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有一本 100 页的书,现在你想把它 缩小到 50 页 或 放大到 200 页,但是你不想丢失重要的信息。你会怎么做?
在 图像处理中,插值(Interpolation)就是 如何在缩放图片时,生成新的像素点,让图片看起来更自然、更清晰。
假设你有一张 3×3 的像素图片(每个格子是一个像素),你想把它放大到 6×6,但问题是:
新的像素点应该填什么颜色?
插值方法决定了 怎么填充这些新像素点。
在图像处理中,插值用于:
“照搬最近的像素”
就像考试时,你不会做题,直接抄最近同学的答案!😆
你有一张 3×3 的图片:
A B C
D E F
G H I
如果用最近邻插值放大到 6×6,它会直接复制最近的像素: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G G H H I I
🔹 特点:
“看四个邻居的平均值”
就像你在考试时,不仅抄最近的同学答案,还参考四个同学的答案取平均值,这样答案更可靠!😂
同样是 3×3 的图片,现在放大到 6×6:
A (A+B)/2 B (B+C)/2 C
(A+D)/2 (A+B+D+E)/4 (B+E)/2 (B+C+E+F)/4 (C+F)/2
D (D+E)/2 E (E+F)/2 F
(D+G)/2 (D+E+G+H)/4 (E+H)/2 (E+F+H+I)/4 (F+I)/2
G (G+H)/2 H (H+I)/2 I
🔹 特点:
“看 16 个邻居的平均值”
就像考试时,你不仅参考最近的 4 个同学答案,还参考周围 16 个聪明同学的答案,这样答案更精确!😂
🔹 特点:
“请 AI 高手帮你填补细节”
就像考试时,你不抄同学答案,而是请 AI 帮你生成最优答案,但计算时间会更长!😆
🔹 特点:
应用场景 | 推荐插值方法 | 通俗理解 |
---|---|---|
语义分割 Mask | NEAREST 最近邻插值 | 抄最近同学答案,不考虑其他人 😂 |
普通图片缩放 | BILINEAR 双线性插值 | 参考 4 个邻居的答案,结果更平滑 😃 |
高清图像处理 | BICUBIC 双三次插值 | 参考 16 个邻居,结果更精细 😎 |
超高质量需求(医学影像) | LANCZOS | AI 生成答案,质量最高,但计算最慢 🚀 |
如果你在 PyTorch 中使用 torchvision.transforms.Resize()
进行插值: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
from torchvision.transforms import InterpolationMode
transform = transforms.Resize((256, 256), interpolation=InterpolationMode.BILINEAR) # 双线性插值
如果你在 OpenCV 里:
import cv2
# 读取图像
img = cv2.imread('image.jpg')
# 进行插值
img_resized = cv2.resize(img, (512, 512),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 双线性插值
此文由 Mix Space 同步更新至 xLog
原始链接为 https://blog.kanes.top/posts/ArtificialIntelligence/Interpo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