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ar
·11 days ago

提起投资,有人觉得它就像一个「神奇机器」,把钱扔进去就应该吐出更多的钱。还有人觉得,在股市中赚钱,不就是炒短线赚差价吗?似乎很少有人关心投资赚的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这个问题恰恰是投资的原点,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投资,是否能从投资中赚到钱。

经济增长的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钱也不会凭空而来。

以股票和债券这两种最常见的投资工具为例,它们都是投资者把自己的钱变为资本,参与并支持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如果投资的公司提供的服务或商品为用户创造了价值,积累了社会财富,我们也能从这笔投资中获益。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早期就投资了那些现在耳熟能详的好公司,比如招商银行、腾讯等。数年间,它们不断服务了更多用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作为他们的股东或债主,我们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短期波动的钱

在生活中更常见的,是追热点,或听消息炒股。它们的共同点是,希望赚短钱、快钱。

在股市中,你能买入是因为这时刚好有人愿意用同样的价格卖出(反之同理)。要从别人手中赚到钱,意味着你得到的消息要比市场上大多数人都及时、准确,你做出的判断要比大多数人都睿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很难的。

最终,就像凭运气赌博一样,即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所谓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大多数人注定会输的游戏。

总结

投资赚的钱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参与财富创造的过程,获得了相应的收益;
对于普通人来说,期待赚到短期波动的钱是非常困难,且不划算的。

很多人认为投资要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和金融理论,应该很难吧。

事实上,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并不需要了解这些。就像学开车,只要学习交通规则、驾驶技巧,就能把自己安全地从 A 地带到 B 地,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

这一部分,

将给你一个简单的公式:「好资产+好价格+长期持有」,

帮你判断何为一笔好投资。

好公司等于好资产吗

很多人好奇的第一个问题大概是「我该买什么」。

事后看,我们往往能看到那些好股票。比如 05 年买入腾讯,到现在(2022 年),涨了整整 300 倍。19 年买入特斯拉,到现在(2022 年),3 年时间也涨了足足 20 多倍。这些数字很吸引人。

确实,巴菲特正是凭借这种能力,赚到了天文数字的钱。可巴菲特之所以有名,正是因为他的成就难以企。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很难在多年前就分辨出这些好公司。现在你耳熟能详的很多公司已成长为大家眼中的「好公司」了,但它们的价格往往不便宜。即使当年有幸选中,当它的业务遇到波折时,也没有坚定的信心持有下跌中的股票,拿到最终的回报。

选择好公司,是一条看似光明,实则坎坷的道路。

适合普通人的好资产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并不指望通过投资暴富。我们需要的,是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能获得合理的收益。

相比一味追求高收益,能在充满不确定的投资世界中,让我们安心持有的,才是真的好资产。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省心省力:选择它不用花费我们太多精力;
真实可靠:投入可靠的底层资产,有可靠的回报来源,不像 P2P,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
长期向上:虽然短期可能波动,但持有足够长的时间,大概率是会赚钱的。

事实上,这种资产已经存在很久,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了——它就是指数基金中的宽基指数。

指数基金、宽基指数

指数基金,是指购买了一篮子股票的基金,通过购买指数基金,相当于用很少的钱就能分散购买到多家公司的股票。

宽基指数,是在指数基金中,覆盖多个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部分。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沪深300」,它是把国内A股上市的前 300 家市值较大、流通性较好的公司挑选出来组合而成。

宽基指数就是适合普通投资者投资的好资产。它足够分散,不会因为个体公司的「黑天鹅事件」而血本无归。同时,通过优胜劣汰的规则,不断把那些优秀的公司纳入我们的投资中。

更重要的是,行业有更替、公司有兴衰,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的宽基指数,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帮助我们安心享受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

以好价格买入

除了选择好资产、知道自己该买什么,了解什么时候买也很重要。

如果在 2008 年 10 月底买入沪深300,持有到 2021 年底,将获得 2 倍左右的收益。如果在一年前的 2007 年 10 月底买入,持有到 2021 年底,却还在亏损。

随着对投资的理解加深,你就会发现中国股市的波动非常大。虽然长期持有能赚到钱,但持有过程中巨大的波动,可能影响我们的心态,让我们提前下车,享受不到最后的收益。因此,好资产也要买得便宜,降低波动的幅度,从而让我们安心持有,获得更好的收益。

长期持有

以好价格买入好资产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长期持有。

一方面,公司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耐心,让他们把更好的产品、服务带入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一方面,股市价格的变化与公司成长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中国股市是一个牛短熊长的市场,大部分收益是在一小段的时间兑现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会有大的涨幅,我们能做的,就是待在市场中,保证当时机来临时,自己在场。

总结

好资产 + 好价格 + 长期持有,就是一笔好投资的「秘密」:

好资产:选择长期向上,且能让我们踏实入睡的资产。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宽基指数是不错的选择;
好价格:好资产也要买得便宜,但不意味着要一直等待,选择当下具有性价比的好资产投入即可;
长期持有:保持耐心,等待几年后结出丰厚的果实。

说到股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亏钱;

说到基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可能是比股票亏得少一点;

说到债券……好像没认真想过什么是债券。

当我们说买股票,买债券,买基金,是在买什么?掌握这些宝贵的常识很重要。投资是很容易被情绪冲昏头脑的,很多时候能帮助你保持理智的,不是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常识。

什么是股票

我们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拥有它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朋友想开咖啡馆,但资金不足。你提议合伙经营,并出资 10 万元,这时你成为咖啡馆的股东。日后经营得好,你可以按照出资比例获得相应的收益;经营惨淡,10 万元的本金可能会打水漂。也就是说,你的收益随着咖啡店的经营而变动。

什么是债券

债券,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借条。在这张借条上,约定了还款的期限和利率。

朋友想开咖啡馆,但资金不足,于是问你借了 10 万元,并承诺到期后连本带息还给你,这张借条就是债券,你获取的收益就是利息。在更大的投资世界中,有可能是国家向你借钱,这是国债;有可能是公司为了扩张向你借钱,这是公司债。

和股票相比,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小。咖啡馆赚了钱,需要先把借来的钱还清,剩下的部分才归股东所有。从偿还顺序来看,债券的风险一般来说比股票低,相应的,债券的收益也比股票少,我们常说的「风险与收益相伴相生」就是这个意思。

经常被误解的投资常识

说到股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亏钱;

说到基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可能是比股票亏得少一点;

说到债券……好像没认真想过什么是债券。

当我们说买股票,买债券,买基金,是在买什么?掌握这些宝贵的常识很重要。投资是很容易被情绪冲昏头脑的,很多时候能帮助你保持理智的,不是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常识。

什么是股票
我们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拥有它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朋友想开咖啡馆,但资金不足。你提议合伙经营,并出资 10 万元,这时你成为咖啡馆的股东。日后经营得好,你可以按照出资比例获得相应的收益;经营惨淡,10 万元的本金可能会打水漂。也就是说,你的收益随着咖啡店的经营而变动。

什么是债券
债券,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借条。在这张借条上,约定了还款的期限和利率。

朋友想开咖啡馆,但资金不足,于是问你借了 10 万元,并承诺到期后连本带息还给你,这张借条就是债券,你获取的收益就是利息。在更大的投资世界中,有可能是国家向你借钱,这是国债;有可能是公司为了扩张向你借钱,这是公司债。

和股票相比,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小。咖啡馆赚了钱,需要先把借来的钱还清,剩下的部分才归股东所有。从偿还顺序来看,债券的风险一般来说比股票低,相应的,债券的收益也比股票少,我们常说的「风险与收益相伴相生」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是基金

基金可以理解为一篮子资产。在这个篮子中,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由专业人士打理,装入各种各样的资产,并持续管理。由于持有多种资产,足够分散,基金的风险通常比单只股票低。

按投资对象来区分,常见的有:

股票基金:80% 以上的资产由不同公司的股票组成;
债券基金:80% 以上的资产由各类债券等组成;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 1 年以内的银行存款、短期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我们常见的余额宝就是货币基金;
混合基金:同时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没有固定的投资比例。
除了分散投资之外,基金的另一个优势是购买门槛低,用很少的钱,就可以拥有腾讯、招商银行等股价昂贵的公司的一小部分,很适合普通人投资。

总结

股票和债券,构成了如今我们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最重要的两种方式;
买股票就是购买了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分享公司的分红和成长;买债券就成为「债主」,收取一定的利息作为回报;
基金是一种投资方式。它投入的是一篮子资产,投资对象不同,基金呈现出来的「样子」也不同

保险保障

如果说投资理财是进攻,那么保险就是防守。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没有办法完全规避风险,但可以付出些许努力,让我们在面临意外情况时,减少财务方面的困扰。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保险需求,大家可以按需考虑是否配置重疾险、定寿、防癌险等险种。通常来说,意外险、医疗险价格低廉,保障实用,如符合投保条件,是大多数人都适合配置的险种

活钱管理

通常,有两种用途的钱可以归为「活钱」。

一是用于日常开支的钱,例如,购买生活必须品、支付房租、房贷,或还信用卡的钱。二是应对不时之需的钱,存 3~6 个月的工资作为紧急备用金,可以让我们有意外开销时,更为从容。

我们并不指望这笔钱去赚取高额收益,关键是安全、便捷,需要时能快速取出。

货币基金能随时赎回,买卖没有手续费,且亏损的概率很低,符合活钱的投资需求。虽然收益不高,但在踏实的基础上能获得一点收益,也是很开心的。

稳健理财

如果在未来 1~3 年里,有一些计划中的花销——比如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去旅游等等;或者自己不想承受太高的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也没有特别高的追求。都可以认为自己有一笔需要「求稳」的钱。

这笔钱的特点是,短时间内不会用到,可以追求比活钱更高的收益。需要用时,我们也很难接受这笔钱正在亏损。

所以,这种情况下稳健类的理财产品就很适合。这类产品主要投资于中、低风险的债券类资产,同时配置少量的高风险资产,在稳健的同时,增加了获得更好收益的可能。当然,因为配置少量高风险资产,稳健理财类产品在 1 年以内仍有亏损的可能,不适合用来做活钱管理

长期投资

留好上面三笔钱,剩下的部分,就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了。

长期投资主要投向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周期长,短期波动大,所以我们要用长期不用的钱买入。

按照前面说的,选择代表经济长期增长的指数基金,利用好价格买入,分散投资,长期持有,最终我们更有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总结

在投资前,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目标和风险偏好合理规划好自己的钱,相比一味追求高收益,钱和投资产品匹配更为重要。

保险保障:为生活托底,根据人生阶段,按需配置;
活钱管理:短期可能用到的钱,可投资于货币基金,追求获取小额收益;
稳健理财:求稳的钱,可投资于稳健类理财产品,追求比活钱更高的收益;
长期投资:长期不用的钱,可投资于股票类资产,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

img_1742825167261

投资系统的全貌

马克·泰尔(Mark Tier)在他著名的畅销书《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投资系统的样子,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个典型的投资系统,需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

  • 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

  • 能力圈和投资标准

    IMG_20250324_221412

  • 投资策略

IMG_20250324_221539
在《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这本书中,马克·泰尔把一个有效的投资策略分为以下 12 个组成部分:

  • 买什么

  • 什么时候买

  • 买价

  • 如何买

  • 买入的比例

  • 投资过程的监控

  • 何时卖

  • 投资组合的结构和杠杆运用

  • 如何寻找投资机会

  • 应对市场崩溃等系统性冲击的方法

  • 出错了怎么办

  • 在系统无效时怎么做

  • 对照投资系统,我们一条条来看。

1)买什么?

我们说的「好资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适合的是指数基金。有知有行也会帮助大家挑选一些指数增强和主动型基金。

2)什么时候买?

按月检视,定期购买。

3)买价

根据「温度计」查看,低估时购买更多。

4)如何买

现金。

5)买入的比例

分散性地投入到沪深300、中证500以及消费、医药等指数基金。

6)投资过程的监控

具体标的不需监控,指数基金会照顾好它们自己。

7)何时卖

当温度计显示市场出现高估,或者定期再平衡的时候进行卖出。

8)投资组合结构和杠杆

不用杠杆。

9)如何寻找投资机会

等待,不需要寻找。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提高自己可以用于投资的本金。

10)应对市场崩溃等系统性冲击的方法

无需应对,大多数情况反而是更好的投资机会。

11)出错了怎么办

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卖出。分析错误,改进系统,避免下一次再犯。

12)在系统无效时怎么办

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有知有行会不断进行观察、反思和迭代。比如在科技大公司等无形资产比较多的公司越来越多的时候,传统的基于 PB 和 PE 百分位的估值方式还是否有效?

pB

IMG_20250324_221901
pE

IMG_20250324_222028

比如是否能更多加入其它海外市场的投资标的?比如,是否可以结合趋势在牛市卖出时留存更多的利润……这个投资体系也会一直进化下去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投资不是关于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他们。它是关于在自己的游戏中控制自己。

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投资哲学,建立或者寻找一套有效的投资系统,并且用它去指导自己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方式。毕竟,

投资这个游戏,最终比拼的并非是智力,而是对自我、世界的认知以及对情绪的控制

说得极端一些,

投资,是一个「心」的磨练过程。她其实是在审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和金钱的关系。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更好的人之后的自然结果。投资并不是科学,也有相当多艺术的成分。这是一个模糊的世界,我们可以精确计算数字比例,但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心态和情感。

好资产」?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给出过「好资产」的定义——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投资一个长期向上的市场。

如果我们选择的标的长期向上,哪怕中间会有一些波动,只要我们持有足够长的时间,取得正回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答案就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就是购买一篮子公司股票的基金,比如刚才我们说的创业板指数就有对应的基金,还有沪深300指数基金、

IMG_20250324_223216

中证500指数基金等等。

IMG_20250324_223312

通过购买指数基金,你就相当于购买了很多家公司的股票,同样能分享这些公司成长的收益。

对"如何选择好资产? "的想法

[笔记|]「好资产」 1.长期向上的市场。

[我的拓展| ] 1.「任何大类资产大机会的背后,都是时代的进程。」by 水晶苍蝇拍

2.「中国在完成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为以政府为辅助的全面自由市场经济过程中,仍然有可能以高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水平长期持续增长,直至大体赶上发达国家水平。」by李录

[笔记II]「好资产2.指数基金能够帮助我们选择到好公司。原因:指数具有优胜劣汰性,而A股的头部效应非常可怕。

[我的感受II )指数基金的优胜劣汰性是我买指数基金能夜夜安睡的最主要原因了,买的股票跌萌了还是会怀疑一下下自己的判断(虽然买股票还是有买股票的开心和安心,两个我都要)

[笔记II ]「好资产」 3.宽指基金能代表国家GDP (一段时间里一个国家创造出的总财富)。

[对比II )选择行业指数基金是在做主动判断,是在择股。e.g.沪深300指数在近20年的时间里,各行业的占比产生了巨大变化。

[我的拓展II]10月的时候我曾这么写:我一直觉得买基金就是买股票,所以选什么基金呢?当然是「好股票」越多越好的那种。这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我安全因为我更好」,这也导致我会关注指数的编制方式、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我自己对于什么是好股票的想法等等。

但另一个角度是,买基金也可以视作是在买国运,而宽指基金才是真正能够代表国运的。这种角度大概可以叫做:「我安全因为我就是市场本身」

今天,因为第II条笔记,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因为指数基金的优胜劣汰性,我当时划分的这两个角度,不完全对立。又进步了呢,一直在进步的感觉真好。

[笔记IV )核心(沪深

300+中证500) +卫星(中概互联/消费/医药/红利)

[我的实践IV )就是这么做的,干杯曲

一直在进步的感觉真好,特别

就可以叫「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

IMG_20250324_224402

在投资上,所谓留出「安全边际」,就是要尽可能买得便宜。用巴菲特的说法,就是「要用四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

除了「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之外,投资界还有一个经典「金句」,

叫「你的收益率其实在买入的时候就已经锁定了」。

不管我们在做怎样的投资,都要记得,只要买得足够便宜,你可能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IMG_20250324_224754
以我这么多年的观察,伟大的投资者都具有一个特质。

当取得成功时,他们都倾向于认为是外界的原因;而当遇到失败之后,他们都会把原因归结于自己。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