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ar

因为朋友的书评去看了一本书,现在在写自己的读书笔记了…周末慢吞吞写了个前言、先分享在这里吧:

过去两个月我在求职过程中,接触了不少AI创业公司。作为UX设计师,面试的大多聚焦于AI应用层:从美图、电商、自媒体等生图类应用,到情感陪伴、办公协作、科研、体育裁判等更垂直的方向。这些公司面向的用户和市场各不相同,但我对许多方向仍持谨慎的观望态度。曾旁观过区块链应用的潮起潮落,我看到技术在资本推动下被仓促应用到各个领域,结果多数产品未能真正改善生活,而仅仅是成为融资的手段。

相比于2000年时代经历的互联网的指数级增长,ai的技术范围也有差别,不能套用同一套历史说辞。从根源上来看,互联网的技术革命,是改变了我们合作模式;人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去进行合作。互联网之前的技术发明,则是围绕物理能力的增强,比如电力、蒸汽机、交通工具;提升了我们交换商品的效率,替代和增强了人类的体力劳动的上限。

AI的出现则更像是一种知层面的延展,它模拟人类的理解、判断和表达,但它并没有像互联网那样天然具备通用连接性,也不像电力那样基础而不可替代。这也决定了它的落地路径更复杂、更依赖具体场景。而AI技术的本质是认知能力的部分外化。它改变的不是我们如何合作,而是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如何决策的边界。不同于互联网主要重构外部连接,AI更多地在重构我们与知识、与创意、与决策的内部关系。

那么,AI究竟会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仅从当前ai应用的角度来看,某个应用的爆红可能只是资本风向的体现,或者是自我强化的叙事循环。既然有人宣称"AI将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永远改变我们的创作方式",我们就有必要跳出科技产业的狭隘视角,寻求更全面的理解。

于是我找到了一本书 《atlas of ai》。这本书试图带我们跳出技术泡沫,去理解AI的全貌。Atlas of Ai 这本书的全名是 《Atlas of AI: Power, Politics, and the Planetary Cos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文译名为《人工智慧最后的秘密》,但这个译名略显抽象。实际上,“Atlas”在这里的意思是“地图集”,词语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那个肩负天空的泰坦神阿特拉斯。这本书的内容也如同这个神话隐喻,带领我们探索:谁在支撑AI的整个世界?谁在承担它背后的代价?

这本AI的“地图集”它描绘了AI背后看不见的地理、政治与生态结构,追踪算法系统如何建立在资源开采、劳动力剥削与权力重构的基础之上。就像我们依靠地图理解一座城市,这本“认知地图”则引导我们重新审视AI产业的全貌,提出一系列关键问题:

  • AI产业依赖怎样的地球资源?
  • 是谁在为AI的算法提供训练基础?
  • AI又是如何被嵌入权力结构、服务于特定利益的?

也许读完这本书后,我们能够在当下这个技术快速演进、叙事层出不穷的环境中,更有意识地导航自己的位置——思考我们究竟想用AI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又该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它。

Loading comments...