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ar
·5 months ago

断断续续用了一段时间的Follow

起初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张一鸣不看好的RSS,现在一码难求》,顿时激发了我的兴趣。我迫不及待买了个邀请码,在follow上订阅了几个频道。

起初感觉挺新奇的,交互界面很简洁,功能也还行。

我对这个产品设计的本身感兴趣,于是去逛了DIYGod和RSS3创始人的博客。阅读了很多他们关于去中心化,web3,区块链的看法和希望,以及follow这个产品的。

follow希望能够通过信息聚合和反算法打破信息茧房,打造下一代浏览器。

follow有两个亮点,一个是基于RSShub,另一个是相互订阅,看别人看什么来看什么。按Rss3作者所言,“资本化信息分发”

张一鸣当年对RSS的评价是,即使信息聚合,信息也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雷军的对RSS的评价是,不值得为这么一小部分群体花钱搞这个,没前景。

信息茧房不是算法推送的本意。算法推送首先解决的是信息过载的问题。通过兴趣这个过滤器。我并非对RSS有强需求,也不爱刷抖音小红书。隔几天打开follow就显示一堆信息,属实有点难受。信息过载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主要矛盾,信息茧房才是次要矛盾。

信息分发目前基本上是算法分发和社交分发两种。如果说算法分发是给用户他的信息圈内的信息,那社交分发则是使用户走出信息圈的驱动力。获取信息最高效的方式,其实是关注你关注的人看的信息。follow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过去这样的社交分发通常处于强熟人社交领域,如微信。follow将这个分发带到陌生社交。并且注重了用户的隐私。

我不认为一定要反算法,算法可以是第一层过滤网。通过社交场域的关系链和关系网可以是过滤网之后的分发器。人际往往是差序的,以自己为中心,信息流如同水波一般由内向外推。每一个用户作为一个分发中心,这样的水波发生共振的地方,可能就是信息需要去的地方。

以及,“资本化信息分发”这个逻辑,其实是在用户创造内容和用户分享内容之间,用户重组和分发内容。这的确可以是一种分发方式,有点像搞信息差的ai公众号?相比之下,这样的分发自由度和门槛都降低了不少,内容的分发会更加精细,以及有趣。

我们必须承认,信息已然成为一种资本。掌握自己的信息流,就是手握资本。

以及去中心化这个议题,我不做过多评价。历史证明倒了一个严党还有一个严党,去中心化的过程会产生新的中心这一结果。不过,历史就是在这样的重复与变化中进步的。

以上仅个人拙见,如有不妥还请指出,欢迎和我讨论。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