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2 日,国内广受欢迎的虚拟支付卡 野卡 WildCard 因相关部门要求正式停止所有业务运营,官网一度中断访问。尽管 7 月 14 日官网恢复,用户可登录查询卡号和 CVV,但充值和提现功能已暂停。官方于 7 月 20 日发布通知,强调并非“跑路”,而是配合调查,暂停新用户注册、充值和提现功能,现有余额仍可用于订阅 ChatGPT Plus、OpenAI 等海外服务。余额清零问题仍在修复中,野卡的前景不明,建议用户尽快消费卡内余额。
野卡的停服让许多依赖其便捷充值(如支付宝)的用户措手不及,寻找替代方案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PokeCard 、 VCard 、 Dupay 和 WasabiCard 是主要替代选择。这些虚拟卡均需通过加密货币(如 USDT)充值需借助 欧易 OKX 、 币安 Binance 、 火币 HTX 或 大门 Gate 等交易所购买 USDT。 相较于野卡的支付宝充值,这些卡的加密货币充值方式更为稳定,避免了国内支付渠道的监管风险。本文将重点对比 PokeCard 和 VCard ,帮助用户选择更适合的虚拟卡。
PokeCard 是以港币结算的 Visa 虚拟信用卡,最大的亮点是无最低充值和消费要求,特别适合订阅 ChatGPT Plus、Netflix、Amazon 等小额交易场景。PokeCard 支持 USDT、BTC、ETH 等多种加密货币充值,消费手续费为 1%,非港币交易另收 1%货币转换费。 其独特优势在于可绑定 AlipayHK、国内支付宝、微信和美团,实现线上线下消费的无缝衔接,特别适合港服 PSN、任天堂 Switch 商店等场景。PokePay 提供实体卡,支持 ATM 取现和 POS 机消费,对币圈用户出金尤为友好。
PokeCard 的注册流程简单,虚拟卡无需严格 KYC 认证,仅需邮箱或手机号即可开卡;实体卡则需提交身份证件和人脸识别,审核速度较快。 对于希望灵活支付、覆盖多种场景的用户,PokeCard 是野卡停服后的首选,尤其是小额交易用户。
VCard 由美国上市公司背书,强调低费率和国内消费的便捷性。其核心优势是可直接绑定支付宝和微信,用于国内日常消费,同时支持 ChatGPT Plus、Claude、AppStore 美区等海外服务订阅。 VCard 的费率较低,部分卡甚至支持 USDT 直接消费,减少货币转换成本。相较于 PokeCard,VCard 在线下场景支持较弱,更适合以线上消费为主的用户。
VCard 的注册同样支持免实名开卡,操作简单,支付稳定性较高,适合追求低成本和便捷操作的用户。其功能偏向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不如 PokeCard 全面。
使用场景:PokeCard 覆盖线上线下,适合需要 ATM 取现、POS 消费或港服充值(如 PSN)的用户;VCard 更适合线上订阅服务和国内扫码支付。
费用:PokeCard 有 1%交易费和 1%货币转换费,无最低充值要求;VCard 费率较低,部分卡支持 USDT 直接消费,综合成本更低。
操作便捷性:两者均支持简单注册,PokeCard 的实体卡需 KYC,VCard 整体更偏向线上简便操作。
稳定性与安全性:PokeCard 依托香港金融牌照,VCard 背靠美国上市公司,均有较高合规性,加密货币充值避免了国内监管风险。
若你追求灵活性和多场景应用, PokeCard 是更好的选择;若偏向低费率和国内线上消费, VCard 更具优势。为降低单一平台风险,建议组合使用两卡,并通过 USDT 购买入口 (如 欧易 OKX 或 币安 Binance )充值后立即消费,避免余额滞留。
购买 USDT 可通过 欧易 OKX 、 币安 Binance 等交易所的 USDT 购买入口 。注册后按页面引导选择 USDT 购买数量,通过提币功能充值到 PokeCard 或 VCard 账户。建议首次小额充值测试支付稳定性,并使用稳定的网络环境以降低支付拦截风险。
野卡 WildCard 的停服为用户敲响了警钟,单一支付平台存在风险。PokeCard 和 VCard 作为优质替代品,凭借加密货币充值的高稳定性和灵活性,成为订阅海外服务的可靠选择。根据个人需求,PokeCard 适合多场景和小额交易,VCard 则在低费率和线上消费中占优。无论选择哪款,建议多卡搭配、即充即用,确保资金安全与支付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