信息交到目前看来并不可信的第三方商业机构手中。
如果在投保后市场上出现了更好的保险产品,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更新或调整你的保障方案:
总的来说,更新保障方案的方式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调整策略时,要考虑到退保费用、健康状况、保险期限等因素。如果不确定如何操作,可以咨询专业的保险经纪人或顾问,帮助你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好的产品,如何更新保障方案?
前面力哥一直强调商业保险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而想要不断地获得盈利,保险公司必须不断地设计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保险产品,以刺激市场需求,和同行竞争。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模式是好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但对一些已经配置好保险的人来说,后续不断有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推出,他们心里肯定不好受,总感觉自己买早了。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保险公司能帮我们一代代升级,可现实是,大多数保险公司并没有这项服务,而我们也不可能一直等着最好的产品出现,因为谁也说不准风险会在什么时候不期而至,万一在等待的过程中发生风险,可就后悔莫及了。
同时,即便是平安无事,在等待的过程,我们的年龄也是不断增长的,而保险的保费跟年龄直接挂钩,年纪越大保费越贵,将来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虽然市场上有了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但由于我们的年龄大了,保费反而比之前更贵了。
所以,一直等下去是不现实的,早配置早保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只要确保当下我们所构建的保障方案是综合性价比最高的即可。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之后市场上有了比当初自己配置的保险更好的产品,我们该怎么办?有没有必要更换成最新的呢?这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力哥不建议大家被保险公司牵着鼻子走。如果我们本身配置的已经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以目前的产品定价来看,继续开发价格更低的产品的难度非常大,就只能加量加价。
换句话说,大多数新产品只能多加一些保障内容,同时价格也上涨一些,升级的意义并不大。
但对于购买时间较早,当时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的人来说,他们想追求极致性价比,可以从三个维度判断一下有没有更换产品的必要。
1.身体状况是否符合新产品的健康告知?
前面我们多次提过,配置健康险,如寿险、重疾险和医疗险,健康告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我们必须满足保险公司的健康要求,才能顺利投保,否则理赔的时候会产生纠纷,保险公司有拒赔的权利。
因此,如果市场上有更好更划算的新产品,我们不妨先看看自身是否满足其健康告知。否则即便它再划算,我们也没有购买的资格。
2.更换产品是否有保障空窗期?
除了意外险,跟健康相关的产品一般都有等待期。等待期又叫观察期,就是保险公司观察我们身体有没有异常的时间,这段时间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障。
比如买了重疾险,等待期90天,90天内如果被保险人得了重疾,保险公司一般会退还当年的保费,不予理赔。但如果是在第91天的时候确诊重疾,就可以正常申请理赔。
重新配置一个产品难免要重新过等待期,如果考虑不周,就会导致原来的保险停了但新的保险还没起到保障作用,出现保障空窗期对我们来说特别不利。
因此,更换新产品之前,我们一定要计算清楚,原产品剩余的保险期间能否覆盖新产品的等待期,确定能覆盖了再考虑新产品,否则不建议为了省一点儿保费而冒这个风险。
力哥建议,等新产品的等待期完全过了,再考虑退保原先的产品。
3.新产品是否更划算?
新产品虽然大概率会比之前推出的产品定价更低,但别忘了,我们原本的方案已经缴了一段时间的保费,剩余的缴费期限比重新投保更短,这时候就要算算未来的待缴总保费哪个更低。
比如,原来的产品是5000元一年,已缴2年,还剩28年,未来总共待缴的保费是:5000元×28=14万元。
新品虽然便宜,但要重新缴30年,而且由于2年过去了,我们的年龄变大了,保费更贵了,新品虽然便宜也要4700元一年,30年算下来是14.1万元,反而比原方案花的总保费更高,这时就没有太大的必要更换了。
反之,如果新产品未来的待缴总保费不仅比继续缴旧方案的更少,而且保障内容更好更全面,就可以考虑更换。
因此,换与不换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需要结合以上三个维度仔细考量的。确定三个维度都符合更换的要求了,再考虑动手操作。
前文讲了从险种到家庭各成员的方案配置,以及各种投保渠道,已经将投保售前的重点问题给大家剖析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讲讲投保之后,如果想顺利获得理赔该注意哪些地方,以及如果对保险产品不满意,想退保又该如何操作。
理赔和退保是保险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是理赔和退保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确认保险事故:
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提交理赔材料:
保险公司审核:
理赔结果通知:
赔款支付:
了解退保条款:
准备退保材料:
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
退保费用和金额:
退保金额一般会扣除一定的费用,包括已缴保费、管理费等,可能会低于投保时的总保费。退保的具体费用计算方式根据保险合同条款而定。若退保时距离投保时间较短,可能只会退还少部分的保费。
部分退保:如果是某些长期险种(如寿险、年金险等),部分退保可以选择退还一部分保单价值,也可继续保留剩余的保单。
保险公司审核和退保确认:
退还保费:
理赔:
退保:
总的来说,无论是理赔还是退保,都需要提前了解相关的保险条款,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
我们先分享几个需要注意的细节,它们能帮助我们在未来发生不幸需要理赔的时候更顺利一些。
第一个细节,就是在投保的过程中,一定要如实告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为保险公司查找过往病史的能力非常强,一旦发现你说谎了,保险公司拒赔的概率就会很高,而且这个原因导致的拒赔完全受条款保护,很难通过投诉或诉讼解决。
第二个细节,就是千万不要把我们的医保卡借给身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不要借给我们的长辈开一些控制慢性病的药物,比如降血压或降血糖的药。
因为医保卡会保留所有的购买记录,都会被记在医保卡的主人头上,如果保险公司查到我们购买过降压药,会认为我们在投保之前就得了高血压,涉及健康告知的内容属于不如实告知,可能会因此提出拒赔。
第三个细节,保险合同本身比较复杂,尤其是重疾险,最好找专业人士帮忙。同时,投保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上的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以及重疾定义这个三部分,弄明白保什么和不保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千万不要以为买了保险就什么都能保,不同的产品保障范围和要求都不一样,投保前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是非常必要的一环。
如果不幸发生保险事故需要理赔,该怎么做呢?不同的险种和产品,理赔的方法都一样吗?
其实不管是什么险种,理赔的步骤都是类似的。
首先,我们需要向保险公司报案,告知保险公司自己已经出险了。报案的渠道有很多,最简便的方法是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理赔有专门的报案通道。如果是小额理赔,也可以在保险公司的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报案。
报案后保险公司会告诉我们需要准备哪些资料,比如重疾险需要医院的确诊报告,医疗险需要相关的住院票据,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材料即可,工作人员也会给出相应的指引。
其次,准备好资料之后,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提交资料。一般小额的理赔,我们把相关材料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上传到保险公司指定的网页上即可。如果金额较大,一般要把相关资料寄送到保险公司指定的核赔部门进行人工审核。
有一个小知识点需要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理赔的审核是有时间要求的,自保险公司收到理赔材料后,审核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0天,也就是说,30天内保险公司必须给出答复。
如果保险公司认为我们准备的资料不够齐全,必须一次性告知,这就避免了保险公司以此为借口拖延时间。
因此,当资料提交完成之后,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保险公司审核。审核通过了,理赔款会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打到保险受益人的银行账户上。
如果理赔不通过,保险公司也会给出相应的理由。因此,在理赔的时候我们不用担心保险公司会故意拖延时间不理赔。
至于是否选择退保,我们前文已经全面剖析过,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我们要算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退保是不是比续保更划算。
第二,我们要特别留意退保的时间。
如果是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退还全部保费。所以,收到保险合同一定要再认真阅读一次。比如发现父母、长辈买了不靠谱的理财保险,一定要用好犹豫期,抓住最低成本的纠错机会。
只要在一个保单年度内,早退晚退,退回来的现金价值是一样的,所以力哥建议等差不多到下次缴费之前再退保,可以利用好整个保障期,榨干保单的最后一滴价值。
如果准备更换新产品,力哥建议最好新产品的等待期完了之后,再考虑退掉原来的保险,不要让自己的保障出现空窗期。即使在新产品还没生效的时候不幸发生疾病或意外,也有原来的保险帮我们兜底。
确认好之后,跟申请理赔一样,联系保险公司客服申请退保即可。在犹豫期内,一般经过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确认之后,就可以很快捷地完成退保。
如果超出犹豫期,这时退保会有损失,有的保险公司会要求用户签署退保损失确认书,以确保我们是清楚了解退保所导致的损失的。材料准备好了,提交上去就可以了。
最后,再提示一个小细节,退保并不复杂,只要投保人自己同意即可,其他人无权干涉。
理赔遇纠纷,如何与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对抗”?
前面的内容我们重点讲了如何给家庭科学地构建保障方案,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坑”,以及如何申请理赔和更新方案,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万一理赔遇到纠纷,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跟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对抗,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开始之前,力哥还是要再强调一次,在购买保险之前必须记住两个原则。
1.如实过健康告知
对配置家庭保障的我们来说,我们主要涉及的险种如寿险、重疾险和医疗险,都需要过健康告知,只有健康告知是如实通过的,理赔才不容易遇到纠纷。
2.仔细阅读条款
买保险就是跟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无论签署什么合同,阅读合同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在阅读保险条款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两处:一个是保险责任,规定了保障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这个保险是保什么的;另一个是责任免除,规定了什么情况是不保障的。比如,医疗险责任免除提到的既往症,指的是投保前就患有而且现在还没有完全治愈的疾病,如果是因为既往症导致住院,保险公司不理赔。
保险合同中的这两处,一定要仔细阅读。
可是,如果做到以上两点,确认自己投保时如实告知了健康情况,也达到了保险合同所说的理赔标准,还是被拒赔了该怎么办?
要想维权,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找银保监会投诉;二是走法律程序,也就是打官司。
先说第一种,找银保监会投诉真的有用吗?
放心,我们向监管机构投诉,不管最后能不能实现我们的理赔要求,我们都不会被敷衍了事,监管机构一定会帮我们追查到底。因为在保险这件事上,国家是偏向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
对保险公司来说,它们对此也非常忌惮。业内有句俗话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一天一个12378,理赔款项全到家”。其中“12378”是银保监会的投诉电话,指的就是万一遇到理赔纠纷,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向银保监会进行反馈投诉,纠纷总是能解决的。
这虽然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监管机构对此类事情的处理力度。
如果投诉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力哥总结了一下过往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除去一些被保险人自身没搞清楚保障内容的合理拒赔,比如等待期内患病、超出保险期间、错把意外险当重疾险使用等,剩余的纠纷大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认为我们没有如实通过健康告知,二是认为疾病没有达到理赔标准。
我们先说第一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应对。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如实通过了健康告知,保险公司还以某些小问题抠字眼拒赔,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直接搬出“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即可。
不可抗辩条款,其基本内容是: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时,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订立之日起超过两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承保超过两年之后,不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而拒赔消费者。比如投保之前做过肾结石碎石手术,康复多年了,投保的时候健康告知提到了“过往是否因疾病做过手术”,由于时间久远问题也不大,过健康告知不慎遗漏了这点,投保人没有主动告知,保险公司以此为由拒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与保险公司据理力争。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除非保险公司能够证明当年的肾结石跟现在所患的重大疾病有直接关系,法院才有可能判定拒赔合理,否则这份保单该怎么赔还是怎么赔。
有了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的存在,保险公司就不得以投保人误告、漏告等为由拒绝赔付,它是专门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权益的条款。
当然,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也不是万能的,健康告知还是要如实通过,存在重大过失,如明知现在已经患有保险公司限制的肝硬化,还不如实告知,投保了重疾险,后期罹患肝癌被拒赔也是很难通过法律手段胜诉获赔的。
说完保险公司认为我们没有如实通过健康告知的情况之后,再来看看如果保险公司认为我们所患疾病没有达到理赔标准该怎么办。
这类纠纷大多是因为疾病治疗方法不符合保险公司的要求。比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有些疾病的治疗手段早已进化,原本需要做开胸手术才能治疗的疾病,现在只需要做微创手术就可以治好,这对患者本身伤害更小,治疗效果更好。
总不能为了一个保险理赔款而选择老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吧?
如果是这种情况,其实不用担心,我们当然有权利选择最新、最好的治疗方式。
2019年12月颁布的《健康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保险公司拟定医疗保险产品条款,应当尊重被保险人接受合理医疗服务的权利,不得在条款中设置不合理的或者违背一般医学标准的要求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
简言之,保险公司不能因为条款里要求进行开胸或开颅手术才可以理赔,而对使用了目前最合理治疗手段的我们提出拒赔。
如果保险公司因此拒赔,我们可以以这个管理办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如约理赔。
当然,力哥只是举了两个最常见的例子,拒赔案件情况不一,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投保前如实告知,看清条款,尽可能规避将来的纠纷。而面对纠纷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要勇敢捍卫自己的权益。
有一项数据可以分享给大家,2020年70多家保险公司发布的理赔报告显示,平均理赔率达到了97%,有的更是达到99%。
由此可见,理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拒赔才是小概率事件。
讲了这么多,到了最后总结的时刻。
其实,力哥讲保险和力哥讲理财的其他所有细分知识领域一样,都是我个人长期理论学习和实战经验的提炼总结,这就使本书有些内容和保险教科书的观点不太一致,和保险公司给保险代理人灌输的“保险知识”差得就更大了。
保险是一种比较复杂且有一定个性化特征的理财工具,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状况不同,经济条件也不同,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更是不同,所以在产品的选择、保额的设定上,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力哥说的保险知识,大家不要无脑照搬,最好能根据自身情况,活学活用。
最重要的是,力哥希望大家在看完这本书后能对保险重视起来,最好能把本书的知识点回顾一遍,把不会不懂的内容搞明白,整理出一个清晰完整的投保思路。然后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做一个梳理,认真考虑给自己和家人买什么保险。
另外,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多花点儿时间对市面上的产品分析比较一下,不要盲目听信保险代理人的说法,也不要身边的朋友买了什么就跟风买,关键是自己要搞清楚这款产品为什么值得买,为什么最适合自己。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将来才不会突然后悔,那时候后悔的成本可就高了。
希望本书能让你在未来购买保险时,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后,祝大家未来都能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