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ar
·15 hours ago

财富积累的基本途径:

(1)雇佣工作——财富积累加减法
雇佣工作的准入门槛不高,但伴随着时间和机遇的消磨。成功者可以把简单的加法做成乘法,甚至转变成一种投资,典型的如职位的升迁,甚至工作角色的转变,如中高层、CEO、合伙人等;失败者则永远在做重复的加法,如果环境恶劣,甚至会做减法,如恶性通胀、辞退重来、变换行业等。
(2)独立经商——财富积累乘除法
独立经商的准入门槛不低,需要的不仅仅是聪慧的头脑,还需要很高的情商,超于大众的意志力,更加需要精力的极大损耗。成功者虽然财富上靓丽,但一定会身心俱疲,内伤严重。
(3)投资——财富积累指数级乘除法
投资,准入门槛最低,但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出人性的方方面面。人生何处不投资,成功者,不仅仅是财富,身心也得到极大的舒畅,生活轻松惬意,人生水准稳步提升;失败者,毁损财富是小事,身心思想基本上被完全击溃,生活如入地狱,永不会得到翻身之日。
投资就是一种选择,选择你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视投资,也就是重视你自己。

小白投资入门第2讲:投资前,先测测自己的财商

来源:美国证监会网站(网页链接)
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果不知道答案,选择“不知道”。(答案附后,请勿偷看)

1.如果你买一家公司的股票:

a.你拥有该公司的一部分
b.你把钱借给该公司
c.你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d.该公司会给你还本付息
e.不知道

2.如果你买一间公司的债券:

a.你拥有该公司的一部分
b.你把钱借给该公司
c.你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d.你可以帮助管理该公司
e.不知道

3.从过去的70年看,对投资者来说能赚取最多的钱——也就是说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方式是:

a.股票
b.公司债券
c.储蓄账户
d.不知道

4.如果你买一家新公司的股票:

a.你不会赔钱
b.你可能会赔掉你投资于这家公司股票的所有钱
c.你只会赔掉一部分你买这家公司股票的钱
d.不知道

5.莫尼克拥有品种繁多的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以降低她赔钱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

a.储蓄
b.复利
c.分散投资
d.不知道

6.卡洛斯存了些钱并面临以下选择,他最好怎么做?

a.把钱存进他的储蓄账户
b.投资一个共同基金
c.购买美国储蓄债券
d.还清他的信用卡欠款(欠款的年利率为18%)
e.不知道

7.玛丽亚希望在20年后拥有10万美元。她越早开始储蓄,她需要存的钱越少,因为:

a.股市将会上升
b.存款利率将会上升
c.她的储蓄将以复利增长
d.不知道

8.珍妮弗想拿一些积蓄去投资于一个共同基金,因为共同基金:

a.保证比储蓄账户赚更多钱
b.无风险
c.专家管理投资
d.不知道

9.鲍勃22岁,他想现在开始攒钱以备43年后退休。在以下选项中,鲍勃应该把他大部分钱投资于什么选项,以实现长期目标:

a.银行的储蓄账户
b.银行的一个支票存款账户
c.共同基金,投资于股票
d.一家公司的股票
e.不知道

10.联邦及州的法律,对投资者的保障体现在要求企业:

a.展示利润,才可以卖出股票
b.向投资者披露重要信息
c.支付股息
d.偿还投资者亏的钱
e.不知道

答案:
1.答案:a.你拥有该公司的一部分
当你拥有股票,你就拥有该公司的一部分,没有利润保证,甚至你不一定能拿回你的原始投资,但你可能有两种方式赚钱。首先,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上升,如果公司干的不错,其他投资者将购买该公司股票,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从10美元上升至12美元,2美元的增长被称为资本收益或增值。其次,公司有时支付其利润的一部分给股东,就是所谓的股息。如果公司没有做好,或失去投资者青睐,那么你的股票价格会下降,公司可能减少甚至停止支付股息。

2.答案:b.你把钱借给该公司
当你购买债券时,就是你把钱借给该公司。公司会承诺支付利息,并在未来约定的日期归还回你的本金。这个承诺,通常使得债券比股票安全,但债券是有风险的。为了评估债券的风险有多高,你可以检查该债券的信用评级。与股东不同,债券持有者知道他们将赚多少钱,除非公司倒闭。如果该公司倒闭,债券持有人可能赔钱,但如果公司有钱剩余,债券持有者比股东优先获得到这些钱。

3.答案:a.股票
如果你1925年投资了1美元到大公司的股票,然后你把股息再投资,那么你的投资将在1998年年底升值到2350美元。如果同样的美元投资于公司债券,将升值到61美元,如果它投资于美国国库券,将升值到15美元。(来源:IbbotsonAssociates,Inc.)

4.答案:b.你可能会赔掉你投资于这家公司股票的所有钱
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就是买一家新公司的股票。新公司倒闭的风险要高于那些经营了很久的公司。如果你投资小型的初创公司的股票,你可能会失去这一切,当然公司也可能成功。在投资小公司之前,你必须尽量做好功课,如果你决定投资一家小型或初创公司的股票,你要有投资的钱赔光的准备。

5.答案:c.分散投资
减少风险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分散投资。这是常识——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你买不同类型的股票、债券或共同基金,即使果某项投资失败,也不会消灭全部积蓄。因为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我们的经济或一家公司的未来,投资多元化可以帮助你保护你的积蓄。

6.答案:d.还清他的信用卡欠款(欠款的年利率为18%)
大部分的顾问建议,在你开始投资前,你应该留存现金用于紧急情况并且偿还债务。如果卡洛斯存钱到储蓄账户或购买美国储蓄债券,他会赚取3%至5%年收益。共同基金也无法保证,他们可能赚钱或亏本。如果卡洛斯还清信用卡欠款,就如同赚了18%的年收益,因为这是他将付出的钱。如果你有信用卡欠款,想省钱就尽快还款。

7.答案:c.她的储蓄将以复利增长
当你把利息留在你的账户里或将钱用于再投资,赚的钱也开始赚钱。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奇的复利开始了,让你的钱显着增长。因为复利,越早开始储蓄,她需要存的钱越少。你越迟开始储蓄,你不得不投入更多以达到你的目标。例如,让我们假设,玛丽亚的储蓄每年增长5%。如果她开始时每月积攒243美元,她将总计投入58,320美元,在二十年后拥有10万美元。如果她推迟10年才开始储蓄,她必须在接下的10年每月积攒644美元,总计投入77,280美元,才能在二十年后达到10万美元。

8.答案:c.专家管理投资
一个多元化的共同基金投资于多种股票,债券或其他证券。基金经理根据基金的目标作出决定买股票或债券。当你购买共同基金,将分享其投资组合的利润和亏损,并为持有的基金份额支付费用。

9.答案:c.共同基金,投资于股票
当你读到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从长期来看,股票比任何其他投资赚更多的钱。由于鲍勃的钱可用于长期投资,他可以承受投资股票的风险。即使他的基金投资的股票有涨有跌,他的投资取得长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他选择分散的共同基金投资,而不是一家公司的股票,以降低赔钱的风险。

10.答案:b.向投资者披露重要信息
大多数企业向公众筹集资金,必须向美国证监会注册,并定期报告披露与公司业务有关的重要信息。联邦及州的法律通过以下方式保护你:
(1)那些寻求你投资的人必须如实报告他们的业务状况;
(2)出售证券的人必须得到许可,公平及诚实的对待你,把你的利益放在首位。
译者:有鉴于主动型管理基金多难以战胜指数,普通投资者在选择共同基金投资时,可优先考虑以整体股票市场为目标的指数基金。

小白投资入门第3讲:人生投资的五大阶段

人人都是投资者,人生就是个持续经营的投资项目,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产出自由、快乐、痛苦、失败、杯具、温拿、撸sir……
为了提高人生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需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进行资产配置的动态平衡。
我给动态平衡引入一个锚点,就是可投资资产与年度工薪收入的比值,看看是否有助于大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投资。

第一阶段:比值0-1
年轻人,你处于人生起步阶段,人力资源是你最重要的资产,所以通过努力工作增加工薪收入就是你最重要的投资,维持生活之余,可以通过银行存款积累可投资资产,为1而奋斗。
金融投资方面,可广泛配置于彩票、麻将、斗地主等各种高赔率低概率项目,记得,只能下小注,大额还是放在银行存款吧。

第二阶段:比值1-5
你已经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了,这时候除了继续提升工薪收入,可以优先考虑房产,毕竟,有房子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庇佑家庭,这,本来就可能是生活的目的嘛。
如果对金融投资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些基金、债券、股票方面的常识,并且用小钱试验一下。

第三阶段:比值5-10
你已经略有积蓄了,现金积累超出了一般生活所需,通过投资获得的收益已有数量上的意义。这时候,房产与金融投资,以及金融投资里的各个品类(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理财、小额贷款等等),就是一个平等的选择了,哪个更有把握,就重点配置哪个。
整体上,建议先尝试预期回报率更低的(比如债券),动脑子更少的(比如基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不碰高风险投资品种比如股票,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四阶段:比值10-100
你已经是通常意义上的有钱人了,这时候你不光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风险,所以并不适合把所有资产配置在一个品类甚至一只股票上。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应该有个平衡的配置。工作,对你来说,就是个需要,薪水慢慢变成浮云。

第五阶段:100-  
嗯,你已入自由之境,我帮不了你了……

小白投资入门第4讲:投资到底难在哪儿?

自1609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股票市场的历史已经跨越了整整四个世纪。不过,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真正能够在证券市场上持续几十年并取得高回报的投资者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难以取得持续的超额收益,很多人甚至是以亏损铩羽而归。“7亏2平1赚”的魔咒久久盘旋而挥之不去。投资为什么不容易?

有效市场假说

金融市场当然少不了“学院派”的观点。上世纪60年代,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他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分子的“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休止的、无秩序的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也就是说,证券价格的波动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循的。“随机漫步理论”的提出间接的否定了证券市场中的图表技术派。
但是,当时包括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等人的看法是:金融市场并非不按经济规律运作,甚至可能恰恰相反。
紧接着,尤金法玛在70年代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是这样一个市场: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他们积极参与竞争,每一个人都能轻易获得当前的重要信息。在一个有效市场上,众多精明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导致这样一种状况:在任何时候,单个股票的市场价格都反映了已经发生的和市场预期将会发生的事情。如果这个假说成立,也就意味着试图通过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待其回归”内在价值”后卖出的基本面分析者所做的工作都是徒劳的。

“路边苦李”

证券市场真的如此有效吗?让笔者从一个故事说起: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个叫王戎的人在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他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多到都要把树枝压断了。许多小孩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纹丝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说:“这李子树就长在路边,却结满了那么多的果实而没人摘,其果实必定是苦的。”后来别人摘来果实一尝,果然如此。故事很快就传开了。甚至当地的教育部门都把这个故事写进教科书中,叫做《路边苦李》。以此来告诫大家这个道理:李子长在大路边而无人摘,必苦也。
这个故事本身似乎恰恰说明了市场是有效率的,想“捡漏”没那么容易。不过,各位看官先别急着下结论:第二年,王戎和一群小朋友又去郊外玩耍,忽然看见路边又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上面的李子个儿大皮红。这一次小朋友们都对李树视而不见,没有人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走过去摘了一个尝了尝,然后坐下来美美地吃了一顿。小伙伴们惊讶的问他:“路上的李树,结满了果实而没人们摘,难道不苦吗?”王戎回答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李子生大路而无人摘,必苦也’的道理。大家肯定以为路边的李子都是苦而不能吃,所以都没有去尝过。因此我一定要亲自尝一尝才知道啊!”
由此可见,无需去争论“有效市场假说”中”理性人”与“充分获得信息”等假设条件。假如市场上所有的人都认同“有效市场假说”,大家都不再阅读信息,努力预测,积极参与(因为这样做是徒劳的),则市场很快又会变得缺乏效率,“机会之门”又将对积极参与的投资者重新打开。所以,“有效市场假说”自身便埋下了矛盾的种子,难以实现。

“掷币大赛”

既然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那么是否有一些人能够通过一些特定的投资方法(或投资哲学)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呢?环顾全球,当今最负盛名的投资者非沃伦巴菲特莫属。他师从格雷厄姆,从其1956年创办合伙人企业开始,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取了大约年化22%的投资收益率,累计回报率高达83000倍。虽然巴菲特的投资回报都是经过多年的严格审计的,但是对于巴菲特的质疑,在全美过去几十年都没停息过。质疑者认为巴菲特是一个典型的“3西格玛”事件(形容事件出现的几率很小),更有甚至认为他和一个通过买彩票中了巨额大奖的“傻瓜”没有分别。
对此,巴菲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演讲。在演说中,他指出:假如全美有2.25亿人通过“捉对厮杀”进行猜硬币正反的淘汰赛,赢家进入下一轮,输家被淘汰出局。这意味着每过一轮就会有一半人被淘汰,最终会有215人胜出,他们都是连续20轮猜对硬币正反面的人。这时,反对者会恼羞成怒地说:“假如把2.25亿人换成2.25亿只大猩猩。同样会有215只傻猩猩胜出。”巴菲特接着指出:假如这2.25亿大猩猩像美国的人口一样分布于美国各地,且在胜出的215只大猩猩中有40只来自奥马哈的一个十分独特的动物园,那么大家肯定会前往这家动物园向饲养员问个究竟。换句话说,如果那些成功的赢家不同寻常的集中,你肯定想弄明白这到底有哪些非同寻常的因素。这就好比全国有某种罕见的癌症病人1500个,但其中的400人集中在某个小村落里,医学家们肯定会去那个村子探个究竟,而不是无动于衷。接下来,巴菲特举了9个投资人的例子,这九个人在过去15-20年时间里,都大幅跑赢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最关键的是,他们来自同一个公园——“格雷厄姆多德公园”。他们都遵循着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都只关心股票的价格与价值。

价值投资有多难

巴菲特的演说为“价值投资”博得了精彩的一分。不过,虽然巴菲特举了9个实践者的例子,并引用了“癌症村”的案例,但如果仅从随机分布的角度看,某些看似不随机的事件恰恰可能就是随机事件。比如,如果我们用一个自动发射器随机多角度的向一面大大的正方形靶子发射100根飞针,那么理论上,这些飞针插中正方形靶子中任何一个地方的概率都相同。现在如果把这个正方形靶子划分成100个更小的正方形,那么这些随机发射的100根飞针恰好分别插中100个小正方形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也就说是这100根飞针恰好均匀分布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常见的结果是:一些小正方形里有好几根飞针,而另一些小正方形里一个飞针也没有。可见,“癌症集群”完全可能是随机的结果。此外,当我们拿出一群赢家作为例证,宣扬他们是如何“基业长青”之时,不要忘了还有大量遵循同样投资理念的人收益平平,甚至亏损累累。这些人由于业绩平平,无法现身,因此沦为了“沉默的反证”。
除此以外,假如说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那么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对格雷格姆的理解,也会有一千种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毕竟,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与经验阅历是有区别的。即便把考察对象缩小到顶级商学院的高材生,结果也不如人意。“即便考虑到你们是哈佛的毕业生,你们中最多也只会有2%,甚至1%的能达到巴菲特的投资水平。”某对冲基金经理曾对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如是说。所谓的“价值投资”知易行难(最多只能算通往成功投资之路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已)。

“红色皇后”

“在我这个国度,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在原地。”红色皇后对爱丽丝说。这个“红色皇后”就源自英国数学家刘易斯·卡洛尔的儿童文学名著《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一个角色。在书中,虽然红色皇后拉着爱丽丝在高山低谷中奔跑,但她们其实一直停留在原地。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范瓦伦把这个概念引入到进化生物学中,提出了“红色皇后理论”。
范·瓦伦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一个物种的有机体的生存能力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增强,相反,各个物种的有机体灭绝的可能性是随机的。比如说,因为一种生物的适应性的改善会导致这种生物数量的增加,那么对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其他生物如果要生存下来,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进化。这样多种生物之间就不断的较着劲,结果可能是每种生物都比上一代更具适应性,但实际上每种生物的生存能力都没有实质性的增加。这个理论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生物若要一代代繁衍下去,其进化的速度一定要和与其共同进化的系统保持一致。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军备竞赛”。比如猎豹与瞪羚,经过一代代的激烈竞争,跑得慢的猎豹饿死了,活下来的都是越跑越快的“短跑精英”。然而这些最善跑的猎豹捕到的瞪羚却不比祖先多。因为猎豹遭受考验的同时,瞪羚由于面临着同样的考验,其速度同样也有很大的进步。双方不断进化,越跑越快,但他们的相对生存能力都没有实质性提高。
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的“军备竞赛”则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宿主会产生一些变异来杜绝体内的寄生虫,寄生虫由于其生命周期往往相当短(细菌20分钟就自我复制一次),因此很快就可以适应宿主的身体条件,又产生变异重新“上身”。在寄生虫适应了新环境后,宿主又会有新的抗体产生。于是双方长期共存下去。就像红色皇后说的那样:永远在跑,却一直在原地。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知识与信息的传播速度剧增。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们仿佛也被拴在了这台“红色皇后”的跑步机上。在你每天大量的阅读与学习时,其他个体也是如此。与你共存的由大量个体组成的整个“系统”也在不断的演进中。大多数个体持续的进化(不断阅读与学习),也只能是使自己尽量不掉队而已。市场不完全有效绝不等于投资者可以轻易获取超额收益。

“超级跑车”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辆失控的火车飞驰而来,前方铁轨上绑着五个人,你站在轨道上方的天桥上,你前面有一个胖子背对着你站在没有护栏的天桥边。假如当你把它推下去后就他庞大的身躯可以阻止火车,挽救那五个人的生命。你会推他下去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会或者犹豫不决,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正常人。但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会毫不犹豫,泰然自若的推下那个胖子。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死了一个却换回五条人命。他们不但不会内疚,反倒觉得自己立了大功。
精神病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有一类人,他们在做有关高风险,高度紧张事件的决策时:异常专注,理性,不受任何正常人思维的约束,毫不畏惧,泰然自若。这群人就是“精神特异者”。《沉默的羔羊》中的精神科专家汉尼拔就是一个代表:他是精神病学博士,绝顶聪明,可以穿透人的心里,对社会现实有着独到而又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在古典文学与音乐方面拥有极高的造诣。但在另一方面,他却是个食人魔。当他将坐在餐桌旁的受害者的头颅切开后,便取出脑组织将其烹饪并吃掉。整个过程他都是处于非常轻松,愉悦的状态。对他来说,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精神特异者往往极度自我,冷酷无畏,不共情,也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不过他们和精神病人不能划等号。精神特异者就像一辆高性能的超级跑车,就其本身而言,没有好坏之分,其优劣最终取决于操纵方向盘的人。在外科医生,大牌律师,拆弹专家,特战队员,乃至政治家,企业家等人群中,这类人的比例最高。而且越是顶尖专家,精神特异的程度也往往越高。英国精神病专家达顿对此做过大量研究。一位英国最杰出的外科医生曾对他说:“一上手术台我就变成了一部冷漠无情的机器。当我手中的手术刀游走于大脑组织与纤维神经时,感情用事只会帮倒忙。”另一位顶级的皇家法律顾问也曾对他说:“在法庭上,我折磨证人席上的每一个人,同时诱使强奸嫌疑犯在听证席上落泪。我简直就像在杀人。但我对这些坦然处之。因为我的客户花钱雇了我。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对这天发生的事毫不在意,哪怕明明知道刚才发生的事会毁了受害者的人生。”
口说无凭,科学测试的结果更是惊人。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一群经验丰富的拆弹专家们做过测试,发现他们在拆除炸弹的过程中,所有人的心率都非常平稳。更令人吃惊的是,其中拿过奖章的人,他们的心率居然比平时降低了——他们处于冥想般的专注中。另一位顶尖的英国皇家特种队员也做过类的测试。当在他面前播放了60秒中包括肢解,酷刑等极度血腥,暴力的画面后,普通人的心率,脑电波活动等指标都直线上升,而他的各项指标居然比自己测试前还要低。大量研究还表明,在商界名流大碗中,精神特异者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对这些人而言,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感情与情绪就成了一种享受不起的奢侈品。
让笔者来回放一下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当他的儿子因为换屋顶的灯泡摔倒在地时,他却若无其事的径直走上楼去;当孩子们管他要一点小钱时,他要求他们必须打借条,同时还要支付利息;当他的亲姐姐因投机失败,生活困苦,而求助于他时,他很不愿意帮忙;在社会名流的宴会上,当别人喝着红酒举杯相庆之时,他却在美美的品着可口可乐……毫无疑问,他具备精神特异者的特质:极度自我,专注,理性,不共情,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紧握着一张自己的“内部计分卡”。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市场哀鸿遍野,极度悲观之际放手买进,并且,其投资思路也丝毫不受市场大起大落的影响。
在那台“红色皇后”的“跑步机”上,只有精神特异牌的“跑车”才能打破魔咒,冲破藩篱。如果你没有一台这样的“超级跑车”,那么“格雷厄姆多德公园”的碑柱上也不会留下你的名字。

小白投资入门第5讲:你,应当坚持怎样的投资理念?

投资与投机,是一对与生俱来的孪生兄弟。在证券市场理论上是相互对立的二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理论,同时也无法分辨谁优谁劣、各有千秋。投资需要的是耐性和耐心,投机需要的是眼明手快和快速反应能力;投资需要的知识面要宽一点,投机则相对少一些;投资所受到的心理磨难要多一些,投机则得到的短期心理快感要多一些,更能满足人的赌博心理;投资行为长期成功的概率要高一些,投机行为短期赚钱的概率要高一些。
从世界各国成名的基金经理来看,虽然他们各自都有一套资金运作的方法,各不相同也各有千秋,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不听信股评家、也不相信股票分析师的分析,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很少优柔寡断,各自都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长期投资的行为多于短期投机行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我国是没有真正的长期投资概念的,目前也没有上市公司值得长期投资。由于国家赋予这个市场的功能特性,由于政府对证券市场政策的朝令夕改,由于上市公司的过度包装,由于机构坐庄的肆无忌惮,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风气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市场氛围下,人们只能选择投机,别无选择。我在下面论述的所谓投资理念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投资理念,充其量是运用投资理念来进行投机操作,即理性的投机行为。也就是说:所谓投资理念,实质上也是一种投机方式,是以长期投资的心态、研究方法买进股票,以标准投机的方式卖出股票,不管是赚钱或者是亏损。一句话:投资性买进,投机性卖出。目的:赚钱!

一、认巴菲特为师,里森为戒。博取百家成功之长,抛弃万人失败之短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证券投资第一人属于巴菲特。他的理性、他的思维方式、他的意志、他的投资方法、他的投资结果等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
巴菲特,生于1930年,性格内向、脾气温和、外冷内热、不惹是生非、善于说服人,从小立志赚大钱(在12岁时曾经说过他将在30岁前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并宣称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跳楼自杀。实际到了62年即32岁时就成为百万富翁)。对数字特别敏感,是个工作狂,非常自信,有点固执,有点吝啬。喜欢阅读财务报表,所有爱好让位于证券投资。纵观一生,并非平坦。早期并不成熟,属于赌徒式被动投资、后期很成熟,属于有意识主动投资,我们主要学习他后期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投资生涯40多年综合平均年收益28.6%,(实际证券投资年收益大概20%左右)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的个人财产有三个部分组成的:
1.靠证券投资、做生意起步,积累原始资本。至51年(21岁)积累1万元。
2.创办家庭式合伙人企业,提取投资利润的25%作为报酬,快速增加积累。随着证券投资的成功,合伙人企业快速扩张。至64年(34岁)积累启动资本400万元。
3.利用合伙人企业资金收购佰克希尔纺织公司,利用佰克希尔公司资金收购保险公司筹集资金,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投资证券市场。属于利用资本市场借鸡生蛋型,使得他在股市下跌时有源源不断的后续资金用于补仓摊低成本。至97年(67岁)他拥有166亿元市值资本,98年294亿元,成为当时世界首富。

巴菲特后期的证券投资理念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
1.重视基本分析、内在价值分析,不熟悉的行业不要;
2.坚持长期投资,不为短期涨跌而动摇,不想持有十年的股票一分钟也不要;
3.行业的收费桥梁公司,特殊的垄断企业,笨蛋也能管理的简单型公司;
4.以自我为主,不追逐热点,喜欢逆向思维;
5.以企业成长性、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主要选择方向;
6.一旦买进,终生拥有。(这一点不适合我国市场)。

里森,英国人,英国巴林银行的首席交易员。巴林银行有一百多年历史,英国的老牌银行。里森读书毕业后(具体学历不明,应该学历不低)进入巴林银行,做金融期货交易员,后因业绩突出,升为首席交易员。坦白说,里森是个杰出的投机专家,毫不逊色于索罗斯。在英国证券期货界名声很大。
里森在巴林银行当了十七年的交易员,年年盈利,银行上上下下都对他刮目相看,由此也种下了祸根,风险监督委员会对他的监督形同虚设。他看好日本的证券市场,因为日本证券市场已经走了多年的熊市,应该上升了,所以在日经指数期货上大量做多。其时日经指数还在振荡走低,而里森却不是及时平仓认输,而是不断加码做多。终于大难临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经济崩溃,指数快速下跌。巴林银行发生支付危机,资不抵债,宣布破产。好端端一个老牌银行毁于一旦,毁于以前的功臣里森。里森由此锒铛入狱,目前已身患绝症保外就医。从此生活费用受到限制。
假如,日本不发生地震……没有假如,这就是风险!
证券投资是一项风险投资,不但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研究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要好好学习,失败的教训要远远避开。
在我们前面有那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我们学习和吸取,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成功吗?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能超过前辈吗?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二、潜心研究为主,休息为辅。真情付出必有厚报,市场相反必须休息。

既然决定投身于证券投资行业,作为终生事业,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成功,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每一个人都在找一条捷径,争取多快好省地成功。有没有呢?不知道。反正西方人运用各种方式找了一百多年,没有找到。我认为是没有这条捷径的,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要想成功就必须加倍付出。
投资证券的投资方法有无数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完美无缺的投资方法是没有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一旦选择某种操作方法后,轻易不要改变,一般应使用一年以上,检验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是否适合自己和是否跑赢大盘,从根本来说能够跑赢大盘的就是好方法,从道理来说能够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一旦确立自己的投资方法后,就应确定研究的方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通的,投入和产出永远成正比,只要真诚地、努力地去研究证券市场,肯定能得到回报。请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天道酬勤!
如果某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和预测,实际操作过程完全与大盘相反,说明自己大脑太疲劳了,需要休息。必须选择休息,调正心态、调正思路,最好空仓休息。如果你继续干下去将会得不偿失。学会休息也是一种投资方法,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三、资金安全为主,赚钱为辅。风险控制始终第一,盈利指标永远第二。

证券市场是具有高度风险的市场。毛泽东论战争有句名言“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首先是保护自己”借用在证券市场就是“炒股赚钱的最好办法首先是保护资金”。因为如果你的年利润目标是30%,某一年亏损50%,第二年你就得赚取238%的利润才能达到目标。如果第二年继续亏损20%,第三年你就得赚取449%的利润才能达到目标。此时你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目标了。台湾有句名言:十年股市一场空!说明股市的高风险。

证券投资第一年很重要,特别要强调安全。因为你一旦亏损,此时你的方寸大乱,急于翻本,饥不择食,把原来定下的投资理念全忘了,拼命追赶热点而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最后就会得不偿失,被市场淘汰。

为了安全,入市就得做准备工作。首先是了解这个市场,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模拟操作,决定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选择适当的入市机会,力争马到成功、一炮打响,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开个好头是成功的一半。

买进股票一定要深思熟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赚钱放在第二位。因为你的年利润只要30%,所以只要把握一次机会就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实行多次出击积少成多的操作手段。况且多动是证券投资的大忌。

判断失误、看错股票、操作失误是不能避免的,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一旦证实自己看错了,一定要毫不犹豫的卖出止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以避免引起重大亏损,而且也浪费时间,错过时机。事实证明,止损是保证资金安全的必要手段。尤其是投机操作,千万不可由于套进而由投机转为投资。对于投机操作来说,止损、止损、再止损是保证安全的最高原则!

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只要每年保证30%利润率,50年以后你就是世界第一富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每年赚取30%的利润,到那时你就是世界第一名人,世界第一富翁。心理要稳定,安全、安全、再安全是保证成功的最高原则!

四、基本分析为主,技术为辅。势头投资选择品种,技术分析决定时点。

纵观世界证券市场,成功者寥寥无几,且大多数采用基本分析方法,纯属采用技术分析方法的几乎没有成功者。虽然他们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但是仔细分析却都是以基本分析为基调,其他方法为辅助方法。由此证明基本分析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也应该采用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分析基本面。基本面包含外交和政治、金融和经济、汇率和利率、国情和人气、社会需求和市场供给、经济周期和股市趋势、管理机构和上市公司、行业前景和产品结构、董事长和管理层、老与新和大与小、企业成长性和市场占有率、负债率和利润率、资源结构和市场容量等等。要想全部了解和熟悉绝非易事,只有在平常边操作边学习,边学习边操作。使得资本和学识、经验同步增长。

资本市场具有比经济趋势超前的特性。你必须不断的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否则将被市场所淘汰。基本分析的宗旨就是学习、提高和预测经济趋势,不是紧跟经济趋势而是预测经济趋势、紧跟市场趋势。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对照股票的表面价格来决定操作方向。无论是短线型投资与长线型投资,价值型投资与成长型投资,万变不离其宗,决定操作方向的是内在价值与表面价格之比较,股票与股票之间相对价值之比较,即比较价值。利用股票内在价值与表面价格的差价、将来股票价格的价值回归来获取利润。

基本分析也有缺陷,因为他不考虑市场现状,不考虑技术面现状,买进后有可能短期下跌,引起短期亏损,所以应结合技术分析决定操作的时点。即采用势头投资方法来选择股票,来决定实际操作的顺序和品种。

势头投资方法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综合体。势头投资认为当一个公司或者股价开始上升时,就会形成惯性或者说趋势,此时买进是最佳时点。同理,当一个公司或者股价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拐点时,就会形成惯性或者说趋势,此时卖出是最佳时点。

五、坚持投资为主,投机为辅。尽量抛弃成本概念,用心掌握内在价值。

从安全第一的宗旨出发,就应坚持投资为主。在研究股票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价值后投资性买进的股票,应该说是不怕市场短期下跌的。就没有必要在股价下跌中抛出股票,耐心等待股价的价值回归。

因为证券市场不是一个理性的市场,他经常会犯错,又经常会自动改正错误。当然有可能当你买进之后马上下跌,你也没有必要为此而后悔。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除非基本面发生变化,内在价值发生变化,市场平均利润率发生变化而引起投资价值标准发生变化。坚持投资的耐心很重要、很重要!

如果大盘和股价已经连续上涨了相当的幅度,预期下跌的幅度大于15%,可以考虑投机性抛出,待其下跌一定幅度后重新买进。以赚取差价,但不能贪婪,有10%的差价就应该满足了。也不能多做,一年有个二次就应该满足了。

如果基本面发生了变化,股票失去了投资价值,就应坚决抛出。此时就不应该考虑成本是多少,不能因为亏损而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妄想指望其反弹保本而抛出。当然有可能当你抛出之后马上反弹,你也没有必要为此而后悔。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此时就应该运用止损、止损、再止损保证安全的做法。
坚持投资的核心要素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差价。如果你不能掌握股票的内在价值就别谈投资,只能算投机。内在价值很重要、很重要!

六、适当长线为主,短线为辅。减少短线操作次数,增加长线持股时间。

投资证券市场最好将资金分类,90%用于中长线投资,10%用于短线投机。中长线部分能得到稳定的收益,短线部分培养市场感觉,为长线服务。
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场、投机市场。现在的市场越穷越光荣,亏损好、资不抵债更好。目前市场处在PT > ST >亏损>微利>绩优的怪圈中,中国的上市公司根本就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君不见湖北兴化、中国嘉陵、郑州百文、神马实业由原来的绩优高成长沦为亏损、微利股票,使得长期投资者亏损累累,惨不忍睹。君不见欧亚农业、康达尔、南通机床、国嘉实业由原来的亏损微利一跃而成为绩优高成长,在一、二年之内上升了十倍有余,使买进者盈利丰厚。是的,从短期看、从局部看确实是投机市场,根本就不是投资市场,根本就不能进行投资。
但是,你认真、仔细的看一下、分析一下,它们究竟是投资的结果还是投机的结果。正是因为它们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才导致股价的涨跌。假如湖北兴化现在不是亏损而是按照原来的公司预测每股盈利2元,他会是现在这个价格吗?假如欧亚农业现在还是亏损,他会是现在这个价格吗?再反过来说,又有谁能把欧亚农业长期持有二年,赚取这十倍的利润。大多数人多是采用投机方法而赚取10%或者20%。也许输掉了5%什么的。
其实,正应该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在当时卖出湖北兴化而买进欧亚农业,进行中长期投资,直至基本面发生变化或者失去投资价值。以上几个投机者津津乐道的实例,恰恰反证了基本分析的重要性,中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做短线,是为了培养市场感觉,是为了学习和运用技术分析,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加对趋势的把握。了解自己对市场的吻合度,了解自己处于什么心理状态。不单单是为了赢钱,是为了长线进出做技术上的准备工作。但也不要经常去做,也要考虑一下公司基本面,不可乱来。要尽量少做,多学习少干活是股市生存的真理。
做中长线,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发现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就应该坚决抛出。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实在是难以把握,今年好不等于明年还好。在这里需要重申的原则是投资价值和比较价值,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延长持股时间。

七、自我判断为主,兼听为辅。选择合适投资方法,结合股评仔细研究。

进入证券市场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理解和熟悉证券市场,理解和熟悉各种投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操作。任何股票操作的理论,都有其缺点,最值得信赖的是自己。股市有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人看好时,股市就要下跌;绝大多数人看淡时,股价就要上升。这就是著名的相反理论。
进入股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操作,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成功者是靠别人的指导而成功的。靠自己,不等于一点也不听别人的。正好相反,要尽量地多听别人的。古代圣人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我们现在要实行的是拿来主义,不管有用的和没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和教训统统拿来,加以吸收消化,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当然,最终主意还得自己拿!
进入市场通过学习和模拟,选择正确的投资理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注意:必须选择适合自己性格和习惯的方法,决定了某种方法以后尽量不要经常更换。因为任何一种正确的投资方法都能赚钱,只要坚持运用。切忌朝三暮四!
选择了投资方法以后,就应结合股评经过研究拿自己的主意。因为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就要运用拿来主义,让天下人帮你出主意。

八、理性分析为主,感觉为辅。控制内心贪婪恐惧,培养耐性细水长流。

实际操作一定要以理性分析为主。虽然证券市场有时是非理性的,但我们必须以理性去对待他。反过来说,正因为市场的非理性,才使得我们有空子可追,才使得理性者能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收益。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加理性!
感觉、灵感,第六感觉也。有时人的第六感觉很准确,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今天说不出道理来的感觉也许明天就能说出道理来。所以一旦出现在理性范围内的感觉就一定要抓住他,马上实行。不管有没有理由,也许明天就有理由。当然这感觉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实的知识理论上的。不能滥用!
人生有两大弱点:恐惧和贪婪,它们始终困扰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失去心理平衡而浮躁冒进者看似强悍,往往成为“贪婪”的牺牲品;为好消息怦然心动而搞不懂内因决定外因的人看似理智,往往陷入“恐惧”的陷阱。从理性的角度看,得不喜、失不忧、宠不惊、辱不惧,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耐性,是人的美德,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条标准。一个证券市场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标准!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在证券市场是否成功,不是看谁赚得更多,而是看谁活得更长。所以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细水长流。
多年的股海搏击经验告诉我:心胸开阔的人往往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十分投入,起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功效;心胸狭窄的人即使所选的路没有错,但成功也是偶然的,失败却是必然的。

九、买进小心谨慎,卖出果断。多方论证投资买入,综合比价投机抛出。
小心谨慎,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特别是高比例的买进,一定要多方论证、小心谨慎,以投资的理由买进。然后耐心拥有,等待时机卖出。千万不能心血来潮、听信传闻而信手买入,然后投机不成而被动长期投资!(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
卖出,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泥带水。特别是在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患得患失。尽量避免一失足始成千古恨的终身遗憾!(为了安全而卖出)
买入股票后,除了耐心拥有,还应不断的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综合价值比较。一旦找到了比手中更具备升值空间的股票后,就应毫无怀疑的抛出换股。当然应结合技术指标的运用。(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投机性卖出)

十、长期趋势为主,短期为辅。理解政策认清趋势,大盘狂热适时空仓。

俗话说:看大势者赚大钱;看波段者赚小钱。要站的高,看的远。在100%的利润中,5%又算得了啥,不要为了5%而损失50%的利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在空头市场中,就应该要尽量做到长空短多。长期做空和短期做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要灵活运用,不能一概而论,要以长期趋势而定。一般来说持股时间应该长于空仓时间。因为中国的市场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做空是不能赚钱的。
认清长期趋势是市场成功者必须研究的重要任务,要认清趋势就必须了解政治动向和金融政策、经济周期和市场状况。由于我国的市场是个政策市场,所以主要是研究政治动向和金融政策。要牢牢记住:顺大势者昌,逆大势者亡!
证券市场是个非理性的市场,世界各国无不例外。一轮狂热的冲天大牛市过后,将是绵绵无穷的下跌。切记:大盘狂热,全民皆股,政策干预,见顶回落,坚决空仓!
投资理念,其实是个很空虚的概念,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但是,虽然没有实用价值,但你不能不学习,不但要认真学习,而且还要你用心去体会。因为最复杂、最深奥的道理往往就包含在最简单的哲理之中。

我的深切体会是:炒股票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自己!

小白投资入门第6讲:投资风险,你必须要懂!

觉得投资,最主要的影响力量是人性。依我浅活几年对人的认识,一般地,人的意念是个极不稳定的东西。所以人的投资行为,也多半是很不稳定的。不稳定的话,未来怎样也就不得而知,不确定性就在这了,我想这是所谓的风险的所在了。
当然,基于投资收益来说,风险更偏向于亏钱的可能性(不确定当然有好坏之分,坏的导致亏钱,这应该就是人们不喜欢的风险了;好的当然OK,试想一下,有一件突如其来的喜讯不是大家所预料的,但是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所以这样情况的不确定性大概就没有什么好让人厌恶的了。这样说来,风险就只是不确定性的一个方面了)。就像彼得林奇说过的,好的公司总会不断给惊喜。自己对于风险的具体做法,就是把预期降低的朴素朴素再朴素,尽量往坏的考虑,好的尽量打折,如果这样,还能有比较好的收益率可能,那就值得投资。在操作方面,很多人都会把价格考虑进去,本来是应该考虑,但是方式有差,性质就不一样了。先考虑公司,然后考虑价格(所谓的安全边际哈哈,我的解释是给自己一个死的不那么难看的机会),然后在留足足够的现金的情况下(给自己留足捡便宜的机会哈哈),在那个考虑过很多坏情况后还能接受的价格买进后,接下来,要是价格跌了,有的买更便宜岂不是更开心,若是涨上去了,不是也赚钱了哈哈,又有啥不开心(当然要贪心的认为自己少赚了,那只能是自讨苦吃),这么一来,单纯的价格涨跌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坏事啦(有点阿Q精神哈哈)。然后直至发现自己其实看岔了公司没那么好(那也没办法,这就是风险,最大的风险偏偏来自于自己的认知不够),或者实在涨到贵的离谱那就卖了吧。

对于风险的评判,是最头疼的事情了。因为风险太容易被自己的无知、或者恐惧贪婪之心、或者过于自信给扭曲掉了。我们从事后去看,事情都已经确定下来了,此时也就无所谓风险了(木已成舟,担忧的事要不成现实,要不没显现哈)。在一次赚钱的投资上,风险被成功的掩盖掉了,所以这次投资除了壮大腰包,对自己的参考意义不大(当然这也有利于提升信心,而且可以作为自己向他人解说的案例,或许对别人有赚钱方法上的教育意义,但是理性的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赚钱的投资,不一定是成功的,一定要考虑从进去事先的预期,这只有自己能知道,自欺欺人的事不要去做就好)。失败的投资才是风险的有效载体(当然也不一定是亏钱的,不过绝不是亏大钱的。不多说,相信失败的经历是有经验的人难忘的)。所以我更相信那些经历过很多失败的人,而不是从生涯开始就不断赚钱的天才(当然不排除有这类能在不断赚钱中总结经验的超理性人,呵呵)

价格的市场,那是人与人用金钱表达的地方,不是人与自然。不是人与自然,所以一些逻辑就得拐个弯,比如风险和收益,若是单纯评判一个经营性投资,高风险高收益无可厚非(要不打水漂,要不暴富,比如说投资科技);但是直接引入人性的东西,也就是反映在市场的价格及其对未来的预期,事情就颠倒了(常常是低风险反而伴随着高收益,却总是被视而不见哈哈)。钱钱对话,所以人性最直接的弱点就暴露在市场了,所以得去克服(克服贪婪恐惧从众立场不坚定自负虚荣),然而克服掉这些人性的弱点之后,反而就自觉远离交易市场了(自己还没完全远离,但是已经疏远了哈哈)。人的认知和预期反映出价格,而价格最直接的反映出风险状况。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强调一下,控制风险。其实就是控制人(包括投资一家公司,最始源还是看经营者,即使是百年公司再大的优势也是长期的经营者积累下来的。财报,市场调查研究得再多还不是为了验证公司管理的不错,然后推测以后可能继续不错。哈哈,假想的极端一点——当然是不可能的呵呵,如果能一开始百分之百确定管理者可靠,那么什么事情管理者去处理就好啦,其他不就多此一举了)。控制风险,在认知范围内,在合理的预期下做事情。知行合一,不贪不惧,还是浓缩成这句话,嘿嘿。

小白投资入门第7讲:普通人该怎样做投资?

如果你来市场,关注的不仅仅是波动,也不仅仅是为了波段套利。当你的资产状况已经达到相当程度时,每日的涨跌波动,已经不足以改变你已经拥有的生活品质。这时,你应该考虑的是让你的资产稳定增值,而不是考虑追逐高风险的高收益。因为,尤其是动用杠杆的高风险型套利,不仅会让人养成博彩的赌徒习性,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在某次失败时,会把你直接洗白让你成为负翁。
将维持现有生活品质之外的资产,投入稳定性增长的行业,让它得到超越通胀的增长,是很多人愿意为之尝试的事。假如,你个人有足够的把握超越通胀,那么保险类投资对你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任何险种的长期收益都不可能超越通胀,它们只会玩数字游戏与远期收益的绝对值,忽悠那些不会算账的人们。

数十年的社会进步,与生活成本的抬高,令很多人感受到将多余的钱放在银行,是一种浪费。于是,选择投资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个话题。但投资的选择有很多种,可以直接投资实业,也可以选择金融投资。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投资实业通常都是一群拥有各种无法言表资源的人。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资源,自然也就被摒除出这个群体。或者你可以选择向可靠的亲友企业参股投资,但这个社会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开始出现危机了。当社会价值观让玩猫的叔叔给定论为,谁先富谁英雄后,逐利已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从利己的经济学角度讲,两个以上的口袋装钱,永远都会出现矛盾,你不知道谁才是可以信任的,即使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也会反目成仇,何况是父子兄弟与异族他姓。所以,除非你有过人的人脉资源,以及身体力行的能力,通常实业投资不是多数普通人的选项。

而我们的社会,只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开了一扇小小的门,这就是看上去是个低门槛的金融投资市场(实际门槛奇高,但制定这游戏的叔叔们不会告诉你)。但这是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你不知道你踏进的市场里,有多少惊险与奇迹在等待着你。这市场里有太多神话,而往往只有神话才能吸引人义无反顾地前赴后继。那些惨痛的悲情跳楼者,往往被人们选择性地遗忘。

事实上,你只见贼吃肉,未见贼挨揍。当你有一天也幻想着落草劫道,也过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但腰上没插上几把枪,练就一身铁布衫功夫,其结果更可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既然你已经除了这个市场已无从选择,并决定义无反顾地加入这个市场,有几个问题是你必须考虑的事:

第一,如果你认定,这是个可以让你分享别人企业经营成果的市场。成功的前提不在于市场如何,而在于你如何认识自己,并且不带有偏见地正确认识市场。从来没有人是通过批评别人而成为富翁的,即使是李敖。所以,批评市场永远都不是你的任务,你的任务是观察市场与跟随市场。

第二,你必须清楚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人永远不能做超出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只会引来命运的捉弄。所以,根据你自身的风险好恶度选择合适你的投资品种,才是合适你的事。

第三,你必须承认一开始你就不是一个天赋异禀,能够置死地而后生的人,一个给予自己太大期望值的人,是不可能有平常心去做好每一笔看似平常的交易。而人的成功不仅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命运给予的机遇。不努力提升自身思维层次的人,是无法从平淡中发现机遇。你的思维层次,决定了你的财富层次(当然,它可能不以金钱来衡量)。所以,你的任务不是成为高手,而是成为一个平庸的跟随者。先人一步是烈士、慢人半步是壮士。只有踏着烈士的足迹,你才可能成为真正成功壮士。

第四,如果你来市场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稳定的资产增值,而不仅仅是市场的波动套利。那么,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或者是正确地评判理财专家能力,这种评判力是你应该具备的能力。

无论你是选择什么样的理财产品,无论是基金、国债、还是长期储蓄。那帮貌似很专家的人,总是希望用你的钱为他们自己生钱,而不是为你赚更多的钱。所以,希望让你拿钱委托给他们理财的人,永远都不会希望你变得更聪明一些。而有些人盲目信任银行理财或者洋理财,结果很悲惨地从富翁变成了无产阶级,自己革了自己的命。这方面看看洪晃阿姨的控诉,或者能让你有个警醒。

如果你一定要选择他们,我觉得你在决定参与这些产品前,最好考查一下这个团队的历史水平。

如果有两组团队,一组:第一年30%、第二年100%、第三年-80%、第四年20%、第五年-15%;另一组:第一年30%、第二年30%、第三年30%、第四年30%、第五年还是30%。

你会选择哪一个团队?而你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一个你无法回避的事实。
如果你投资额是一百万,前一团队能给你的回报是负数,而后一组,则给你2.71倍增长的回报。

这或者是像两个投资风格完全不同的团队,前一组明显风险控制能力差,因市场大环境不可能年年都好,而它的风格与市值波动太大,里面收益好的年份更多地体现在运气上而不是投资管理能力上。部分私募去年排名好,而今年名落孙山,或者可以说明这一事实。后一组虽然每年不温不火,但提供收益很稳定,如果拉长时间维度看,其实慢就是快,静待时间玫瑰绽放要好过拔苗助长。这也就是我常说的,在相对长的时间里,乌龟总是跑赢兔子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乌龟长寿,而是因为乌龟更有耐心。

假如我们再换一种思维方式,如果你不是选择一个团队来帮你理财,而是你自己理这笔财,你决定自己折腾也不让那帮孙子们占便宜,那你应该怎么做?

其实,这就是我一直推行的做股,就是选择一个好的标的投资做股,这里说的是做股而不是炒股。做股的核心就是寻找ROE增长趋势呈年化收益率30%持续稳定上升的品种,为此,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素养是你必需的技能,但仅仅如此仍然不够。因为市场是波动的,你如何保证你买的不是相对高位,对你的投资信心的培养是个考验。所以,你还必须有判别价格波动的能力。

如果你想获得更进一步的暴利,则你做股时考虑的标的,不仅仅只是为你提供30%的年化收益率。最好其中它还含有未来突发性增长的可能性,那就是更好的选项。

而什么样的企业(或者产业、行业)会有这样的超预期收益,并且能保障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保持持续的生命力?通过过往的历史分析,我们发现人类的财富的背后一定与人本身有关系。而只有社会进步进程的推动力,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大动力。它既离不开庞大人口需求基数的参与,也离不开庞大的产业资本参与。如果一个产业,背后不是靠垄断市场需求而是靠创造市场需求,那它一定是值得你关注的。就如我宁可关注中移动也不会愿意关注中石油一般。

小白投资入门第8讲:常见的投资品种及年化收益率

        一直想跟朋友探讨一下都有哪些投资品种或投资方式,这些品种的特点、风险和收益率各是什么样的,因为自己知道的太少,所以想和大家讨教一下。烦请帮忙补充啊。
后续我增加了了预估的收益,其实收益和风险是同等的。每个大品类是我认为的平均年化收益区间,大家拍砖啊。另外提醒,这个也等于平均风险区间。

1.股票和企业直投(年化收益10%-30%,下同)
股票核心还是公司未来成长,价格是成长的预期。其实无论是一级和二级市场,大家都是看中企业未来的真实的利润增长和利润的持续性。所以,那么多人拥趸$奇虎360(QIHU)$  
股票主要分为正规股票和股票的期货操作。
企业直投的做法就多种多样了,有基金、pe、vc或者个人直接投资创业等多重方式。
总之,我认为自己做企业或者低价买到好公司的股票,并且和他一同成长是最靠谱的一种投资。

2.债券和高利贷(5%-10%)
债券主要是国债和公司债等,就是一方向另外一方借债,并给与一定的利息回报。债券和股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借债方只是跟你借钱而不希望你占有公司的一部分,而债主一般只是图稳定的回报,而非长期的利益相关性。所以,一般债权人并不是借债人的自己人,只是一种利益关系。而股东一定程度上是上市公司的拥有者,上市公司应该跟股东关系更密切,利益更趋同。
国债$国债0213(SZ100213)$  
逆回购应该也算一种特殊短期债么?
其实高利贷也能算做一种特殊的高风险债券吧?
可转债比较特殊,它是以债券方式发行,但是有转成股票、也就是拥有企业一部分的权利的。而且他还和股票相关。可转载进可攻、退可守。亏的时候少,赚的时候也能保证高收益,主要特征是稳定、安全且有收益可能。

3.资源型产品(20%-50%)
其实我理解期货主要是一种交易方式,并不限定品种。而物资的期货更多是为了增强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性,实现套期保值。只不过后来随着物资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被一些人做成了投机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当前期货市场中抱着投机性目的进去的,就等于等着大庄家宰割了。而保值性的物资相对来说波动本不应该有那么大,但也会跟着人们的预期和货币量的变化,价格不断波动。本质上,这些都是实物的产品交易,实物本身不会增值或者贬值,增值贬值完全是因为人们的预期和供需来决定的。
有时候,资源型的产品容易陷入博傻阶段,因为资源型产品的实际价值相对更难以判断,因为估值较难,所以也容易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所以,这些物资的价格是最容易被操纵出泡沫的,尤其是权力机构的操纵。

2014年末到2015年初,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受到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卢布急速下跌。主要应该是俄罗斯卖油不那么赚钱,导致投资资金出逃,另外国外对俄罗斯外汇的需求也会降低,毕竟获得同样的油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卢布了。
石油、天燃气、电力还真是当前最重要的资源啦。

       石油等资源$中国石油(SH601857)$   
房地产$万科A(SZ000002)$  
黄金$黄金ETF-SPDR(GLD)$  
收藏品:玉、古玩、文玩、红木、古籍等。我认为收藏品应该放在这个类目下,其实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也被一些人看做收藏品。这个品类的共性就是随着人们的预期变化而变化,其本身使用价值其实没有多大变化的。(@133freshing
@laok  建议补充)
【2014年3月新增】其实域名、设计师的限量包、字画、珍品酒(比如有些球友珍藏的茅台)等都算是的收藏品。总之,就是殊胜的能交易的物品都应该是收藏品。珍贵稀有,确实能渊源流长的就是收藏品。在此我又想到,只有物品才能成为收藏品,或者至少是标准化的,比如股票就是标准化的虚实结合的收藏品。但是,其实教育和知识这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同样也是收藏品。表象看可能是书籍,甚至是你记忆在脑子里的思想,这种收藏品能产生的价值将是巨大的。
当前,我开始关注佛教相关的玉器、青铜器,一般造型精美的价格都非常昂贵,比如某年的拍卖冠军是明代的铜鎏金佛像。这方面纯是我个人兴趣。另外,最近还有在关注汽车模型市场。

       那比特币可以算是一种想要做成保值稀缺物的东西么$比特币人民币(BTCNCNY)$  
通过研究,我认为比特币的是存在一定的收藏价值的,但是其核心意义可能还在外汇部分,如果他能流行的话(本段落2015年1月增加)。

4.外汇、货币(5%-10%)
外汇应该算是一种很特殊的投资品种,甚至很多时候我不认为外汇是投资品种。我个人不懂外汇,但我总认为影响外汇波动的原因太多,而这些原因是普通人很难分析出来的,除非这个人能了解所有国家央行的政策以及经济的走向。如果一个人能了解到这种层面,我觉得这个人就不会做外汇了。
外汇相关的衍生品我不了解,但是我一直认为外汇本身并不是给人做投资的一个品种,相对来说也不会多靠谱。但是,如果看好某个国家,你可以尝试囤积他的货币,但是问题是,这个国家如果没事就超发货币,那你囤积的货币越来越没价值。所以,做货币的生意,核心是,你知道央行的策略么?
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火币中间的兑换的机制,如果比特币能流行的话,他的特征非常像外汇间的东西,比如类似于支付宝或者黑市这样的东西。具体怎样我们还得观察(本段落2015年1月增加)。

5.基金、PE和金融衍生品(5%-10%)
我一直认为基金其实不能算做一种完全独立的基础性的投资方式,他应该算是一个包。PE、VC他们都应该算作这样一个包。这种包是由基金管理者决定做如何的组合,获取最大收益的的。
这个包好不好,完全取决于这个包的负责人怎么打包。所以,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包是谁负责,或者你不懂他到底是个什么人,不要轻易让他帮你打包。不过,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个傻瓜式的收益,最好什么都不用研究,就能年化10%,多轻松。
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货币(余额宝)(MF000198)$  
债券型稳定基金$招商局中国基金(00133)$  
股票型基金$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  
信托:@启元财富范曜宇 提出信托有十万亿规模。我之前只知道阳光私募主要通过信托来做,据说还有一些项目投资也是通过信托的形式完成的。我想他应该也是一个投资的组合包,只不过量级可能比较大一些。
其他型基金
金融衍生品

6.彩票和赌场(1000%)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以上很多产品本来不是彩票和赌场,但是都被大家堂而皇之的变成了赌场,心态和操作方式就像个赌徒一样。其实人本来就有很强的赌性,这个谁也没必要说自己没有。但是,用赌博的状态去玩投资,那还不如买彩票和赌博呢,至少你是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否则,赔了身家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彩票就不多说了,福利彩票和体彩。各种类型总之,无非就是找一种玩法让大家有个规律或者凭证,说白了再怎么说也是赌博的一种。$500彩票网(WBAI)$  刚上市,BWIN不知道是不是上市公司,反正我知道他应该参与足球的赌博活动。
至于赌场,澳门和拉斯维加斯不是都很出名么?
既然知道自己有赌性,还是选择赔得起的钱,抱着玩玩的心态,去赌场吧!!!

7.人才(∞)
@石上 提醒要加上人才投资。其实人才投资很难权衡最终收益,毕竟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单个人看,也许短期是能看出最大化的收益是多少。但是长期看,我们很难去评估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潜力或者空间。所谓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道大家有谁是那个发现了许多千里马的伯乐呢?我倒是遇见过一位,可是因为地域等诸多问题无法长期相守。其实每个人可能都是千里马,各有特色,但是伯乐真的稀缺……

8.家庭(穿在脚上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别人也会看看外表)
我想不起来雪球上谁提过其实找个好老婆或好老公才是最重要的投资,不过我觉得这个也许能放上来。既然我们有人才、健康、也应该有家庭。

选老婆应该如何进行尽职调查?

一、前言

早前有一篇文章风靡网络,名曰《选老公要用哪种估值法》。该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为广大女性朋友选择老公提供了切实可参考的筛选方法,并且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但女性选老公需要正确的估值方法,男性选老婆也必须有一定的评估依据,这样才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男人从一出生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创业的道路,这个创业本质上就是经营男人自己,也包括经营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生活。而当创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时,大部分男人都需要引入外部投资者——即女性另一半来帮助自己一起经营创业大计。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男求色,女求财”自然有一定道理,但是男性也追求女性的“才”,这里的“才”未必是女性的物质财富,也可能是生活才能和精神依靠。因此我们赞同男女结合物质为基础,但是精神才是婚姻真正的追求。

正如《选老公要用哪种估值法》一文中的比喻,女性选老公如同风险投资者选择投资企业,是风险于收益的平衡。其实男性选老婆也好比创业者选择风险投资人,其中也有收益和风险的评估过程。因为你一旦拿了风险投资人的钱,投资人便成为了你的股东,会对你的日常运营和经营战略提出一定的期许,给予建议,甚至影响你的管理大权。

一旦选错了投资人,不但男性的创业之路不能走得更好更快,反而有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前功尽弃。投资人甚至还可能跟你反目成仇,夺走你的管理大权,重新引进外部管理人。你的创业大业有可能毁于一旦,且名声一败涂地。

基于此,我们建议男性也应该谨慎选择投资者,做好对潜在投资人的尽职调查,一定要选择契合自身长远发展需求的投资人。如果不合适,宁愿暂缓引入投资者,依靠自身发展。下面,我们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

二、投资者分类

做为创业者,必须上的一堂课就是了解投资人的不同分类和投资偏好。按照《选老公要用哪种估值法》的分类,女性可分为三种主要投资模式。即:

【1】绝大部分女性属于较成熟的VC投资人,投资目标是具有基本盈利能力且具有高度成长性的男人。

【2】部分天使投资人女性,愿意去选择一个一穷二白看不到未来的男人。

【3】少量只关注极品蓝筹股的女性,即:盈利能力达到巅峰的男人,比如豪门公子与顶级富豪。以及专注于pre-IPO的PE投资类女性。

男性创业并不容易,创业者都希望自己在一穷二白之时就能遇到一个好的天使投资人,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类女性毕竟是少数,最近的例子是李安在成为知名导演之前就遇上他的妻子,并和她走到现在。如果男性有运气碰到这样的天使投资人,我们建议你要好好珍惜,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样的好运气。同时,男性也需要好好努力,虽然许多天使投资人当初投资时候,很可能并没有期望该笔投资能够有多大回报,但是你至少应该让她的投资保本吧?如果你还有幸创业成功,让她的这笔投资翻个好几倍,那就是创业者和天使两者皆大欢喜的局面了。

其次,男性也应该承认大部分女性都属于成熟VC投资人这一个事实。所以男性应该理解一个道理,即女性VC投资于你的时候是有一定期望值的,她们希望投资在男性身上的回报最好不要低于市场的平均值,因为她们是投资人而不是慈善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背负着来自于LP(包括父母和社会)的压力,如果投资于你的回报严重低于她们的初始预期,则最终很可能出现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男性创业者应该避免盲目自大的心理,即当你还处于天使阶段就希望寻找一个VC投资人,这是创业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因为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却没有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创业初始总是很难,大家都有体会,但在这个阶段,除非你是富二代,你可能就只能去碰运气找一个愿意青睐你的天使投资人,或者就是埋头苦干,努力创业,把自己做大做强,然后准备未来吸引成熟的VC投资者。

最后,男性必须警惕第三类——只投资极品蓝筹股的女性。这类投资人虽然总体占比不大,但是数量上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最要命的是,这类投资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从来不见踪影,当你不需要的时候,却往往步步紧逼于你,并且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真实有用的价值。虽然实际操作上很难,但是我们建议男性要认清这类投资人的居心和目的,不要被其外表所迷惑。若一旦不幸引入了该类投资者,通常的做法是花费高价回购股份或者是严格控制她的投票权和管理权。但通常情况下,这或多或少都会对你创业大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你最好在一开始就保持谨慎。此外,专注于pre-IPO的PE投资类女性确实存在,你不得不承认这类投资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我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她们绝非男性投资者的首选。

三、对投资者的尽职调查

投资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投资人还会告诉你,风险投资投的就是人。事实上对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这和投资者选创业者并无区别,只是双方位置互换。作为一门艺术,事实上无论是投资还是选投资人都不存在一种永远灵验的公式或者模型。《选老公要用哪种估值法》给出了女性四种可参考的估值方法:包括1. 市盈率估值 2. 价值+成长的估值公式 3. 收益率估值法 4. 基于资产估值法。

但是我们很负责任的告诉所有女性投资者,若你希望仅仅依靠这四个公式就找到我们中间适合你的好老公,那永远不会成功。这些公式是否有用?答案是:有,你可以用这些公式来计算然后说服LP,帮助你拿到投委会的赞成票。但是投资的核心是投“人”,即不是你能看得到的相关固定资产。归根结底,这些资产随时可能付之一炬或者被转移,所以他们并非“固定”。而“人”才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好的创业者能够卧薪尝胆、从头再来。当然,这类极少数的优秀创业者也是极为枪手的,根本不缺投资。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那些还在路上的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创业者,他们在面对女性VC投资人时应该如何进行尽职调查。具体而言,我们需要考察如下方面:

  1. 过往历史

一般了解一个投资人,我们首先可以了解其过往的投资历史,即一女之前谈过几个男朋友、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谈了多久、最后为何分手、有没有劈过腿做过小三等等。这些信息基本上可以让你大致了解对方的思想、品味和习惯等等。但是有几点必须注意:

A)投资者本身是在不断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的,因此男性没必要过于追究女性过往的婚恋史。很多女性在早期的感情史上教过学费,这是可以理解的。你毕竟是同现在的她谈恋爱而不是以前的她。

B)大部分投资者较为强势,不愿主动向你披露相关信息。尤其是在认识初期,女方往往不愿披露历史信息是因为她们不希望这些信息影响你对她们的感受,或者是对你还不够信任。当然也有可能是她们故意隐瞒了一些负面信息。对于这一点,建议男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手法慢慢了解,必要的时候还可通过第三方信息源加以确认。

C)对于过往历史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的投资人须小心。即一女告诉你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或者谈过N次恋爱(N大于10)时,你需要额外小心。如果该信息属实,那说明对方很可能过于单纯或者经历过于复杂。建议进一步进行深入调查。

  1. 给TS的时间

一般而言,当风险投资对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内部讨论和研究之后会发给你一个Term Sheet,简称TS,中文可以翻译成“投资意向书”,这表明投资人对你的认可,一旦经过进一步审核,相关要素符合投资者的判断,投资人就会投资于你,也即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在如今的婚姻市场之中,男女从相识、恋爱到谈婚论嫁时间不一,市场也给予了较为宽泛的接纳度。有人认识才几个月就结婚,即所谓闪婚。也有人恋爱谈了十年八年的也不是没有。抱着认真谨慎的原则,我们认为通过一定时间的恋爱,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恋爱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具体则因人而异。总之,投资人和企业双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共识,才适合进入下一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投资人给出的意向书在法律上不等同于最终的投资合同,因而在一些情况下,投资人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投资承诺。这一情况在部分投资人中的发生概率尤为高,甚至可达50%的毁约率,并且近年来整体上呈增长趋势。这其中有男方的因素,有女方的因素,更多可能是双方家庭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对投资人进行尽职调查的重要性。总之,创业者即便见到了TS,也不能高兴地太早。

  1. 决策力和LP组成

研究投资人必须了解风险投资的组织架构。风险投资基金的钱一般来自于LP(Limited Partners,即有限合伙人),他们是基金的出资方,因此或多或少对投资决策有说话权。此外,几乎所有的风投基金一般都设有一个投资委员会(Investment Committee),他们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最终于投资一家企业。而投资委员会一般由风投的合伙人和部分LP代表组成。所以。我们建议创业者了解投资人所在基金的LP和投委会分别是谁,即了解投资人在整个投资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重要程度。

谈恋爱到一定阶段时,了解女方的LP,即父母家庭背景等非常必要。有时候,往往是他们决定了你们是否能够结婚、以及未来结婚的幸福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男方和女方在结婚前见双方的父母是一种传统。此外,你也可以通过了解女方的LP,侧面了解投资人的情况。当然,见父母的时机也需掌握好,太早太晚都显得不够正式,另外一旦对方父母像某些电视剧里一样不同意你们结婚,你还可以尽早掉转方向。

  1. 增值服务

创业者在选择投资者时须了解对方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增值服务,常见的包括为企业引入管理顾问和行业专家、提高战略规划、为企业介绍客户供应商、提供高管培训、政府关系和行业资源等等,总之这些都有利于创业者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如今市场上的好项目不多,投资者相互抢项目竞争激烈,部分投资人往往在增值服务方面给你画大饼,最终却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男性在恋爱过程中可适当关注女性的相关特长和技能,如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讨价还价、琴棋书画、按摩敲背、教育下一代等等。不同项目可给予不同加分,前提是这些技能在婚后得以延续和落实。

再一次指出,在实际情况中,尽职调查包含但不限于以上四点,切不可照搬理论,而须理论联系实际,带着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四、谈判的艺术

如前面所述,一旦投资者给出投资意向书,投资人和创业者往往进入对于投资细节的谈判过程。尤其是围绕投资意向书中涉及的企业估值、入股比例、董事会设置、分红和赎回条款等等,双方将会展开各种讨价还价,而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博弈。

  1. 估值及谈判的筹码

投资人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你进行估值,包括但不限于之前提到的四种方式。男性会尽可能在谈判中提高自己的估值水平,也就是卖个好价钱。所以男性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到底拥有什么谈判筹码。

A)自我评估。

我们建议男性先客观评判自己的价值在整个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如果男性的各方面条件均处于市场平均水准之上,我们建议你在谈判过程中可以提高要价。如果你的条件不佳,我们则建议你放低门槛,或者为一些加分选项继续努力。一般来说,一套位于市中心的物业很可能使你从市场排列倒数位列10%瞬间击败90%的对手。

同样,男性还需自我评估是处于价值上升还是下降的通道。正确的投资方法在于高抛低吸,但是这只存在于理想状态。大部分女性投资人青睐处于上升阶段的投资对象。对于暂时处于下降通道的男性,许多女性往往显得十分短视。这与大多数女性投资者天生厌恶风险有关,这一特点的另一种说法是“缺乏安全感”。

基于此,我们建议男性在处于上升阶段时大可提高要价,若处于暂时的低谷时,则应回避主动接触投资人,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谈判筹码是很少的。

B)换位思考

男性换位思考的目的在于理解女性在投资决策中所背负的压力和心理活动。大部分女性投资人背负的投资压力主要在于错过好项目的压力、投不出项目的压力、基金管理期限面临结束的压力。即女性投资人能否在有限的适婚期找到好的结婚对象,并且最终在竞争中胜出,成功嫁给对方。

聪明的男性通过试探和判断女方所承担的压力大小来获取合理的要价。但是这一方法不适用于少数投资期限超长,并且不在乎投资结果的女性投资者。

还有部分男性通过营造一种自己被许多女性投资人争抢的假象来获取青睐。这一方式有时候可能会灵验,但是我们不建议男性进行效仿。因为任何过高的估值都会出现价值泡沫,泡沫破裂则可能引发感情破裂。

C)谈判节奏

谈判的艺术往往在于节奏的控制。男性投资人主动出击寻找投资人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碰壁,因为你一旦主动出击,则你已经处于一个弱势的被投资方地位。正确的方式在于通过广告、公关、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等吸引投资人主动找上门来,这个时候,男性就会拥有较大的谈判筹码。

在双方的谈判过程中,建议男性初期不必表现出过度的热情,因为这个可能使投资人趁机压低你的估值。正确的方法是有理有节、张弛有度。但也不能忽冷忽热,使投资人对你丧失信心。当然,必要的主动出击仍然是有必要的,前提是男性已经充分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谈判筹码。

D)谈判的技巧

成功的谈判的实际上不存在技巧,关键是掌握良好的心态。我们认为对于男性来说,良好的心态是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尽量争取较高的投资估值,而不能过高。由此,男性应该尽可能地向女性投资人展示自身的优点,尤其是隐形但是容易被女性忽略的优点。对于自己的缺点,男性也没有必要避讳,因为这些往往也难逃过女性投资人的尽职调查。但是聪明的男性善于将自己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例如:平时比较宅=不会出去招蜂引蝶,不够浪漫=不乱花钱,长得不够帅=带出去比较安全等等。

  1. 入股比例和分红

在资本额度一定的情况下,女性投资者时一般希望获得尽可能高的持股比例,以拥有足够的说话权。男性需明白,股权可以出让,但是控股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谈判的底限。控股权一旦旁落他人,最坏的情况是男方被净身出户,露宿街头。这个时候你只能期盼再遇到一个天使投资人。

此外,分红比率也是需要双方事先约定的。大部分女性深知自己的投资不太可能通过IPO进行退出,因此她们一般会要求男性对其工资收入进行分红,分红比例从50%-100%不等。保持一定的分红比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但是男性也应该明白,过度分红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因为你可能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生产,并且难以抵御行业波动。这一点女性投资者往往难以理解,因为她们普遍认为分红其实是帮助男性更为有效地保管资金,并且避免了男性走上歧路。所以建议男方需要对女方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1. 回购条款

大部分女性投资者在对男性投资时,都不希望看到投资被男方回购的结果,也即双方一拍两散,分道扬镳。但是鉴于市场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和从理性投资的角度出发,投资时事先约定回购条款即婚前财产公证是有一定必要的,因为该条款从法律角度保障了投资双方的利益不被侵害。

但也有相当部分人对此表示感情上不能接受。我们认为有两种情况下可以忽略回购条款。一是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拥有不动产。二是双方愿意承担投资一旦失败时所带来的风险因素。

  1. 排它性

风险投资人给出的投资意向书一般是具有排它性的,即她们要求男性在谈判过程中断绝与其它投资人的接触,以保证自己的优先选择权。无论从法理还是情理出发,这一点都是合理的。但是,如我之前所提及的,投资意向毕竟不能等同于真正获得投资。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女性在对男性表达投资意向后,最终却另投他人。由于排它性条款的存在,男性在这时往往已经断绝了和其他女性的联系,所以不得不重新开始其她接触投资人。更为致命的是,女性风险投资人一般是群居动物,一旦有人听说你获得了投资意向却最终未获投资,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会马上获悉,并且本能地怀疑你的业绩存在某种硬伤。这一点可能使得男性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对于此,我们建议男性谨慎对待排它性条款。在不能回避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手段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具体方式由于非本文重点,在此不一样详述。

9.****.身心健康(1,或者说是一堆0前面那个1)       @李星蓝 说:身心健康、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品种,是所有投资的基础,但往往几乎没人重视。
身体健康:活得久才能看尽世事繁华,才能体会复利的神话
印象比较牛的价值投资的都还算长寿,一般都能到80以上,还有100左右的。
这我想不必多说,所以建议大家多多注意中医养生。如果大家知道有哪方面特别著名的医生,尤其是中医,可以留言,我做个汇总贴。
在此我先推荐一个徐文兵老师,原名叫徐小周。博客链接网页链接 你们说徐老师是不是该给我佣金呢?哈哈哈
心平气和:没有好的心态,怎么投资?
其实投资我觉得最核心的就是心态,能够忍耐,能够处变不惊,能够沉下心来研究事物的本质。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趣,可以捐赠一点比特币BTC给我玩玩,[笑]账号地址: 0x29F60561ca39980013A0DdB1cc9cccb7f29da24D

小白投资入门第9讲:投资股票与储蓄存款,哪个更合算?

观点:
1)储蓄是高风险,低回报,股票是低风险,高回报
2)股票有三种风险,1)非系统风险,2)系统风险,3)自己非理性操作风险。如果拿5-10年以上(前提是好企业),你后两个风险就没有了。
3)基金经理其实水平蛮高的,只是他拿不住。为什么他拿不住,不是他拿不住,是因为他背后的公司让他拿不住。
4)价值投资的精髓就一条,就是你要懂企业。
5)不要买管理,管理是很不靠谱的,就买商业模式
6)不能说因为企业自己都看不懂自己,就说价值投资是没有用的
7)我有个主张,你没有3-5年的功课,不要买股票
**
关于新储蓄运动的完整观点,请见@renjunjie 之前的系列文章:
新储蓄运动(1-4)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主题:《新储蓄运动--为什么现在投资股票比储蓄合算》
时间:2012年7月28日  地点:深圳福田区凤凰大厦一层咖啡厅
主讲人:@renjunjie
 
**
问:新储蓄运动的风险怎么样控制?

答:我刚才说的,之前大家觉得股票收益为什么比存款高呢,是因为你是高风险。但实际上在一定轨迹下,我们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就是储蓄它说是"低风险,低回报",我们的结论它实际上是"高风险,低回报"。而股票说是"高风险,高回报",它实际上是"低风险,高回报".这好像不可思议,但要满足几条,第一条是你一定要选好企业,而且不能太贵。第二是你观察的时间,就是说买入持有的时间不能太短。储蓄嘛,怎么着储个5年10年的。前提不是说我买了以后不管了,你一年怎么着也得看这么几次吧。然后就那么放着,放着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你会在股票风险(上有很大收获)。

我们说股票有三种风险,1)非系统风险,2)系统风险,3)自己非理性操作风险。如果你拿个5-10年以上(前提是好企业),你后两个风险没有了。因为系统风险是时间的函数,时间越长,系统风险越低。非理性操作风险,就是你不断买卖,熊市来了,哭了卖出去,牛市来了追进来。这两条没有了,你就剩一条了,等于你把你100%的精力拿来去挑企业和评估价格。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选择优质企业的标准?

答:我们这个新储蓄运动,要花大量精力去选择企业。要提倡这个运动,要花很多时间推广这个运动。今天简单讲,其实就巴菲特那四条,我们讲的四只脚:1)做你了解的——雪球上不是有个流行语,不懂不做嘛。2)有长远的经济前景 ;3)管理层要信得过——但这一条在中国要打个折扣,如果严格按照老巴的标准,在中国调企业比较难。 4)价格不要太贵。

问:这几个因素,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算基金经理也不太明白?

答:我倒不是很赞同基金挑不到好公司。基金经理其实水平蛮高的。但为什么基金换手率高,这是一个机制模式问题。其实基金经理也好,证券分析师也好,他们挑好公司的能力不低的,只是他拿不住。为什么他拿不住,不是他拿不住,是因为他背后的公司让他拿不住。第二点,一般散户是不是挑不到好企业?我不这么看。你说一百个散户,有多少能挑到好企业,我觉得10-20个是没问题的。你看你周围的人,其实很多人在研究公司方面做了很多功课,我是讲业余人士,他们功课的深度一点都不浅,问题在于他拿不住。除了研究,另一个功课是你要事先想明白为什么我拿了好企业以后我不卖,不管你价格多高我都不卖。除非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厉害,说我能知道什么时候价格高了,你有能力把他卖掉。我们书里也有写,因为就算巴菲哥也没这个能力,后来他都后悔买错了,我不排除我们在座的有比巴菲特厉害的,但是概率比较低。你要做功课,为什么我买了以后不要动。

问:很多时候,企业基本面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诺基亚(NOK)$很好的公司,很快就变坏了。$苹果(AAPL)$很坏的企业,后来又变好了。那到底怎么判断企业好坏?

答:再说一个比较虚的话。很多人都问巴菲特一句话,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精髓?老巴每次都说一句话:没有什么公式,就一条,就是你要懂企业。怎么懂企业呢?简单来说,什么叫懂企业,就是了解它。你懂诺基亚,那你就买了。很多人懂苹果,但我不懂,我就没买。我懂什么呢?我懂葡萄酒,我懂白酒,那我就买了。第二点就是要有长远的经济前景,怎么评估呢?这是有技巧的。

问:很多时候其实企业自己都不懂自己,作为外部投资者你怎么懂它?

答:这种观点在市场上很流行。我举个例子,我有一只股票拿了10年了,给我的回报非常高,但是我告诉你,这个企业的副总我认识,当然不是因为我人士才买的,是碰巧认识的。每次我见他都和我说,这个企业你别买,很烂的一个企业。我要说什么呢,就是你不能说因为这个企业看不懂自己,你就说价值投资是没有用的,是自欺欺人的。

**问:你怎么样了解企业?
**
答:我不能说我很懂企业。老巴的高度我这辈子也达不到。我觉得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你通过这个模式尽量了解企业,然后拿着不动,是能成功的。我自己有几条经验:1)你要看企业的商业模式。我们很流行买公司就是买管理。但我觉得不要买管理,管理是很不靠谱的,就买商业模式。比如茅台,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个商业模式会不会因为地方政府的干扰和总经理的换届受到干预?中国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这个是最重要的一条。你要看他的盈利模式,他怎么盈利的,他是一般竞争的,垄断的,还是消费独占的?这就是差异。

问:其实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也可能很快就更新的商业模式替代,但大部分之前是看不出端倪的,您怎么看?

答:说老实话,这个争来争去,可能争不出结果。大家说我一句懂企业,说的很轻浮。我做股票十几年了,做下来了,自己有些体会,自己就去做了。如果你不信,不要做就好了,可以投资一些别的。关键是要信这个方法。你说我说服你,说你怎么能懂企业,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问:您有没有测算过新储蓄运动大概的年收益率?

答:我们把目标回报定在12%。当然也可能低,也可能高。我们这个周期是5-10年,优质企业是5年,指数是10年。我们10年一看的目标,就是12%,可能低,可能高。当然这是绝对回报,我们还有相对回报目标:1)你要高于固定收益,2)要高于通胀,3)要高于指数1-2个点。如果做指数可能难一些。但如果做优质企业股票储蓄个5-6只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问:(听不清)

答:系统风险是时间的函数,不是拍脑袋的。中国股市20年,西方股市200,100年,如果你有数据的话,你自己做个实证,就会得出这个结论的。你如果不去做实证,你股票就拿不住。怎么做功课?你把各国的指数以10年做一个滚动期。你做完以后,就会得我的结论:系统风险是时间的函数。你没做功课可能会说中国怎么能是系统风险是时间的函数呢?说什么政策市啊,国家干预啊,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一大堆,吓得你都不敢买股票了。如果叫你自己去做功课,就不一样了。我有个主张,你没有3-5年的功课,你不要买股票,像你这么年轻,二三十岁,你急着买股票干什么呢?像这位老先生说的,你懂股票你可以做一辈子。像老巴做到现在还在学习呢,80岁了。不是说你要到80岁才去买股票,但是你要做5年的功课,为什么要买好企业,怎么买好企业,为什么我不要动。你要做5年功课以后,才开始买好股票,所以不要着急。

问:整体对于银行业,从长远角度看有没有机会?

答:你要问我,肯定银行业是有机会的。但这也不是所有银行都一样,因为现在银行已经开始走差异化路线了。如果说以前银行都一样我同意,但从前两年银行已经开始差异化了。第二,银行这个事情,对具体来说,比如不良率,争来争去,谁也说不过谁。总之做银行有个指标,就是ROA。它会有个影响因素,你要算一下ROA最坏到什么程度,这要自己做功课。第二个问题,ROA乘以总资产就是每股收益,你要看银行资产未来几年会不会停滞,甚至下降。大家的看法是ROA下降是肯定的,但是ROA下降的速度是慢于总资产上升的速度的。如果一个快,一个慢,那最终他净利润还是往上走的。如果利润还往上走,那我们就有三个回报了。如果利润还在增长,哪怕是5-6%,我们预计是12%左右,这就是第一个回报。第二个回报,股息回报。第三就是市场回报,比如现在是PE5倍,未来是10几倍,就有个复利。你三个加一起,我们算了个回报就是20%多。

现在说银行,只要到具体问题,不是说说不清楚,很费劲。你要算呆账到什么程度,会影响净资产。但是我们说就算银行真爆掉了,影响了净资产了,问题来了。你就算影响当年净资产,你第二年呢?老巴投资富国银行就是嘛,爆掉了。但他就说我不看当年的业绩,第二年他还是个好银行。所以银行你不能光看,呆账把他侵蚀了,不说能不能侵蚀,哪怕侵蚀了,第二年,第三年呢。其实银行也是不断进步的。我举个例子,我原来是搞银行监管的。原来除了$中国银行(SH601988)$,其他银行什么外汇业务,怎么做大家都不知道。说外资银行来了,大家都说狼来了。但你看现在哪家银行死了?活的非常好。其实我也不主张买银行,因为银行的问题确实比较多。

问:老巴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股票其实和债券很像。您怎么看通货膨胀对储蓄,债券和股票的影响?

答:老巴意思是股票是有债券的特质,属于类固定收益,他认为股票就是一个带股息的债券。你说通胀和债券的影响,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问题扯了100年了,1924年有个叫Edgar Lawrence Smith的人,写了本书,很有名,老巴推荐的。他做了个实验,他实验的初衷是我要证明给大家看,买债券比买股票好。结果做了几年研究下来以后结果正好相反。他最后得出结论是为什么债券不行,是因为它对通胀无能为力。为什么股票就好?是因为股票是可以转嫁(通胀)的。当然这是平均来讲,有些能转,有些不能转,优秀企业更可以。拿茅台举例,他出场价格指数一直在涨,他毛利率是不变的,你要有定价权的话,怎么能怕通胀呢?华侨城怕通胀么?你涨的快,我门票比你涨的还快,我房子卖的价格更高,这种企业很多。股票是能转嫁通胀的。通胀是全球现象,我们有八个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能做固定收益了,要做非固定或者准固定收益了。

小白投资入门第10讲:储蓄存款到底安不安全?

滚雪球(3):股票和存款谁更安全?滚雪球,对一般大众而言,至少会面临两个选择:存款和股票。选择存款,是因为存款安全,收益...滚雪球(3):股票和存款谁更安全?滚雪球,对一般大众而言,至少会面临两个选择:存款和股票。选择存款,是因为存款安全,收益...

滚雪球(3):股票和存款谁更安全?

滚雪球,对一般大众而言,至少会面临两个选择:存款和股票。
选择存款,是因为存款安全,收益稳定;选择股票,是因为不甘存款利息低,愿意以一定的风险代价去换取较高的回报。
所谓低风险,低回报;高风险,高回报。道理不仅浅显,而且路人皆知。

于是,不愿承担风险的人,把从工作中辛苦挣到的钱一笔接一笔地存入了银行。尽管利息微薄,但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最安全。
于是,挡不住低息煎熬和高息诱惑的人,让自己鼓起勇气,杀入股市。即使是伤痕累累,也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股票就是一个高风险金融工具。

事实果真如此吗?

1924 年,埃德加. 史密斯在一个旨在证明债券比股票更适宜长期投资的实验中,得出了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结论:“本书以不同时期(1866-1922)优等债券与普通股的比较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论始终支持分散化持有普通股,即便在货币升值的时期也不例外。”
如果从 1866 年开始股票回报就高于债券,而且还更加安全(埃德加的方法:依简单指标构建一个包含 10 只股票的投资组合,然后长期持有),那么在整个 20 世纪的 100 年中还会如此吗?
西格尔等众学者的研究给出了与埃德加完全相同的结论。

好吧,美国是个特例,其他国家也许未必如此。
然而迪姆森、马什、斯汤腾三位学者的一项关于 “投资收益百年史” 的研究对上述担忧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在 12 个国家样本(后来的研究又进一步扩展至更多个国家)和各个年代的接续滚动 10 年中,股票都被证明不仅比债券回报更高,而且更安全。(接续滚动如此,考虑到事情背后的逻辑,连续滚动出现南辕北辙式结论的概率非常低)

2012 年,巴菲特也来凑热闹了,以自己的投资经历告之大家:长期来看,股票不仅比存款回报高,而且更安全。
所谓安全,自是指金融工具在本金价值维护、购买力价值维护、时间价值维护上的长期(相对)表现,尤其是购买力价值维护。

中国市场呢?
我和朱晓芸对股票与存款的长期实际回报(剔除通胀)进行了初步计算:以 1 年期存款利率计(假设利息全部转存款),在 1991-2011 年的 11 个滚动 10 年中,股票(取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平均值)胜了 9 次,其中仅有一次为负回报(低于通胀 - 下同);存款胜了 2 次,其中有 4 次表现为负回报。如果考察 1991-2011 年这 20 年,剔除通胀后,存款的(年均)实际回报为 - 0.49%(也就说,如果我们的存款主要表现为 1 年定期的话,在过去的 20 年里是以每年 0.49% 的速度在进行持续地贬值),上证综指为 5.87%,深证成指为 7.03%。
如以 5 年期存款利率计(假设利息全部转存款),在 1991-2011 年的 20 年里,如果剔除通胀,存款只获得了 0.64% 年复合回报,而股票(两个指数均值)为 6.45%。

如果综合指数如此,那些被优化的指数以及被有选股能力的投资者挑选出来并坚持长期持有的 “一流企业” 股票理应更加如此。

未来 10 年,股票和存款谁更安全?

小白投资入门第11讲:你要懂12道算术题

1.关于收益率
假如你有100万,收益100%后资产达到200万,如果接下来亏损50%,则资产回到100万,显然亏损50%比赚取100%要容易得多;

2.关于涨跌停
假如你有100万,第一天涨停板后资产达到110万,然后第二天跌停,则资产剩余99万;反之第一天跌停,第二天涨停,资产还是99万元;

3.关于波动性
假如你有100万,第一年赚40%,第二年亏20%,第三年赚40%,第四年亏20%,第五年赚40%,第六年亏20%,资产剩余140.5万元,六年年化收益率仅为5.83%,甚至低于五年期凭证式国债票面利率;

4.关于每天1%
假如你有100万,每天不需要涨停板,只需要挣1%就离场,那么以每年250个交易日计算,一年下来你的资产可以达到1203.2万,两年后你就可以坐拥1.45亿。

5.关于每年200%
假如你有100万,连续5年每年200%收益率,那么5年后你也可以拥有2.43亿元个人资产,显然这样高额收益是很难持续的;

6.关于10年10倍
假如你有100万,希望十年后达到1000万,二十年达到1亿元,三十年达到10亿元,那么你需要做到年化收益率25.89%。

7.关于补仓
如果你在某只股票10元的时候买入1万元,如今跌到5元再买1万元,持有成本可以降到6.67元,而不是你想象中的7.50元;

8.关于持有成本
如果你有100万元,投资某股票盈利10%,当你做卖出决定的时候可以试着留下10万元市值的股票,那么你的持有成本将降为零,接下来你就可以毫无压力的长期持有了。如果你极度看好公司的发展,也可以留下20万市值的股票,你会发现你的盈利从10%提升到了100%,不要得意因为此时股票如果下跌超过了50%,你还是有可能亏损;

9.关于资产组合
有无风险资产A(每年5%)和风险资产B(每年20%至40%),如果你有100万,你可以投资80万无风险资产A和20万风险资产B,那么你全年最差的收益可能就是零,而最佳收益可能是12%,这就是应用于保本基金CPPI技术的雏形;

10.关于做空
如果你有100万,融券做空某股票,那么你可能发生的最大收益率就是100%,前提是你做空的股票跌没了,而做多的收益率是没有上限的,因此不要永久的做空,如果你不相信人类社会会向前进步;

11.关于赌场赢利
分析了澳门赌客1000个数据,发现胜负的概率为53%与47%,其中赢钱离场的人平均赢利34%,而输钱离场的人平均亏损时72%,赌场并不需要做局赢利,保证公平依靠人性的弱点就可以持续赢利。股市亦如此。

12.关于货币的未来
如果你给子孙存入银行1万,年息5%,那么200年后将滚为131.5万,如果国家的货币发行增速保持在10%以上(现在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7万亿,年增速14%),100年后中国货币总量将突破1,474,525万亿,以20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将突破7.37亿(不含房地产、证券、收藏品及各类资产)。如果按此发行速度货币体系的崩盘只是时间问题,不只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货币体系的重建。货币发行增速将逐步下移直至低于2%,每年20%的收益率到那时候中国人才会意识到真不容易。

综上所述,在生命过程中成功的投资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防范风险,保住本金;二是降低波动率,稳健收益;三是长期投资,复利增长。

关于成功投资的四个建议:一是适度资产组合;二是不要轻易尝试做空;三是努力克服人性的恐惧和贪婪;四是危机的更值得把握。

小白投资入门第12讲:用VC心态买优秀成长股

用 VC 心态来买优秀成长类股票近期一些科网类股票暴涨引发一些投资者的争论,有些股价 PE 几十甚至上百倍,认为股票已远脱离公司...
用 VC 心态来买优秀成长类股票近期一些科网类股票暴涨引发一些投资者的争论,有些股价 PE 几十甚至上百倍,认为股票已远脱离公司...
用 VC 心态来买优秀成长类股票

近期一些科网类股票暴涨引发一些投资者的争论,有些股价 PE 几十甚至上百倍,认为股票已远脱离公司实际价值,大佬史玉柱也说过高于 15 倍 PE 的不买,但我想,如果投资像数学那样有一个公式可决定的话,那人人都可成为股神了。我认为一家公司的价值首先他们所在的行业是否有足够大的增长空间,还要有一个稳定且团结的股东和管理团队,且他们是否有能力在 3-5 年内能将公司做到多大的规模,而不在当年 PE 是多少,对于优秀高速成长型公司用 PE 来作为买入的标准很可能会让你错失很多大牛股。

这几年在很多投资者心目中,选消费类股票,价值投资是非常深入人心了,确实像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他们的投资哲学和选股理念影响很多人,本人也从中获益良多。但他们成功的投资标的与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经济和生活均是紧密相关的,如巴菲特重仓的可口可乐近 15 年来股价只增长 30%,远跑输通胀,我的理解几十年来当可口可乐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亚洲市场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不断的开拓后,全球市场已基本覆盖,只有朝鲜和伊朗等少数国家没进入,且原喝可乐的人有些也转喝茶和其它饮料,原来的高速成长变成近年来非常缓慢的增长,导致投资者对公司增长预期看淡,买入的只为分红收息。另巴菲特所投的华盛顿邮报也是与他们那个时代紧密相关,当时主要人们了解新闻主要是看报纸或看电视,老巴一直投资信条是不买看不懂的公司,所以他一直不碰科网股,他一直在坚持自已的原则。但现在不管美国或中国,消费类公司的高速增长其实一直是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需求消费增长,阶段性的高速增长后就会进入平缓增长期,有些公司甚至进入衰落期,像汇丰。

彼得林奇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实用的投资方式,从生活中发现大牛股,但传统的业务每年增长 20-30% 已是很厉害,所以他一直追求低 PE 的投资策略。但在现今互联网及移动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远非当年所比,投资也应与时俱进。以前一样好的商品要全国或全球大规模销售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有谁想到一个 QQ 能做到六千亿市值,小米手机用二三年时间将销售做到今年近三百亿,互联网让好的产品短时间内全球流行并改变了消费者习惯。这些公司短期内可能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但只要消费者热爱且离不开他,那未来业绩和利润有机会连续数年 100% 高速增长,这也是传统公司极少见到的。我举个例子像淘宝,如果没有前九年亏损经营苦逼,淘宝那时的亏损是为了以后赚更大的钱赚垄断的钱,那有今年 Q1 利润就超腾讯,这其中又有多少人能及早看懂得?另有些人只纯看 PE,而没看到 PE 后面的故事和市值,举个例子像奇虎 360,新浪现在 PE 是 190 倍,很多人一看就吓到了,那么高 PE 怎敢投资啊!QIHU 因上市才二年多,因上市时员工股权激励很大,占总股本 20% 多奖励给员工,按美国会计准则是要做摊销处理的,但其实这对公司的实际利润并没影响,也就是非美准则。按我估算今年非美二亿利润那怕打个九折来计现也只有 38 倍 PE,且对于一家未来 3-5 年复合增长在 50-100% 的公司来看,这个 PE 不算贵。且以市值计是 68 亿美元,以国内不管 PC 或移动端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客户端公司来计,这个价格也是不贵的。我认为 360 有较大机会超过百度市值,主要基于我对 360 未来 3-5 年搜索能占 30% 以上份额,手机助手占 50% 以上份额,安全产品企业化及全球化的开拓。还有 Tesla, 如只看现 model s 一款车型和这二年的产量,确实现高估了,但我们买的应是这家公司的未来,汽车行业远比手机行业大得多,那怕做到苹果高峰时的一半,也有三千亿。保守些做到丰田一半也有 500 亿,所以贵或便宜没有一个固定标准,要看各自的估值方式和角度了。

我从天使投资到 VC 投资近十年经历让我感受投资还是投行业投人,这其间投了近十个项目,其中投资较大的二个最为成功,但投资时 PE 根本没法看,且刚投的二年和投前预期差距甚远,因难时还与创始人一起为公司流动资金用个人房产向银行但保借贷,后经创始人带领团队经过不断改进和调整,迅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二级市场上也很多类似的股票,他们的 PE 看起来很高,但有些是创始人牺牲短期利润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利润,我们是否可分析得更清楚些,不要那么短视?

小白投资入门第13讲:小散血泪选股经

在潜伏了很久,终于忍不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在正式分享前,先有几点声明:
1.从回报看,我不算高手。过去4年平均年回报在30%左右。
2.没有绝对好的投资风格,只有适合不适合,特别性格上适合不适合。所以请不要说我的投资风格或方法是对还是错。
3.投资风格也在不断演变,每天都会对自己的得失复盘,渐渐新的风格又形成了,所以过两年,我说不一样的话,别轰我。
4.我所举的例子,有我现在还拿在手的,也有已经不再持有的。

先讲自己的性格、工作和投资风格——先讲这个很重要,因为什么样的人就买适合他性格和日常生活习惯的股票:

1.我是一个性格相对保守、有耐心而且很胆小的人,心脏比较小,所以我几乎从不追逐没有业绩支撑的所谓热点,我喜欢慢牛的股票,因为有精神洁癖,所以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和操守有特殊的要求,在选股中会详细说明。

2.我从来不在标的股票上涨时买入股票,我也看到一些球友说先开观察仓,创新高再加仓。这个根本不适合我,如果在标的启动了一段时间再进去,我就会觉得有种不安感,这种不安感不一定会影响实际收益,但会影响我的决策状态。我通常在在一个长期观察的标的比较大幅度(最少20%左右)下跌并到达我的买入价同时缩量后,第一次建仓买入,但前提是该股票下跌不是因为有任何实际影响业绩的因素出现。这样的机会要等的,但我的经验表明,我看中的标的一年中至少有一次买入机会,等不到就忍耐。如果继续跌,就每下跌10%,加一定比例的仓位。

3.正因为我的性格,所以我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咨询,所以经常可以接触到大型企业的高管,所以我经常会做草根访谈和调研,这样基本上对标的企业有自己的理解,心里就更有底了。

4.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天只有晚上和中午能看盘,所以更决定了要选慢牛,不能找那些天天上上下下的热点。

选股:

1.我也是先选行业。首先这个行业是我看得懂的,看不懂的一律不买。第二是这个行业必须在全球有很大的空间和企业,这样就有数据可以对标。例如,医药行业的强生,电梯行业的迅达和奥的斯和帝森克虏伯、户外的VF、化工的BASF、安防的BOSCH、GE、UTC。这些公司在沪深都有各自的优秀的本土企业,如复星、康力、探路者、万华、海康。这几个股票我基本都持股过超过三年,基本上都有200%以上的回报。

2.对投资的企业的第二重要求是,管理层必须没有做过伤害中小散户的利益的事,特别是实际控制人是有良心的个人或企业。以上企业基本都是有良心的公司。同时上市以后,业绩基本逐年增长,不能大起大落的那种,因为我有一颗小心脏。

3.这个企业必须在行业中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和前GE CEO的对业务单元的要求是一样的,因为只有第一第二才有可能和外资抗衡,体量才有可能做大。

4.刚开始买股票的时候,因为对国企的治理有偏见,所以一开始我是不碰国企的。但后来我修正了一下,我不碰垄断领域的国企,因为垄断领域的国企基本是没什么进取心的。万华和海康是国企,但却因为要和全球大佬抗衡,所以竞争力很强。

5.我几乎不投资市值超过两百亿的股票,复星除外,道理很简单,大象跳舞的时候,有价值的小狗一定升天了,最好是100亿以下。以上的例子我大部分都是在100亿以下买入的。

6.这个企业最好有一些明确的利好预期,复星的民营医院,康力的回购,海康的平安城市,这样股价就有一定的助推剂。

7.最好我在工作上还接触过他们的高管,那就更可以做草根访谈和调研了,万华、复星我都接触过他们现在和曾经的高管。

最后声明,以上的风格都是我早年有血和泪和钱换来的,每一条都是损失后复盘和总结出的纪律。最重要的在最后,如果有了比较固定的投资纪律和原则,遵守它,不然自己打败自己。

小白投资入门第14讲:我的容错股票投资体系

主讲2013年的交易情况。雪球事先也已经公布了我的持仓情况:

一、交易简况
五只重仓股分别是:桂林三金、浦发银行、数字政通、好想你、坚瑞消防。
剩下的呢,还有约30%的仓位分散到大约十五六只股票上。而这五个股票呢,刚好是五个不同行业的不同类型股票。有主板的,有中小板的,还有创业板的;有冷门的,也有热门的。体现了我布局均衡、喜好分散的低风险风格。但我的分散并不是像猴子射飞镖一样,随意乱分散的,而是有潜在的共性规律的。而这个共性是由我的核心交易理念所决定的。

二、交易感悟
1.核心理念
有一定交易经历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核心思想。

@但斌 是“时间的玫瑰”;
@林园 是“确定性投资”;
@李剑 是“好股收藏家”;
德艺双馨的@水晶苍蝇拍 是“寻找未来优势型企业”;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既不会种玫瑰,也不懂价值投资,更没有能力辨别好股和未来优势,以前想要做确定性投资,结果碰来碰去的都是不确定性,让平凡的我一错再错。所以我的交易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应对错误,核心交易理念也就是“容错”(包容的容,错误的错,大意是“包容错误”,大家千万别记成“容易出错”,一个系统要是老是出错,那就糟糕了)。

2.容错要诀
每个体系都有自己的基本要诀,“容错”的要诀是:“错了也要赢”。
朋友@钱蓓贝 说我这句“错了也要赢”很霸道,人家错了,都是赶紧止损,落荒而逃,哪有像你这样的,明明错了还要想硬扳回来的。
不是我霸道,是这个世界很霸道。
我都非常勇敢地承认错误和包容错误了,如此好的人品,而这个世界还不让我赢,你说是谁霸道?

3.容错防线
对于强者来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可对于普通人来说,倒霉的人生根本没有解释。既然霸道的老天从来不会怜悯我们这些容易犯错的普通人,那么我们只能自求多福,多构筑几道防线。

我的容错防线大概有五道:
第一道防线:长线交易;只做长线不做短线,不做波段交易,防止短期投机的错误。
第二道防线:困境好企;主做困境反转的好企业。
第三道防线:分散投资;陷入困境的也未必都会反转,所以要防止单押个股误判的灭顶之灾。
第四道防线:容错寻底;五档买入,争取买到历史极限最低价,或者永远跌不回成本的价格,不论市场有多熊,也无法给自己造成伤害。
第五道防线:预留现金;加强仓位管理,始终保有适度的现金,以应对难以预测的系统风险,整体性的大暴跌。

这五道防线是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的,它们交织在一起构筑了我的容错护城河,包容了我很多主观错误,即使犯错,也不会错得太多。通过严守资产安全,确保差的年份不亏钱,好的年份赚大钱。这几年主板市场很不好,可以说是熊冠全球,我在这种市道里,一样是错误连连,但从2010一直到2013年,还是连续四年取得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正收益。虽然比不上很多大神,只能说是普通而已,但是赢得稳健、稳定、持续、长久,可复制。

4.困境好企
做长线、做组合和现金准备,都是策略安排,比较虚,时间有限,我这里就“好股和好价”两个具体问题,谈谈怎么把握:

好股,我眼里的好股是“困境反转的好企业”,而不是简单地挑“好企业”。
我依据的是好学生定理,也即好学生长期来看一直是好学生。一、两次考砸可能会让人觉得他很平庸,但是,迟早他们又会变好回来的,虽然极少数会牺牲掉,真的越滑越远,变成差生,但大部分好学生符合这个规律。而细分行业的龙头,大多是各个行业的好学生,当他们陷入困境时,特别是遇到各种挫折到了最糟糕的时候,不可能更差了,要变也只有可能变好,由戴维斯双杀到戴维斯双击,我就会重点考虑,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挑错,但我会尽量参照彼得·林奇、巴菲特、费雪等人提出的各种原则精挑细选,同时用组合来减少单一判断的错误。而我前面所举的五只股票,虽然不同行业、不同类属,但大多符合这一共性规律。

比如说桂林三金,它的两个拳头产品三金片、西瓜霜,分别是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符合我的好企业要求;而2010年时业绩曾出现短暂下滑,主要是公司加强渠道管理,防止串货,导致经营受到影响,陷入短期困境,符合我的标准。
目前来看,公司已出现好转和提升迹象,大部分医药企业受调控的影响,第三季度业绩是下滑的,而公司却出现了营收和净利增速双双提升的好现象,明年将会更好。

又比如说数字政通,它是数字城管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符合我的好企业要求;2011年因地方政府换届,导致订单减少,业绩下滑,陷入短期困境,也符合我的要求。
目前来看,公司从去年已开始反转向上,现在发展势头很好。

又如我近几个月买的好想你,它是枣业中唯一全国知名的品牌,符合我的好企业要求;但是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它却受到政策调控影响,高端消费与高档礼品的需要受到制约,导致公司经营下滑,而公司还加强管控,连续关闭大量门店,市场负面评价很多,陷入调控困境,它也符合我的标准。
目前,公司正转型,加速布局商超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第四季度已经开始反转。

再比如说坚瑞消防,是个很冷门的小盘股,它是S型气溶胶灭火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技术领先,符合我的好企业要求;
而2011至2012年,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低端产品也声称具备S型气溶胶功能,既挤占了坚瑞的市场份额,又败坏了该技术的名声,导致公司陷入亏损困境,它也符合我的标准。
目前,公司正大力发展消防工程,营收增长很快,今年有望扭亏。

坚瑞消防也是类似,时间有限我就不一一说了。
当然啦,除了这些共同点外,我挑的企业还有不少共同点,比如说负债低、现金多,不容易死掉;毛利高、获利能力强;企业小,成长空间大等。也这就是些基本素质,决定了这些困境好企有希望再创辉煌。

5.只抓底价
在确保了长期不容易错后,下面解决的是具体执行中短期价格错误的问题。我从不忽视短期价格下跌的风险。

巴菲特老爷子早就说了,股市投资的秘诀,第一是不亏钱,第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不亏钱,是非常客观的硬指标,是没办法随意忽悠的。这个不亏钱,不应该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用合理的价格买入,虽然无法避免市场波动而短期亏钱,但是随着企业的长期成长,就能填平损失,这样从长远来看,不容易亏钱。”这种鬼话你如果也能相信,老母猪都会翻墙上树了。
我会上树,但我不是母猪。

其实这种方式等于又回到找好企业去了,作为普通人,不应该把不亏钱的希望寄托在不可预计的未来,这是一种侥幸心理上,事实上,寄希望于好企业可以秒杀一切,是一种偷懒的想法,这样很容易放松对价格风险的管控。很多人既难以碰到好企业,更没有足够的水平判断什么是合理的价格。不注意短期价格下跌的风险,等于自己放弃了一条重要的容错防线。用叶疯狗的话来说:“别人放弃,我坚持”,我对“不亏钱”采取最严格的标准:“我买的这个价格,即使在最危险的市场波动中也不容易短期亏钱。”

虽然不一定能达到,但我一直会去努力。而要想怎么跌都不亏钱,只有两点:“只抓底价,不破买价”,具体来说:第一点“只抓底价”是强调要买到历史性的最低点价格,虽然它可能是一个区间,但是越接近极限低价越好,没人比我成本低。
注意:这个成本低,不包括那些通过高抛低吸反复波段操作降低成本的,这种方式,本身就放弃了对最安全价格这一客观事实的追求,而妄图用自己的主观操纵来形成客观事实,那本身就是一种投机的坏习惯。
第二点“不破买价”是只抓底价的变种,如果没有第一点的最优方案可选,那就是自己买入的价格,成为很难再跌回来的位置。
注意:这个位置有可能是从长期底部的向上突破点,而且一去不回头;也有可能是从长期底部开始上升后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档的最低点。虽然不是历史最低点,但因为不会损失,也基本符合要求,只是心理成本要高一些,失误的概率也更大一些。

很多人肯定会问了,多少英雄都死在抄底的路上,你又怎么能做得到?我说我做得到,实证是最能证实的,我的很多交易记录都有在微博中记录,很多长期的朋友都知道:
再来看看我所买的这五只股票:桂林三金,我的成本价是12.5元左右,后来这个股票的极限最低价是10.41元,误差只有16.7%。
数字政通,我的成本价是12元左右,这个股票的极限最低价是10.54元,误差只有12.2%。但是,从我买后,就基本没再跌到成本价以下,因为我是向上突破买的。
坚瑞消防,我的成本价是4.5元左右,最低一档买入的是3.96元,这个股票的极限最低价是3.75元,误差只有16.7%。
好想你,我的成本价大约是14.7元左右,最低一档买入的是12.15元,这个股票的极限最低价是12.11元,误差只有17.6%。
而浦发银行是买回档,我是换股调仓在10.18元买的,从我买后,最低也只跌到9.4元,都属于不容易亏钱的位置。

我能做到这点,用的是容错寻底“五档买入法”,雪球网也不少人转了,我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我要强调的是,应该说是巴菲特强调的,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高的利润。
换我的说法,我的说法就是:“一底胜千牛,我的爱在最深处。”

6.容错之错
但是,这套体系也不是没有缺点。

(1)最主要的是:熊市枭雄,牛市平庸。也可以说是牛市像狗熊。
由于预留现金、分散抄底,在熊市中表现得很坚强,可是到了牛市,现金就成了负资产,会拖累整个账户的表现,没办法火力全开,也就无法赢过那些全仓押到大牛股的大神们。

(2)买了底价,一躺三年
买底价,虽然较安全,不容易亏钱,但也可能碰到躺底三年的股票,也没办法赚钱。以前的市场比较小,整体联动性强,很少有持续躺底的,多少都会涨一点。但是,现在市场大了,分化很严重,越来越多的股票躺在没人关照和炒作的角落,常年都不怎么动的,这几年的大盘蓝筹股就是这样,不管业绩有多好,市盈率有多低,就是不涨。如果不注意按类别分散,都集中到了某一类股票上,可能三、五年都躺在底上不会赚钱。

(3)起步较慢,考验耐心
由于我的容错寻底,建立在缓慢进入,分档抄底,循环运作的基础上,所以,刚开始见效较慢,要较长时间建立起多个长线牛股的底仓,才会形成合力,慢慢发力,所以开始不容易做出较高业绩,会让人没有耐心。

(4)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任何一套交易体系,即使内在逻辑正确,但具体执行起来却很难。比如说挑选困境好企,要求交易者要有较强的企业分析能力与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这就相当难。又比如说只买安全底价,要求交易者要有强大的耐心和严格的纪律,不符合设定的安全区,就坚决不买,即使看上去机会很多,也要舍得放弃,这种心理控制也很不容易。再比如说预留部分现金,绝大多数交易者都没办法做到,普通人都是全进、全出,哪有那么麻烦想那么多,最难戒除的是人的贪欲。除了以上四点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小毛病。但总体而言,我的容错体系仍不失为稳健获胜的交易体系,成果大小取决于交易者的自身分析水平和时运,至少能做到不容易亏钱。没有包打天下的完美体系,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稳,想要又快又稳跑第一那是神,又是谁是真正的神?

一句老话说得好,在危险的战场上,有活得很久、很老的战斗机飞行员,也有很勇猛的战斗机飞行员,但没有又老又勇猛的战斗机飞行员。我们也可以换句话说,在某些特殊的服务行业,有德行很高的某特殊行业女老师,也有技艺很高的某特殊行业女老师,但是,有没有德艺双馨的女老师呢?这个答案只能靠大家自己去挖掘,去实地调研。考虑到我只是普通人,没有能力做艺高人胆大的事情,所以我的选择就是:做一个活得更久、人品更好的普通人。最后,我要向一位仍关在看守所的英雄致敬,希望他好运。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一道防线:长线交易;只做长线不做短线,不做波段交易,防止短期投机的错误。
第二道防线:困境好企;主做困境反转的好企业。
第三道防线:分散投资;陷入困境的也未必都会反转,所以要防止单押个股误判的灭顶之灾。
第四道防线:容错寻底;五档买入,争取买到历史极限最低价,或者永远跌不回成本的价格,不论市场有多熊,也无法给自己造成伤害。
第五道防线:预留现金;加强仓位管理,始终保有适度的现金,以应对难以预测的系统风险,整体性的大暴跌。

小白投资入门第15讲:做逆向投资的“能与不能

大家对逆向投资的理解通常是和市场反着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别人恐惧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惧。在股票投资中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买什么,二是什么时候买。这两句话看似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买别人不要的东西,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买。就像“早睡早起身体好”一样,这种表述肯定没有错,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粗浅和模糊的认识,对于投资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不大。

我以前一直认为在跌的时候买,在涨的时候卖就是逆向投资,觉得择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一直在训练自己寻找更精确的买卖点,把“在下跌前时候卖出,在起涨之前买入”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结果自然不理想。随着对逆向投资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发现逆向投资的精髓不在于择时,而在于选股。

择时是做投资最难的事情,需要不断的研判趋势,错误的概率极大,如果不能协调好长周期趋势和短周期趋势的关系,很容易把节奏搞乱。所以做来做去都是在做不确定的事情。举个例子,我们在一只股票下跌15%之后买入,但是买了之后又跌上20%,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代表我们做错了,需要考虑止损的问题。同样一只股票,如果我们因为看好股票而买入,那么再跌上20%我们会选择继续加仓。为什么买的是同样的股票,后一种情况我们会大胆加仓,而前一种情况则是怀疑呢?原因就在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关注的买卖点,我们因为是低点而买入期待反弹,继续跌表示自己判断出错了;而第二种情况我们认可的是股票本身,看好股票的逻辑没有错的情况下,越跌代表着价格越划算。所以选股才是逆向投资的基础。我以前一直会为自己买的过早而痛苦,现在则敢于越跌越买,正是建立在对自己股票的确定性之上。

解决了什么时候买的问题,结论是什么时候买不是问题,买什么才是核心问题。那么如何用逆向投资的思维去选择股票呢?

逆向投资者要买的股票一定不是当前市场的热点,因为现在的热点通常价格会比较高。这些股票未来会成为热点,当前的低迷或不被关注只是暂时性的。这要求投资者在行业的判断上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另外在个股的选择上需要基本面判断的功底。逆向投资属于价值投资的分支,选择个股时会更多考虑价值被低估的企业,买入持有等待行业的好转,享受估值的修复和新的增长带来的双重上涨动力。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逆向投资买入的是目前不被大家看好,但未来半年内会出现起色的公司。

我们选股有了方向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怎么样买到更便宜的价格,其实又回到了选时的问题上,不过现在的探讨就有了根基,买的价格高一点低一点会影响到收益,但是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

如何买在低点是一个难题,好在笔者之前虽然未得逆向投资之真谛,但是在追求低位的实践中还是花了不少功夫和学费,简单来谈一下自己的经验。首先对低位的定义我们要明确一下,不要追求绝对的低价,低价是一个相对的底部区域,如果追求最低点,结果只可能是错过,因为绝对的低点转瞬即逝,而且噪音很多,要把握住实在比登天还难。把握底部区域就要容易的多,现在看来也许买了以后又跌了10%,但是再过两个月一看却是十足的一个大底。另外从摊底成本的角度,每次都买在相对低点,最后平均下来价格还会相当不错。

列举几个我认为在择时上重要的因素:

1.耐心最重要。 耐心对于择时就像选股之于逆向一样,实为根基之本。一只好票知道后面会涨,现在跌了一点比前两天的买入成本低了不少能不心动吗?但是一定要看下跌趋势处于什么阶段,离支撑还有多远,下跌的极限空间有多大,在坏的情况下支撑是用来打破的。如果因为耐心错过了也没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庆幸避过风险了,其次要知道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的。

2.分批建仓很必要。 判断低点很难,那么不妨分批建仓,这样即使判断错了也还有子弹继续在更低点买入。最好总是留一些子弹在右侧底部已经确立之后再买,虽然这样子看似不符合逆向,但是大多时候这个价格比你左侧买入的还要低,最重要的是你上了一个保险。

3.急跌时要敢于买入。 对于因为市场原因急跌的好股票,特别是发生在下跌末期的恐慌性杀跌,那时候市场失去理智,不谈基本面,只剩恐慌,那就捡大便宜了。如果一家好公司因为一些利空事件出现大跌,但这种事情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那么也够成买入的机会。

4.紧盯基本面变化。 对于上市公司要进行不间断的跟踪,在公司基本面发生改善迹象时,比方说需求回暖、新产品上市、提价、原材料价格下跌,特别是这些利好已经反应在财报中,季度环比出现明显改善迹象时,这时候可以加快建仓的速度。

5.用技术面进行辅助判断。 通过技术分析,特别是趋势的分析来判断底部,我所用到的指标包括趋势线、量能、波浪理论、技术指标。

至于要不要做波段的问题,我觉得在主趋势里面用逆向投资的方法做波段是比较容易的,不过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精力。上面讲到的这些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套成熟的投资体系一定是对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套路。另外要做的就是在整套的体系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态和技巧。

小白投资入门第16讲:一帖学会如何做估值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对人、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和对安全边际的把握,才是投资之“道”,而今天谈的估值方法,只是“术”层面的东西。水平有限,对“术”也只能谈点感想,与大家交流。

一、价格/未来现金流折现
毫无疑问,这个是投资的“终极问题”,而“终极问题”的问题在于,无法直接计算求解。为什么呢,因为严格来说未来的事情是谁也不知道的,未来的现金流“怎么流”,天知道,对一个未知的东西折现,怎么算?芒格先生说得好,沃伦是用现金流折现估值的,但是我从没有看到他算过现金流折现。意思应该是说,现金流折现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方法。常常看到有人,尤其是一些研究报告,煞有介事地以某折现率、某年限等算出一个未来现金流折现,有时还取不同情况算出一个列表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虽然这是别人的自由或工作方式,我无法笃定地说是错的,但是这样做至少可能会有很强的心理暗示:我用的是最权威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方法,同时我算出了一个很确切的值,另外我还考虑了不同情况下的折现值。这样我算出来的值是可靠的可以直接与公司价格比较进而得出低估/高估的结论。

个人觉得如果要用现金流折现,就应该用芒格先生所暗示的心算,如果无法用心算出现金流进而得出高估或低估的结论,那就是还处于模糊地带,应该继续跟踪公司价格与价值的变化,而不能为了得出结论而去作太多假设得出一个精确但往往错误的结论。

二、市盈率(PE)
市盈率是广大股民最喜闻乐见的估值方式,但是很不容易用好。首先是这个“E”,意义为“earning”,盈利,怎么理解?是去年的盈利,还是过去3年5年的平均盈利,还是今年的预期盈利,抑或是未来3年5年的预期平均盈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白PE是价格/未来现金流折现这个“终极问题”的一个启发式替代问题(也即是说从计算PE得到的答案并不一定是价格/未来现金流折现问题本身的答案)。所以,至少我们应该计算的是未来的PE,对应替代未来现金流,但是,因为未来的E也未知,那么就只能用已知的E来替代或估计,最终,我们计算的PE是一个替代问题的替代问题。从这一角度而言,PE对于解决终极问题的帮助似乎非常有限。

顺着这一思路来看第二个问题:PE怎样算高,怎样算低?因为PE是更简单,更粗略的近似解,所以只能在PE明显过小或过大时才能佐证终极问题,才会有意义,其它值并不能支持决策。第三个问题,无论决定采用哪个E来计算PE,这个E常常是失真的:实际税率变化,政府补助,折旧率(尤其是高固定资产比率的公司),存货减值/跌价准备(如最近股价低迷的服装行业),大的费用性投资(如医药公司扩大销售规模),杠杆率,利率变化,偶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等),行业政策变化……所以并不是从利润表中找到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就能算PE了,应该仔细分析这个已知E是怎么来的,即这个公司的业务过程是怎样的,客户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东西具体怎么卖出去,钱怎么收,有哪些成本,哪些费用,行业竞争态势,上下游关系……说到底,还是得依靠对行业与公司的理解,来还原一个更为客观的,能够作为参考的已知E,而这个还原的过程,也会让人对未来E的变化的趋势会有更深的认识。最后,再以足够的安全边际为这个已知/未来E给出一个大致的目标价格P。

三、市净率(PB)
表面看来,市净率与清算价值联系更直接,而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联系要远一些。大家买公司股票不是为了清算,那么市净率是否无法用于估值?非也,因为资产净值相较当期利润而言往往失真度要小一些,所以如果使用得当,市净率也可以成为较好的估值方法。具体而言,市净率PB与净资产收益率ROE相结合(PB/ROE = PE),可以较好的为公司的估值:具有这样盈利能力(ROE)的资产,值多少钱(PB)?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思维方式,可是问题又来了:
1.怎么判断和看待资产净值的失真?
2.怎么知道某具体ROE的资产应该值多少钱?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还是那句话,得回到对行业与企业的理解。

1.如何看待资产净值的失真?比如账面价值1亿的生产线,也许清算价格其实只值1千万,有的“轻资产”公司如互联网企业,账面资产只是一些办公桌与服务器,抑或有的公司刚刚上市,账上一大堆现金,ROE低得很。这就需要对行业与企业进行深入分析,认清公司的盈利能力来自于哪些资产(无论是在账面上还是没有在账面上),而这些资产是否在现有价格中有充分的体现。个人而言我对于挖掘所谓的“隐蔽资产”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如果这些隐蔽资产是产生现金流的(如著名品牌),那么它的价值已经体现在ROE里了,即公司往往有着高ROE,或者ROE处于/未来会有健康的增长趋势;而对于不直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比如公司某厂房处于繁华地带旁,如果变卖会有一大笔收入),这样的公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我们没有能力去把这些资产变现,单纯持有等待的机会成本可能太高,除非有明显的信号表明催化剂会在近期出现。在PB/ROE估值法中不得不提到的概念是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这个概念对于认识ROE的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杠杆率较高的企业。总之,净资产可能失真,但是不用太执着于资产数值本身,而应该更多着眼于资产的盈利能力,包括过去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盈利能力的可能变化。

2.怎么知道某具体ROE的资产应该值多少钱?如果对于过去与未来盈利能力的认识很充分且接近准确,那么应该值多少钱的问题就较为容易:你觉得大概该值多少钱?比如大约3PB~4PB?到这种程度就差不多了,再精确下去没有太大意义。

四、股息率
股息率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可靠简单的估值方法。股息率可以有两种理解:
1.股息值/盈利值;2.股息值/市值。

前者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可以与该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公司的发展阶段及公司的股权结构等相对应考察(此处暂不展开讨论),如果有背离的话往往可以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除了处于高速连续复合增长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企业外,绝大部分正常的企业都应该合理的派发股息,股息过少或不派发股息的公司,其现金流或大股东的诚信往往是有问题的,这样的企业可能不值得投资。

后者将股票看作债券性的投资,但是除了在熊市之外,高股息值/市值(如大于5%)的股票常常是陷阱,因为很高的股息率是一个明显低估的信号,市场让其保持该股息率往往有背后原因的,常见的是行业/公司即将出现调整或较长低谷期时,或行业/公司即将走入衰退期时,这时以已知年份的股息率来看是会比较诱人的,但只有弄清楚调整/衰退的程度,以及是否能够恢复等情况,才能知道未来真正可能的股息率,而不被眼前虚高的股息率所迷惑。

五、结语
还有不少的估值方法,比如市销率等等,就不一一谈了,原因主要是我更不了解,就不乱说了。但是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估值方法只是“术”,投资之“道”在于对人、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和对安全边际的把握。但是“道”还是得依靠“术”来实现,所以认清各种“术”的本质与局限,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术”是很有意义的,而且要综合运用各种“术”从多个角度衡量,追求模糊的准确而不是精确的错误。

小白投资入门第17讲:买到牛股后何时卖出

买不到大牛股的朋友焦虑,买到的朋友好像更焦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卖出。刚涨一点就觉得烫手,生怕赚到的利润又跌回去,急急忙忙卖掉了,还告诉自己说不要太贪心,落袋为安。反倒是下跌被套后就踏实了,坚定了解套再卖的决心。结果是牛市里赚小钱,熊市里亏大钱,长年累月下来,还是不赚钱。

对于成长股的投资者来说,尽量准确地判断头部永远是一个重要任务,对此基本面派和技术派都有了很多理论,我就不多重复了。最近很多赫赫有名的大牛股都出现了转入下跌趋势的迹象,这里分析总结一下其共同点,找一下可以借鉴的规律。

我这里主要讨论三类下跌方式:题材股暴涨后直接大跌,慢牛股直接下跌,慢牛股长时间横盘后下跌。

1.题材股暴涨后直接大跌: 典型的是去年的自贸区概念股,旱地拔葱式的连续涨停,根本买不到,好不容易打开涨停板能买到了,就开始了猛烈的下跌。这是害死人的走法,我现在的原则是对这类暴涨的题材股完全不碰。

缠论中的一个著名理论是“走势终完美”,即只要有暴涨的一浪,就一定会有后续的三浪上升,因此认为在二浪调整时买入,还能保证吃到三浪的利润。但近年来很多游资操盘的庄股走的是一浪到顶的风格,根本就没有三浪出现,造成散户追涨买入后就被套牢。

2.慢牛股直接下跌: 长期上升的慢牛股如果出现突然下跌,在顶部停留时间很短就转入下跌趋势,往往是出现了重大的基本面利空,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白酒股,下跌的直接诱因是塑化剂,下跌趋势能够持续、无法形成反转的原因是反腐,背后的大背景是白酒行业的产能过剩。因此当出现实质性的、影响业绩的基本面利空时,还是应该尽早离场观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3.慢牛股长时间横盘后下跌: 如果仅仅是涨幅太大市盈率过高,只要公司基本面依然出色,而且大盘没有出现崩盘式的大跌,一般不会出现股价直接暴跌不回头的情况,而是大跌30%左右就很快拉起,进入几个月至一两年的横盘整理。之后如果业绩持续高增长,就会转入新的上升趋势,如果业绩增速低于预期,就会转入下跌趋势。

最近有大批股坛常青树不死鸟都显现出转入下跌趋势的迹象,比如碧水源、康得新、欧菲光、歌尔声学、大华股份、海康威视、贝因美、舒泰神、上海家化、片仔癀、长城汽车,它们未来到底是会真正持续进入下跌通道,还是会在大幅震荡后重拾升势,仍然有待观察。

这些股票的共同特点是在顶部经过了长时间的盘整,形成了一个跨度很大的圆弧顶,这种走势一般是绩优成长股经过几年的高成长期后,进入了业绩增速放缓或业绩下滑的阶段,而这类利空不像那种白酒塑化剂式的致命一击,而是七伤拳式的慢性打击,因此股价不会突然出现中线暴跌,而是慢动作式地缓缓滑落。具体下跌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升趋势末期: 业绩仍然高增长,股价涨幅大大超过业绩增幅,市盈率达到高位。
——横盘阶段: 公开消息上依然没有重大利空,涨势停止,下跌又拉起,各条均线都反复缠绕。这时无法准确判断横盘结束后的走势,如果是潜力巨大的巨大成长股,应该像大华股份一样上涨10倍以上,上涨时间持续2年以上,如果涨幅和上涨时间都接近了这个数字,那么应提高警惕,防止横盘结束后进入下跌阶段(当然像茅台白药一样涨幅百倍、持续10年也不是没可能,不能一概而论)。
——进入下跌趋势: 技术面上的标识可以是大阴线跌破横盘平台底部,或是60日线拐头向下,或是60日线死叉120日线等等,走势明显弱于同行业其他龙头股和大盘指数。这时消息面的利空逐渐明朗,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往往是高增长期结束,转入稳定增长期。

这种慢牛股长时间横盘后下跌,好处是有足够的离场时间,缺点是温水煮青蛙,迷惑性强,当它明明已经是下跌趋势了,你还觉得它在横盘。横盘结束时的决策是最考验人的,可以是新一轮上涨的起点,也可以是转入下跌趋势的起点,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小白投资入门第18讲:现金管理!一定要做好的事

现金是指能够立即投入流通的货币或者货币等价物,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的收益率通常不高,但这是低风险投资者所必备的武器,因为拥有了现金,就拥有在市场极端恶劣情况下买入的权利。
现金管理是指对现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其在高安全性及高流动性的前提下,还能获得一定的收益。现金管理的方法包括活期存款、通知存款、货币基金、短期理财产品、逆回购、新股申购。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指无需任何事先通知,存款户即可随时存取和转让的一种银行存款。
2013年中国活期存款利率是0.35%,类似于0收益,对于低风险投资者而言,通常除了日常生活费及用于应急的资金,不会将现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管理。

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是一种不约定存期,但是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并约定支取日期和资金金额的一种存款方式。
通知存款通常有最低起存金额,例如工商银行人民币通知存款的最低起存金额为5万元。通知存款按提前通知期限的长短,划分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
通知存款的利率要高于活期存款利率,2013年一天通知存款利率为0.8%,七天通知存款利率为1.35%。

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是指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的一种开放式基金,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等特点,具有“准储蓄”的特征。
货币基金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本金安全: 货币基金合约一般都不会保证本金的安全,但由于其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决定了货币基金在现实中极少发生本金亏损的情况,所以货币基金经常被看为现金的等价物。
2.资金流动强: 货币基金买卖方便,资金到账时间短,流动性可与活期存款媲美。一般货币基金的赎回,两三天资金就可以到账。部分基金公司可实现货币基金T+0到账,例如华夏保证金理财货币、汇添富收益快线货币等货币基金。
3.收益率较高: 多数货币市场基金具有国债投资的收益水平。货币市场基金除了可以投资一般机构可以投资的交易所回购等投资品种外,还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及回购市场、中央银行票据市场进行投资,其年净收益率一般可和一年定存利率相比,高于同期银行储蓄的收益水平。不仅如此,货币市场基金还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到了的隐性损失,当银行存款利率扣除CPI后的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值时,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及时把握利率变化及通胀趋势,获取稳定的较高收益。
4.投资成本低: 买卖货币市场基金,通常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都为0,资金进出非常方便,既降低了投资成本,又保证了流动性。

另外,一般货币市场基金还可以与该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其它开放式基金进行转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余额宝、百发等货币基金工具也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
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理财服务,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并且无任何手续费。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
“百发”是百度金融中心推出的首项理财计划,于2013年10月28日正式上线,与各金融机构共同定制具有高吸引力的金融产品。百发并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组合形式的理财计划。“百发”计划是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是一项组合形式的理财计划。
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通常超过2%,大大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2013年下半年由于资金面紧张,很多货币基金长期保持4%以上的收益率。

短期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的,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购买相应金融产品,并在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约定分配收益的一种金融产品。
短期理财产品是指产品期限较短,强调投资稳健,基本可以做到保本或类似保本,同时收益率也大幅高于活期存款的现金管理工具。
目前各大银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达到了上百款。其中,招商银行的“日日盈”,工商银行的“灵通快线”,上海银行的“易精灵”,都是很受欢迎的短期理财产品。

通常短期理财产品没有申购费和赎回费,收益按天支付,如果投资者赎回产品时资金能实时到账,这种产品又被称为T+0短期理财产品,2013年收益较好的T+0理财产品,例如上海银行的“易精灵”,收益率长期超过4%。
由于股票账户交易后的资金,必须晚上清算后才能使用,所以投资者想将账户中的余钱拿去购买银行的T+0理财产品,需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进行银证转账操作,这就降低了现金管理的效率。
部分券商开展了保证金账户的T+0理财,例如华泰证券的“天天发”产品,可以在股市收盘后将账户中的保证金转为理财产品,当投资者需要资金购买股票时,可以T+0支取,进一步提高了现金管理的效率。

逆回购
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是指正回购方(资金融入)在将债券质押给逆回购方(资金融出)进行的融资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回质押债券的融资行为。
逆回购是资金借出方,由于有债券质押,所以没有任何风险,是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均提供逆回购交易,包含有1、2、3、4、7、14、28、91、182天9个品种。

上海证券交易所逆回购交易品种的定义如表5-1所示:

表5-1 上海逆回购代码、名称和借款周期

深圳证券交易所逆回购交易品种的定义如表5-2所示:

表5-2 深圳逆回购代码、名称和借款周期

逆回购的操作非常简单,在股票交易软件中选择“卖出”,然后输入逆回购代码(比如204001),融资价格就是年化利率,上海证券交易所逆回购数量最低是1000(张),代表10万元,每10万元递增,深圳证券交易所逆回购数量最低是10(张),代表1000元,每1000元递增。交易成功后,账户内的资金被冻结,如果是1天逆回购,则T+1日资金可用但不可取(可以购买任何证券品种,但无法银证转账),T+2日资金可用可取(可以银证转账)。

假设投资者卖出204001,利率为3.65%,金额为100万元,204001的佣金为10万分之一,则做1天逆回购的收益率计算如下:
Y=100万×(3.65%/365-0.001%)=90元

也就是说,扣除佣金后,投资者投入100万元做逆回购,1天的收益是90元。
通常逆回购的收益率在3%左右,但是资金紧缺的时间(例如年底),收益率甚至可以超过30%。

新股申购
新股发行(英文翻译成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新股申购是指投资者参与IPO获得企业首发股票,并在二级市场卖出的过程。本来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并不能保证投资者参与IPO都能赚钱,但是中国股市对新股有较大的炒作热情,导致新股申购绝大多数都是挣钱的,这导致多次新股申购实际的风险极低,而且新股申购周期较短,资金流动性好,成为低风险投资者所喜欢的现金管理工具。

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从1990年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阶段:

1.新股认购证制度
股票认购证,是指赋予持有人一个权利,以发行价在特定期限内购买相关股票的权利。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上海,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1年多时间内,“老八股”在唱独角戏,因为股票供不应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价无市局面,当时主管股票市场的人民银行想出了一个主意——先发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购,于是中国的股票认购证应运而生。1992年上海股票认购证发行结束后不到2个月,消息灵通者得悉当年的股票发行个数将增至50个,中签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于是黑市开始爆炒认购证,其中最高价居然暴涨至1万元。事实上,每百张连号的认购证在后面的实际收益应该在50万元左右。股票认购证成为很多早期股票投资者的第一桶金。

2.银行储蓄存款挂钩+认购申请表
1993年8月18日,国务院证券委颁发关于1993年股票发售与认购办法的意见,意见要求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发行申请表,按照居民在银行的定期存款余额,按比例配售申请表,然后对认购申请表进行公开摇号抽签,中签后按规定要求办理缴纳中签新股款的手续,或开办专项定期定额储蓄存单业务,按专项储蓄存单上号码进行公开摇号抽签。

3.全额预缴款方式
1996年,新股认购实施上网定价和全额预缴款方式。上网定价发行方式是指主承销商利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由主承销商作为股票的唯一卖方,投资者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现行委托买入股票的方式进行股票申购的发行方式。全额预缴款发行方式是指投资者在规定的申购时间内,将全额申购款存入主承销商在收款银行设立的专户中,申购结束后转存冻结银行专户进行冻结,在对到账资金进行验资和确定有效申购后,根据股票发行量和申购总量计算配售比例,进行股票配售,余款转为存款或返还投资者的发行方式。
这种方式持续到2001年,后修改为上网竞价方式,但由于发行市盈率过高,又改为市值申购方式,到了2006年,IPO修改为询价制及全额预缴款方式。

4.市值配售方式
2002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按市值配售发行,市值配售是指在新股发行时,将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网公开发行改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投资者根据其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和折算的申购限量,自愿申购新股。按市值配售新股与新股发行市场化之间存在矛盾,不能充分体现一级市场的真实需求,扭曲了供求机制,大大削弱了一级市场定价机制的作用,使很多摇新资金离开,造成股市进一步失血。
2014年新股改革在按市值配售的基础上增加预缴款方式,要求新股申购者既需要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还要按委托买入股票的方式,将全额申购款存入主承销商的账户中。
新股申购的收益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但是在2006年以后以预缴款方式认购新股,收益率通常也能超过8%,2007年新股申购的收益率甚至超过20%,作为低风险高流动性的资金管理工具,其收益率非常可观,这也使得中国股市长期存在专职新股申购的低风险投资群体,他们通常被称为“摇民”。
由于全额预缴款方式中,申购新股的收益完全依赖于摇新的资金量,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限制大户专职摇新,证监会对每个账户认购股票规定了申购上限,这导致大资金量的投资者无法充分利用资金去摇新,但也有人通过收集多股东账户的方式,将大资金化整为零进行摇新。

现金管理的策略
如果有活钱参与新股申购,尽量参与,新股申购大多数时间的收益率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现金管理工具。季末(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的时候,通常逆回购的收益率会较好,建议参与。货币基金建议使用场内(证券账户)可申购和赎回的,短期理财产品建议使用券商的保证金理财,因为券商的钱转银行,通常需要T+1才可以,选择场内品种可多赚1天利息。

小白投资入门第19讲:如何避开港股中的陷阱

投资香港股市的大陆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是冲着 AH 的价差或估值差去的,有些人是因为投资移民而被迫买的,也有人是冲着港股的 T+0、不设涨跌幅限制、买空卖空、衍生品等去的。投资港股的人大都满怀希望进去,但多数人都交了惨重的学费。为什么比 A 股整体估值更低、机制更健全、市场更成熟、选择更多的港股市场,陷阱会更多、投资回报可能更差呢?

 第一部分、投资港股与 A 股的几大不同点

笔者曾在 2009 年满仓认购权证,在恒生指数差不多翻倍的大牛行情下亏光,几欲跳楼自杀;也曾在 2011 年恒生指数下跌 2 成时亏损一半,直到今年才挽回全部损失重新盈利。笔者相信自己得到的教训,可以当成反面教材同大家做一些分享。查理芒格曾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失败的经历,其实也有它的价值。

笔者进入港股时,已经有 3 年的 A 股投资经历,年年都跑赢了沪指,为什么做港股反而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呢?笔者认为,自己的那点 A 股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起了负面作用的,因为港股与 A 股的投资至少有以下几大不同点:

一、估值结构不同,港股市场相对更有效 **

港股常常喜欢龙头企业,龙头股的市盈率通常比二、三线股市盈率要高,有些人看行业的龙头企业市盈率为 15 倍,而二、三线企业只有 8 倍,就舍龙头去追落后,结果是一直跑输大市。同样的,港股通常也喜欢成份股(恒指、国企、红筹三大成份股),非成份股只有到了特定时期,比如重大事项或财报公布,机会才比成份股大。所以我们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香港股市的中国平安会比中国人寿受青睐,海螺水泥为什么会一直 AH 倒挂,因为买港股要 “成者为先”。

笔者最初去港股市场的时候,第一只票就是看到中国远洋 A 股 8 人民币,港股才 5 块多港币而买的,今天它的 A 股 3.4 元,港股 3.8 港币,差距虽然小了很多,但也仍然是 H 股比 A 低一成。之后又看到一大堆 PE10 倍以下,甚至 5 倍以下;PB1 倍以下,甚至 0.5 以下的中小市值票,欣喜若狂,以为遍地都是金子,结果要么就是买了一年后毫无反映,白白浪费时间,要么就是 PE 从 10 倍跌到 5 倍,或者从 5 倍跌到 3 倍,低估仍然低估,甚至更加低估。

而大盘股如腾讯,PE 基本维持在 40 倍以上;恒安国际,PE 基本维持在 30 倍以上;蒙牛乳业现在 PE40 倍,动态 PE 明显比伊利还高;康师傅的 PE 也一直在 30 倍以上,这些大盘股无论是对比香港的中小盘股还是 A 股同行,长期以来估值都不低,并且在金融危机的 08 年大熊市和 2011 年的小熊市里有相对较好的抗跌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1、从概率上看,大盘的成份股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就比中小市值公司更强,有马太效应,所以买大盘股长期会更稳健;

 2、大盘股基本是欧美大行在研究、定价和买卖,由于欧美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香港和大陆,所以他们的投资期望也要低些,倒过来就是 PE 能给得更高些。小盘股欧美机构不了解,难以覆盖,也不经济;

3、中小市值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或香港本土企业,出千、财报造假横行,笔者估计至少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港交所是个盈利机构,根本不管这事,香港证监会则说自己忙不过来,所以最多就是抓个典型杀鸡骇猴,由于广大投资者难以区别老千和造假的公司,这就使得整个中小市值的非国企股估值明显被打低。若是市场认同公司出千或造假,那股价很快就会被打趴下,并且长期 “严重低估” 无法翻身,这和 A 股被质疑造假后股价还持续创新高完全不同,所以港股真不能贪便宜,没有金刚钻就不能去揽瓷器活;

4、大市值股的研究跟踪比中小市值股方便,除创业板外,绝大部分港股没有季报,很多中小市值公司平常对二级市场也不热心,所以买它们就像去澳门玩 “百家乐” 一样,只有一年 2 次的财报公告日才能揭开底牌知道大小,因为不确定而给它们低估值也可以理解;

 5、港股市场确实比 A 股要成熟有效,A 股资金说话多,港股价值说话多,A 股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现在就明显高过大盘股,严重畸形,主要原因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资金好操纵股价些。

**二、供求关系不同,大部分港股的流动性远不如 A 股
**
香港除了三大成份股外,很多股票的成交是非常稀少的,有时几天也没有一笔成交,这是港股与 A 股的重大不同点。A 股你只要买进了,完全不用为卖出担心,上亿的股民盯着 2500 只票,标的严重供不应求,随便一只票都有上万的股东和多家机构覆盖。港股则不同,香港几百万股民有 1500 只股票,还有几千只牛熊窝轮期权。所以要是你 “大量” 买进了不活跃的股票,除了大股东外,也许你就是该股的唯一庄家,最后是想卖也没有人接盘。

笔者以前买过好几只这样的小票,比如前年买过的 675 坚宝国际,这公司业绩稳定,每年分红收益都有 10%,市值不到 2 亿,比一个壳的价钱还低。曾经一个月只有 3 天有成交量,其余 20 天每天都是 0 成交。如果你判断准确并能长期持有若干年倒也没什么影响,若是把握不大或是需要调仓换出资金时,那真是要急死人。

如前所述,香港的大盘股,基本是欧美大行在研究、定价和买卖,包括相关的衍生产品做市。而香港本土及内资机构大约在 50 亿 - 500 亿的公司中有较好的定价权,低于 50 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机构就基本不再覆盖。所以市值小点的公司,你研究深入一点你就是评级人,比如以前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小票,10-100 亿的市值,有券商或基金关注到这些票时,他们都是问笔者要分析报告的。

香港的衍生品成交额世界第一,比较活跃的是牛熊证和窝轮(权证),喜欢以小博大的人,对小市值公司就不感兴趣了,这对投机资金的分流影响很大,一般能占到大市成交额的一成以上。并且小市值公司本身估值就低,又经常出老千造假,不到中报年报股价往往也没什么波动,所以造成小市值股票成交金额极小,一万块钱就可以拉一个板来,笔者就多次碰到自己或朋友用几万块钱搞了一二十个点涨跌的事。

三、港股股价波动大,市场相对更规范

由于港股实行 T+0、不设涨跌幅限制、可以买空卖空等原因,导致股价的波动要比 A 股剧烈。在港股里,通常不存在 A 股普遍的 “慢牛” 与“阴跌”拉升或下跌形式,代之而起的是 “疯牛” 与“崩盘”式上升或下跌。对于趋势投资者来说,追涨杀跌可能是炒作港股的最佳方法。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港股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比 A 股要少,抓香港证券法的漏洞出老千和财报造假的违法行为不算。大部分港股在重大事项和财报公告前,股价往往没有异常现象,不像 A 股经常是见光死,这对大小股东来说都是公平的。

笔者曾几次在财报公告前两天买入,财报公告当天股价翻倍。比如 444 先施表行,它是卖瑞士手表的,产品销售、黄金和汇率变化等因素合起来影响,造成业绩波动很大。这个股票因为代码发音很难听,公司又极其不愿意接待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业绩比较难预测,所以被市场冷落,结果就导致财报公告时股价大起大落。

这其实给了研究基本面的人很好的研究环境,你可以因为足够了解而选择在股价低估时且报表未公告前潜伏买入(一般是中小市值股我们才有这种研究优势),甚至也可以在利好信息公告后开盘从容买入赚确定的钱,而利空信息公开后及时出局。由于机构一般也没有内幕消息,资金又大,进出肯定没普通投资者方便。

四、港股的投机性要比 A 股大,而且品种很多

港股市场以机构为主,参与正股投机的散户不多,大多是买来做中长期持有的,那些投机者通常参与窝轮、牛熊证之类的品种。每只正股的窝轮和牛熊证有很多只,通常每个蓝筹股都有几十至一二百只的窝轮。牛熊证更是实行 “即时死亡” 制度,即所谓的打靶,也就是说,你要是运气不好,被点杀了,就算之后股价逆转也与你无关,你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窝轮方面笔者有发言权,2009 年底港股就因满仓认购权证而亏光账户,有关笔者 2009 年亏光的详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新浪港股论坛看《港股一年祭(满仓认购权证一年到暴仓)》,这个帖子点击 35 万次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慨万千。08-09 年笔者港股收益的波幅可以简单列几段,入市后一周亏 60%,8 个月后从最低位上涨 16 倍,然后一周跌 75%,再二个月涨 500%(此时盈利已近 10 倍),最后 2 个月亏光,账户结余 200 港币。

2009 年炒窝轮失败在经济上的损失远不如思想上的挫败来得绝望,那段时间是笔者人生以来最低迷的时期。港股投资(投机)之所以惨败,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剩余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想和时间赛跑,把过去落后的追回来,结果欲速则不达。所以听巴菲特的话没错,有能力的人不需要用这个收费的杠杆,没有能力的人用杠杆放大去投机,结果只会更惨。

搞牛熊证和窝轮,基本就是在和大行对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平均胜算几乎为 0,如果去看看汇丰控股的年报和《泥鸽靶》这本书,相信感触会很深的。

当然,衍生产品也并不全是毒药,用得好确实是可以以小博大的,更多的时候它其实充当了一个套利的工具,所以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它。就象鸦片,它也是可以做为药品的。

典型的例子是 Option 即期权,通过买卖 CALL 和 PUT 而与正股相配合是可以无风险套利的。比较常见的做法之一是卖 PUT,比如巴菲特和段永平都这么干。卖 PUT 的意思,就是你创设并卖出一个未来的沽出权利给对手,比如 Facebook 在 20 美元的时候你认为它有价值,那么当时你可以卖出一个半年的 PUT 给别人,如果半年后 FB 跌到 20 美元以下,比如 18 块,你必须以 20 美元的价格买入对手的股票。由于你在卖这个 PUT 时,会先收取 2 美元左右的手续费,所以实际上你的成本只有 18 美元,并没有亏钱。反过来,如果 FB 的股价在半年后涨到 20 美元以上,那么因为对手不会以 20 美元的低价格卖给你,所以你那 2 美元的手续费就白赚了,半年有 10% 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很好。

对于资金量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行甚至可以为你量身定做衍生产品,比如前些年马化腾与投行签的减持腾讯协议,史玉柱与投行签的期权协议等等。

五、港股财报披露比 A 股差

香港市场是很奇怪的,除创业板外,大部分公司不披露季报,这既和 A 股不同,也和美股不同,比较规范的是台湾,它们要求上市公司按月披露营运信息。

香港的会计年度划分时间也很自由,不像 A 股必须以 12 月 31 日为年结日,这方面香港和美国比较类似,由上市公司自行定会计年度区间,港股多数是 12 月 31 号和 3 月 31 号为会计年度截止日。这里有个好处,就是我们研究财报的工作可以适当分散。

港股财报最大的特点就是外观花花绿绿煞是好看,像(HK1388)安利芳的年报那真是堪比《花花公子》,但多数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简单粗糙,对比 A 股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上很多公司是只要满足了港交所和证监会的最低披露要求就算完成任务了。

比如年报里的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就没有主表,用附表替代了,而中报干脆只列只个大数。报表附注更是简单,很多会计项目上市公司想披露明细就披露,不想披露你啥也看不到,主要的附注也可能因为完全没有明细展开或说明而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加上中外会计准则略有区别,以及香港公司的会计科目名称和归类相对自由,这让很多朋友看起财报来吃力不讨好。

我们对比(HK1068)雨润食品和它大陆的大陆全资子公司南京雨润的年报就能看得很清楚,上市公司(HK1068)的会计报表部分才 70 页纸,但子公司南京雨润的报表部分有 107 页纸,很多的会计科目,大陆子公司的披露要详细得多,香港上市公司往往是一笔带过。

不过事物都是两面的,你刚刚开始看港股的财报时吃力不讨好,能获得的信息少,那别人看财报时其实也一样的。由于内幕交易控制得比较好,所以对机构来说其实也差不多。这样,如果你能多花些时间去研究分析财报,去公司和行业网站及同行研究报告里多搜集信息,再配合一些草根调研,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对这个公司掌握信息最多的人,从而获得信息的差额优势和超额的投资收益。

第二部分、港股花样繁多的资本运作手段

一、买新股可能让你破产

香港市场比较成熟,资本运作手段很多,远比 A 股要复杂。比如新股上市可以不融资而挂牌上市,融资的股票,所谓的国际战略配售,实际的投资人有可能就是我们这种中小投资人。笔者曾参与过不对外公开发行股票的新股申购,是经纪人私下通知的,当时感觉那股票比较热,结果开盘就赚了一倍多。有些不热门的股票,经纪会说只需认购一手就返现金一千几百或送 Iphone 之类,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亏钱。

而一些参与认购的基础投资者,有些可能真是战略投资入股,有些则可能是和大股东私下协议做托的,比如经常性中地雷的某女股神就是一例。又因为港股 IPO 经常是包销,包销商不遗余力的托市是必然的,所以不能认为有战略投资人助兴就是这票安全值买,这里边水很深,关键还是自己得对公司的估值能有把握。

在 A 股但凡打新股,鲜有赔钱的,主要是炒新热潮高中签率太低。港股一般会保证每人中一手,所以如果觉得票不错,那可以开多些户头去申购(同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券商开很多个账户)。但香港的新股开盘是完全可能破发的,不像 A 股几乎包赚钱,所以打新前的基本面分析很重要,然后决定投入的资金及孖展比率,用心做的话收益会很不错。

打新股进行孖展是很正常的事,但有时候因为你分析公司有误,比如基本面并不好估值不便宜,市场申购的金额少,那就可能会让你以自有资金几倍的比例抽中新股,当开盘那天股价大跌时,你会损失惨重,所以在香港打新股是可能打到破产的。

新股开盘后,有经验的投资者一般都是立即抛售套现,不论盈亏多少。因为据统计,香港的新股在一年半截内大部分会跌破发行价,不少公司股价会腰斩。而民营企业,三年内中地雷的概率高得惊人,笔者曾经吃过大亏。

比如 2010 年上市的(HK1863)思嘉集团,当初是招商证券承销上市的,招商的股友在招商证券持续不断的看多宣传下,不少人都买了。笔者最初很排斥思嘉,因为它盈利能力太强,而核心竞争力始终无法分析清楚,加上它是新股,并且是福建股(福建公司中地雷的概率相对很高,其次是东北股,这个不是地区歧视,确实是统计结果)。但后来上公司网站看了《思嘉慧报》,加上天天看到别人讨论,态度慢慢改变了,从怀疑转为看多买入,之后在独董辞职、大二股东减持的利空消息下仍然坚持持有,最后业绩下滑,市场重新解读为诚信问题,两者结合,造成了股价双杀! 还好当时买得少成本低,在年报后果断割肉出局,只亏了 2 成。现在这股票已经因财报问题而停牌,股价从当初的 6 块多跌到了停牌前的 1.37 元。笔者认识一个某证券公司的网友,他重仓买了 1000 多万,以前 3 块左右时还常打电话问怎么办,跌破 2 块的最近一年已经没听到他的消息,最近问他,说在 1.8 元割肉了。

笔者还中过(HK0312)岁宝百货的地雷,这公司是 2010 年底上市的,从 2 块钱跌到 2012 年的 8 毛钱时,因为岁宝百货就在深圳,心想这公司看得见摸得着,股价也腰斩了,觉得便宜就投机买一点,结果第三天就停牌了,之后换了核数师,原因是大股东挪用现金,收入和利润倒是没有做假。直到去年底它才复盘,复盘当天赶紧在集合竞价时全抛了,亏损 30%,还好只有一成多仓,若不果断割肉会更惨,这票现价只有 0.37 元。

所以得坚持一条原则,上市没超过 3 年的民营港股,坚决不能碰。

二、增发和配股就像剪羊毛

港股有一个惯例,就是每年年报后,董事会都会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董事会在来年适当的时候可增发不超过 20% 的新股而不需要再开股东大会。这样,大股东完全可以在股价低迷时再打个 8 折配售 20% 的新股给所谓的独立第三方,实际上这些人是不是独立的呢?

也有临时公告向全体股东增发或向特定投资人增发的,向全体股东增发时,经常会大幅折价,相当于强制小股东去购买,因为不买的话除权损失很大,这个时候股价往往会暴跌。比如 2010 年底(HK0449)志高控股曾巨幅折让 82% 增发 50% 的新股,股价立马就暴跌了一半,到今天股价不到 2 成了,志高空调在业内也是有头有脸的知名企业啊。

笔者所指的配股是老股东向特定投资人折价出售旧股,一般是通过投行或券商代销。大股东或二股东配股基本代表了他们不看好公司发展,改善生活之类的借口难以信服,这些股份毫无疑问是会转到小股东手里来的。比如(HK0336)华宝国际,大股东一边拉抬股价一边配售旧股,累计套现了近 100 亿元,尽管这票没有增发,但实际上这 100 亿就是小股东掏了腰包。(HK1068)雨润食品的大股东则是一边高位增发一边配售旧股,累计套现了 50 亿,类似的案例非常多。

三、CB(即可转换债券)是搅肉机

CB 一般是两种,一是借壳上市时或老千股发行天量的低价 CB,把股价拉抬上去后行权换股然后转给代销商,最后慢慢散货给小股东,坑人无数;二是真实的融资需求,既有债券的保底收益又有可能转股的超额利润。但香港的 CB 似乎可以随意修改行权价格,比如 2331 李宁向 TPG 发的 CB,去年就趁着增发无耻的大幅下调了行权价格,这种行为就是出老千。基本上,港股凡有 CB 的,都不是什么好现象。

有 CB 的股票笔者中过地雷,它是(HK0904)中国绿色食品,大约在两年多前,出年报的前一天买入(HK0904),看它估值低,也有分红,想投机一把,结果晚上公告说年报要推迟几天出,第二天股价暴跌 40%,最后财报出来并没有任何异常,但股价却再也没回上去。

(HK0904)的报表上,常年趴着上十亿的现金,它除了 CB 外,并无银行贷款,而且可转债的利息率以前是很低的,所以看似不是大借大贷问题。

去年中它终于出公告说原本即将到期的 13.5 亿人民币可转债无力偿付,建议先付尾数,其余 10 亿展期 3 年,并大幅上浮利率,结果不但这个可转债跌到 50 块以下,股价更是从以前最高的 10 多块钱跌到了现在的 9 毛钱。

不过,如果你对公司和 CB 足够了解,也还是有套利机会的。就拿(HK0904)的这个 CB 来说,它到期后上市公司无力偿还,提议债权人展期,从而导致 CB 价格从 106 块跌到 45 块。由于上市公司并无银行贷款,业务也还是有相当比例是真实的,大股东显然不愿意放弃上市公司这个平台而违约清算,当时先是拉了沱牌酒的一个子公司进来定向增发,收的资金可以先付 CB 中的 25 块钱,同时也上调了 CB 利率并下调了 CB 转股价格,并分三年还本付息。那么这个 CB 在 45 元买入其实是非常便宜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将 CB 换成股票然后折价抛掉而获得一些利润,可以说是一个无风险的套利。

(HK0904)的 CB 在新加坡交易,关注的人极少,基本是欧美机构在定价,由于欧美机构对中国的企业并不了解,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看好中国或看好某个行业而分散配置一点,占基金仓位一般都很低,经常不到 1%,所以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基金往往都是无条件斩仓出局,这就导致 CB 的价格有时像股票一样大幅波动。由于债券的受偿权利在股票之前,所以实际风险是要小很多的。大陆人由于关注这些产品少,券商又没有公开的报价和宣传资料,同时单笔交易一般在 100 万港币以上,所以交投很不活跃,也因此存在投资的机会。

四、优先股的转换危机

似乎香港的优先股都是为转股而设的,一般是在借壳上市或收购时配套发行,类似 CB。也有还比较靠谱的优先股,比如(HK3899)中集安瑞科,由于当初中集借壳介入时发行了大量的优先股,为了保证 25% 的流通盘比例,(HK3899)近两年一路上涨而中集一路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同时配售套现,可股价至今涨势不止,原因是(HK3899)的业绩确实不错。

五、回购也可能是象征性的

每年年报后,董事会都会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董事会在来年适当的时候回购不超过 10% 的股本而不需要再开股东大会。一般来说,回购股票都有利于提高老股东的每股收益,也是维持二级市场价格的利好行为。但很多时候,公司其实只是象征性的回购一点股票,做市值维护,以便大股东之后减持套现或增发新股,所以这个也还得具体分析。

六、私有化会终止长期持股计划

一说到私有化退市,我们就能联想到阿里巴巴,这个神一样的公司最近为了选择在香港或美国上市而花招频频。目前 A 股市场除了少量吸收合并退市情况外,还没有出现过大股东全额收购股权从而私有化退市的案例,但港股市场上,每年都有好多宗。

比如当年的阿里巴巴(HK1688),这个公司 2007 年以 13.5 港元,超过 100 倍的 PE 上市,上市时味道做得很足,就如同现在频频出手收购概念公司造势一样,当时市场关注的是它的高成长,所以开盘价高达 30 元,250 倍的 PE。5 年过去了,尽管阿里巴巴的利润翻了一倍,公司经营也很健康,但股价却一路下滑到 6 块多钱,投资者损失惨重。如果我们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甚至越跌越买,以为业绩增长最终会带动股价上升,那你就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大股东并不怕股价下跌,它甚至喜欢下跌,去年 2 月,在股价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大股东提出全盘私有化并退市。

香港市场经常会玩这种游戏,市道好时高价 IPO,市道差时低价私有化,上市公司被大股东玩波段游戏。所以,就算是报表数据良好,价格低廉,小股东也是可能没法将价值变现的。

A 股尽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还没有私有化案例出现,这也证明了绝大部分 A 股的估值其实仍然不够吸引力。未来 A 股在全面做空机制形成后,加上改为注册制使得容量不断扩大估值下降,可能会出现私有化案例。

  第三部分、融资融券与完善的沽空机制

一、融资买入

在香港,融资融券最初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后来一直到 80 年代才形成统一规定。所谓融资,在香港通常称为 “孖展”,取的是美国对此业务的叫法“Margin” 的谐音,即客户以自有证券做抵押通过证券公司等借入资金购买股票或申购新股;所谓融券,也称卖空,即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股票后卖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借股票买回还给证券公司。

在香港市场操作孖展业务,投资者根据需要在选定的证券公司开设孖展账户(保证金账户),超出自有本金的部分由证券公司或银行以客户帐户上的证券作抵押提供融资支付。一般来说,哪些股票可以进行孖展交易,会由证券公司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而孖展比例 (孖展融资额占购买证券所需全部金额的比例) 亦会不断调整,例如 40% 的孖展比例,即你买入 10000 元市值的股票,自有资金必须为 6000 元,孖展融资 4000 元,由此资金杠杆为 1.5 倍。一般来说交易软件上可以看到比例值,资金较大的专业投资者,可融资标的和融资比例都可以直接和券商谈条件。

投资者开设孖展账户,可以博取更高的投资收益,但同时,也会杠杆放大风险。另外,证券公司也可以将孖展账户内的股票,不经客户同意而出借给融券做空的人,这极大的方便了借货做空。

 二、 融券做空

A 股现在虽然也有融券业务,但沽空机制并不完整,一是开户券商能借货的比例很低,多数时候根本没货可以借,既不能直接向其他股东借,也不能让券商直接从开保证金账户的客户里划走;二是平仓方式单一,无法场外交易平仓;三是内地各级政府和证监会有对造假的包庇、对泡沫的容忍和对沽空的罪恶态度。

在香港的融券交易中,卖空的基本都是蓝筹股,开户也比较麻烦,得特别申请并经香港税务局审批,前后历时一个月。买卖时首先需要向证券公司或是股票经纪人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内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此外,在融券交易中,通常还会涉及第三方,因为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如果自己手中并没有股票,就需要向其它证券公司或是基金公司等借入股票,并转借给客户,这之间的借贷利率完全是双方协商的,不同时间不同的股票可能借贷利率都不一样,一般要比按揭贷款利率高 4-5 个百分点不等。

笔者没有直接参与过融券做空,但曾有几次因为分析财务造假而和做空机构有 “亲密接触”。实际上机构做空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财务造假,而是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的拐点时,业绩和估值双杀出现前进行的战略沽空,比如今年的(HK1880)百丽国际。如果是发现财务造假而做空,那么:

做空首先要评估一下大股东的实力,一般来说,严重做假的公司都是民企,而国企特别是央企,没有严重做假的动机,最多是为了政绩做短期平滑,或是资金挪用,多数是不作为窝里斗无效率。民企的老板如果实力雄厚,那他可能在短期内托住股价,这对做空应该会很不利;

二是做空时机的选择,最好是在业务和市场的拐点处爆料,因为做假的证据掌握在做空者手中,你可以等待和选择在任何时点曝光。做空时,你应该要先借入股票谈妥条款之类的,时间就是金钱,选时不好逆大势而为的话,风险可能是无穷的;

三是做空的证据要硬,让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没有反驳的余地。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怀疑人家做假,我们可以选择回避它,因为我们不是公司内部的人,很难得到确凿的证据。但你要做空的话,没有证据就不行,不但起不到震憾效果,还容易被公司反咬一口。毕竟你是希望股价下跌的,下跌得原有的小股东抛掉手中的股票,而一般人都会有禀赋效应,宁愿做斯德哥尔摩症患者,也不会轻易认错割肉出局;

四是选择的标的要适合平仓,因为你先借货卖掉后,最终你总是得买回来还货平仓的。所以如果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那你在二级市场上就很难买回足够的货而股价不上涨。如果想场外交易平仓,特别是股价长期停牌的那种,因为借货是要付利息的,所以最好是选股东中有大私募的股票,若是公募,人家可能不收表现提成费,所以公募宁可硬撑着让账面好看些也不愿意折价卖股套现止损,这就使得沽空方无法买回股票平仓,不能平仓你就得不停的付利息。

完善的沽空机制,长期有利于多空力量的平衡,但短期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港股没有 ST 和强制退市制度,但因为被质疑造假而停牌甚至清盘退市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旦长期停牌甚至退市,投资者可能血本无归。

综上所述,投资港股虽然有很多的机会,但也会面对更大的风险,A 股市场相对比较单纯,投资者应该多了解两地市场的差异,以避开港股市场里的各种陷阱。

声明:本人未持有文中提及的股票。

小白投资入门第20讲:历史眼光底下做投资

永远别期望什么 “确凿无疑” 会出现,今天的迷茫其实不过是历史的再现而已。回头去看总是无比清晰的,但改革初期谁敢扔掉铁饭碗去捡现在看来白给的遍地黄金?入世的时候有几人敢看多中国成为世界工厂?05 年能有几个人意识到新一轮大上升周期在开启?今天除了迷茫的具体问题又变了,什么都没变。

对于处在黄金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而言,人这一生真的起码会碰到几次很好的机会。但就像我提出过的问题:美国或香港、日本等等,历史上均出现过了 n 多次的各类资产的绝佳投资机会,但试问真抓住的又有多少呢?
中国根本没区别。分水岭只在于:

  • 第一你懂不懂这个机会;

  • 第二你敢不敢抓这个机会。

投资人更需要有历史感,而我个人觉得,所谓历史感首先要有 “整体感”-- 不被碎片化的表层现象所迷惑,而是从更高的角度更全局或者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陷入狭隘的细节中。芒格说对一个投资人而言,多读历史类哲学类的书可能比专业书籍更有用,这虽有些夸张但确具有深层的意义。

世界上 90% 的人相信一个事情不是因为它是真的,而是因为他愿意相信。操纵大众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被操纵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智慧的。芒格说:在拿着锤子的人眼里整个世界就像一根钉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与完整的真实世界到底有多高的契合度,取决于那个锤子有多难放下。

市场并不知道我们怎么想,但他最终会告诉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反过来讲,也不要试图去猜市场会怎么想,多去看看市场先生在历史上是怎么做的?做过什么?其实市场先生并不那么善变,善变的总是我们自己。 送给疯狂的创业板。

如果发现所谓的成长股在买入时候并不具备 “逆向” 于市场评价和情绪的时候,恐怕你的这笔投资就面临一些麻烦。我更想说的是,真正的好投资,永远是将成长与逆向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一提成长就感到与逆向矛盾,一提逆向就感到与成长悖论,那我想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对投资理解。

日常工作中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很快就会得到教训,反思总结就会有利于提高。但是投资这行非常怪,有时你犯了错反而会得到一大笔奖赏,你坚持正确的事却不能避免一时(甚至是很长时)的灰头土脸。根据一时业绩来 “总结反思” 是巨大的陷阱,知道真正错在哪里,哪些该改哪些该坚持,也是个坎。

西格尔的一个统计经常被拿来作为消费,医疗,能源才最有投资价值的证明。且不说幸存者偏差的因素,仅统计的时间跨度就达 46 年之久,试问有几人的持有周期是与之匹配的?而如果将美股的统计周期缩短到 20 年,10 大最牛股则多来自 it 技术、生物科技等 “价值投资禁区” 了。数据可参考,但不可迷信。

某汽车公司的总裁曾说:如果当初你去调查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会告诉你要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汽车。任何好东西,当被试图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的时候,灾难大概率的会发生。像财务分析一样,数据可以作为佐证、参考、启发,但不是主宰。掌握按钮的是人,而不是数据库。

就投资角度而言,很多问题被人为的复杂化是因为总想猜透那个 “顶和底”,对任何可能导致价格扰动的微小因素都如临大敌。我看,如果不是吹牛逼的需要,这纯属闲的。站在中长期的角度,什么东西是便宜还是贵,是处于大机会区还是大风险区通常是一目了然的。越热衷精确,财富离的就越远。

真正投资大师的 “长期投资” 既是最终结果上的奇迹也是以年为单位的阶段性成绩的出色,在他们那里 “长期” 其实是一直持续优秀所结出的复利果实。而在国内一些 “价值投资人” 这里,长期投资却成了一块遮羞布——他们对多年的业绩差劲心安理得,总幻想着靠一个超大牛市来一步登天。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