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尤其是项目冲刺阶段,必然每天穿梭于各种事物之中。但是如何做到忙而不乱,有序处理各种事务,是值得思考的。
任务管理通常分为两种:有时间属性的日历事项和无时间属性的待办任务。前者以时间为轴,实际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并高效利用,通常对应各种日历工具。后者以具体的事件为核心,并将完成作为重点,通常对应待办清单。
看似二者有所区分,但是实际中,二者是无法分开来对待的。比如我们需要参加一场工作会议,假设我们只是听众,那么在日历上记录好这件事,到时候参加即可。但是如果我们的会议的主持者或者需要深度参与并发言,我们不仅仅是让日历提醒我们按时参加会议如此简单了,会议会关联到会议的准备、会议的安排、会议的记录、会议结束后的跟踪等待办事项。现实是复杂的,事件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待办清单和日程安排是密不可分的。如同下面这张图 [1]。
@
根据我的观察,很多人通常使用手机或者电脑日历工具和待办清单工具来完成任务管理。往往这二者是不同的软件,是割裂开来的。比如写毕业论文,我们要完成整篇论文这个任务,也要在具体的日期安排查找文献、数据分析、整理笔记等工作。借用日历和待办工具,整个毕业论文的任务管理将是混乱的。或者还有很多人将所有的东西「记载」于纸质笔记本上,不过如此记录是线性的,后面的内容很难关联到前面的内容,前面的内容也无法「增援」未来[2],无法很好的跟踪任务进度。
甚至有人「企图」将所有安排记在自己的大脑中,但是如同鱼只有七秒的记忆,人又何尝不是呢。人脑能够同时处理的事件数量是有限的,在 4 到 6 个之间,超过这个数量我们就会把之前的内容丢弃。所以借助外部工具来进行任务管理是很对的,如此将我们的大脑从记忆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任务的处理。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发现任务管理中事件和时间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借用下 ppip 对此模型的命名:时间-事件模型。
如何从时间和事件两个维度来做任务管理,传统的工具必然无法满足需求了。「双链」工具应对此项工作太得心应手了。
接下来以我自己为例,介绍下我是如何应用时间-事件模型来做任务管理的。
首先介绍一下我使用的工具——workflowy[3],这是一款极简的大纲型笔记工具,支持多平台、多设备的使用同步。它没有复杂的页面,点击 ➕ 即可创建节点,enter 加上 tab 和 shift+tab,就可以开始记录自己的想法了,毫无心理压力。加上鼠标,就可以轻松拖动节点到任何你想要它存在的地方,随意调整层级。
Organize Your Brain
Collect your ideas, develop them, share them,and turn them into reality.
这是其官网的首页的介绍语,深得我心。当我有新任务时,敲击回车即可快速记录,无需考虑将其,先记在说。有 workflowy 丝滑的节点拖动,可以为后期的整理兜底。
首先以“论文写作——以「工作记忆」为主题”单个任务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利用 workflowy 配合时间-事件模型进行任务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 1.以任务主题为主节点;2.以日期为主节点。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有机结合的关系。
首先根据论文写作这个大主题,我们可以大致安排各个阶段的任务。然后根据初步计划分配一下未来几天的任务,并在具体任务的后面标注日期。如此一来我们对论文写作的进度有了把控。
当然现实往往不会按照我们所计划的发展,这也是生活的常态。继续上面的论文写作任务,如若某天突然有机会可以采访到某位「大佬」,除了将该事件安排到对应的节点下,也可以直接通过「双链」将此事件传递到对应的节点。具体操作如下:在最下面的节点添加「采访 XX,时间2024-06-26」,然后键入符号 [[ ,随后输入需要关联的父节点,即可完成双链的关联。具体效果如下。查找资料这件事,不管是计划好的任务还是突发的任务,皆可汇总于此。
现实不仅仅是意外频出,更是各种任务、事件交织一起。我们也不可能只有论文写作一项任务,借用下上面的示例背景,除了写论文外还要找工作。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找工作」的父节点。通常我会建立一个 #today 的标签作为父节点,然后将其作为收集箱使用。具体示例如下。通过双向链接,每日任务都可与父节点一一关联,在父节点下面也可查看关联的任务。如此一来,每日任务一目了然,也可随时跟踪项目的进展。
除此之外,workflowy 的检索功能强大,可以根据日期筛选出对应的节点,这样就不用担心记录在各处遗漏任务的情况了。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和事件联系起来了,而且不同的任务之间也不再让人眼花缭乱,无法适从。通过大纲和双向链接,我们把每日任务汇总到了对应的主题下。当我们有了上帝视角,大脑必然会轻松很多,将「算力资源」倾斜于任务的处理而不是任务的安排。
以上便是我对于时间-事件模型的拙见和 workflowy 的实践。其实我自己写完发现讲的不够清晰明了,但是我不能等到一切到完美了再发表这篇文章。这是「费曼学习法」教会我的,此处插个广告「费曼学习法」是最最最好的学习方法。
期待各位的反馈!!!
[1]原图来自 ppip 的一次网络直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A411M7bw/...
[2]增援未来的这个概念来源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
[3]感谢 pimgeek 推荐的 workflowy 。 https://web.okjike.com/original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